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临床进展 > 心血管科
编号:141761
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观点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98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也在不断产生新的认识。以前,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心内膜下心梗和透壁性心梗。在心电图上,人们认为,前者不出现Q波,而后者则出现Q波。此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也可以存在微小的心肌损伤。而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心电图出现Q波的病人并不一定都发生透壁性心梗,而没有出现Q波的病人也有一部分存在透壁性心梗,因此通过心电图上有无Q波来判断心梗是否透壁是不科学的。而且,透壁和非透壁性心梗对于临床评价预后意义并不很大,因此人们又逐渐倾向于用Q波和非Q波心梗作为诊断名称,但研究结果显示,此种分类对评价远期死亡率方面也没有明显意义。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不能只看见眼前的结果,应该随时考虑到病人的预后。目前,医学界已经趋向于淘汰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有Q波和无Q波,国际上推崇的新分类方法是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和不抬高的心梗,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ST段抬高或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治疗方面,针对ST段抬高的心梗,即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可以采用溶栓治疗,还可以应用直接PTCA和支架。总之,无论应用何种手段,目的在于“尽快、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最大程度地挽救心肌。
, 百拇医药
    在新世纪,作为一个临床医生要牢记以下观念:

    ◆ 尽快“时间就是心肌!”如果我们能在 1小时内开通血管,那病人可能没有心肌的坏死发生,所以应力争在1小时内开通血管,而不是在6小时,更不是在12小时。所谓6小时只是一个最后的期限,而不是最佳的时间。

    ◆ 充分就是要达到TIMI III级。最新的观点是,一定要达到心肌水平的血液灌注,而不仅仅是血管水平或说是造影水平的血液灌注,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研究方向。

    ◆ 持续就是使梗塞不复发的问题。这个问题尚未得到良好解决,目前认为PTCA在此领域优于溶栓治疗。

    另外,目前重要的一点,就是开辟绿色通道!很多医院认为直接PTCA在中国不可能实现,因为从经济上考虑,如果先让病人实行手术,然后再行交费,可能会有大量的病人欠费,造成科室和医院的亏空。而从近年的经验来看:北京朝阳医院多年来的急诊PTCA很少出现欠费现象;在北京人民医院,目前已经开展了多例急诊PTCA,也没有出现欠费问题。相反,病人非常的感激,并且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既让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最大限度地挽救了病人濒死的心肌,也给医院带来了效益。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是绝对可以做的!所以绿色通道一定要开辟,因为如果没有从急诊一直到导管室的绿色通道,就不可能实现急诊PTCA。
, 百拇医药
    对于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医学界的最新研究都已经证实,治疗该病绝对不能溶栓!因为这时形成的血栓大多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而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或者链激酶其实都是纤溶药物,这些药物都可以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即都有促栓作用,能加剧血栓形成,甚至可能使不完全闭塞的病变变为完全闭塞。因此应该采用阿斯匹林治疗,首次剂量为150~300mg,而且不能应用肠溶制剂,一定要嚼碎服用。另外,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人认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效,其实这时所用的尿激酶由于剂量过小,已经没有溶栓的作用,只起抗凝作用。所以,现在国内外均推荐应用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或阿斯匹林加静脉点滴普通肝素治疗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监测APTT。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心梗早期应用普通肝素皮下注射无效!

    如果说,心血管科医师前辈的最大贡献是建立CCU,把心梗治疗从大内科中独立出来。而心血管科医师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建立急诊胸痛中心。现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已建立了胸痛中心,来专门针对急性心梗的抢救。我们还应该教育年轻医生,夜间病人任何时候胸痛都应该作ECG,这些不仅可以有助于确立诊断,对危险分层也有效。目前国内医学的科研热点之一是,研究有中国人特点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积分标准。, http://www.100md.com(周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