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神经系统 > 人脑(大脑) > 记忆力
编号:139705
破译学习和记忆的奥秘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5日 科技日报
    关于突触

    时松海获奖工作是他解释了“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分子机理,对学习和记忆领域的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神经细胞直接的信息传递是在两个神经细胞的联接部位(称为突触)进行。什么是突触?既然神经系统是由许多神经元所组成,不言而喻神经元之间必然有连结之处,据此推测英国谢灵顿(Sherrington)于1900年将神经元之间的接点定义为突触,随之而来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突触处信号传导的本质:究竟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跨跃突触传导?经过十年努力才确定:神经元动作电位通常并不在神经元间传导,动作电位到达末梢处导致该处贮存的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越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相应受体结合,造成受体通道开放,产生突触后电位,如果是去极化电位,则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反之则后膜超极化或更不容易兴奋,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人脑中突触的数量多得无法统计,大约比神经元的数量高两个数量级,突触机制是人脑优于电脑之处。突触虽小,却由两个神经元的成份组成,突触前膜属上一级神经元,功能是接受电信号,然后将之转化为化学信号;后膜属于下一级神经元,功能是由受体接受化学信号,而后再将之转化为电信号。, 百拇医药(谢佐平)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