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学的科学属性和文化属性
中医药学是属于自然哲学还是自然科学?除医学性质之外,如何看待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可以说时至今日业内外人士的认识并不一致。由于对学科性质缺乏广泛的认同,对中医药学的生态环境及内在驱动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并严重阻碍其自身发展。本文就中医药学的科学属性、医学特色、文化价值等问题作一阐述。
一、关于中医药学的科学属性
对中医药学是不是科学这一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一些学者却持不同态度。其看法大约有三:(1)认为中医药学是前科学,即经验科学,尚未进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或者认为中医药学是一种理论模型,从严格科学定义上说,还不是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2)认为中医药学是自然哲学,用阴阳五行、元气等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概念直接构成中医药学的理论概念,并体现着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论、方法论。(3)认为中医药学是一种文化形态,中医药学受时代的文化观点和思维方式所制约,中医药学概念的产生主要不是实证发现的结果,而是文化哲学的成果。上述三说,多基于是否满足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证检验这三个要求来衡量的,按照这个学科范式来评价中医药学,恐难有确切的结论。对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的确定,事关中医药学的命运与前途,如果将中医药学归属于自然哲学,无疑是将中医药学排斥于自然学科之外,中医药学便成了驻足于农耕时代的文明,那早该和古希腊、古印度的医学一起成为历史遗迹,而今天聚首在中医药学的医疗、科研、教学机构的中医药学人也该成了恩格斯批判的“企图复活自然哲学”的大大小小的黑格尔和杜林。如果将中医药学纯粹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医药学便成了“茶文化”、“酒文化”的一种,中医药学也该与茶肆酒楼并列门庭了。
, http://www.100md.com
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是有其结构、内在规律和独特方法论的。中医药学是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理当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药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建立了病因、病理、诊断、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科学理论体系,包括着一批原创性的医学发现和发明,如藏象、经络、针灸、气功等理论和技术,直到今天仍有效地指导医疗实践。
中医药学整体综合的医学特征,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自稳调节的生命观,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以人为本、因人制宜、“以平为期”的纠正失衡的治疗观,养身保健、延缓衰老的“保命全形”观等,无不显示着自身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学作为医学科学,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体的功能状态包含了人体生命活动的丰富信息(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及其相互作用,中医药学从认识和掌握人体功能状态的角度,从整体联系的角度,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初步把握与揭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创立了一种研究人体复杂巨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其揭示的多种生命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理论源泉。中医药学认为,人体生命的产生是男女生殖之精的结合,并有着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医药学的生命本源论是研究人体来源及生命过程维持机制的理论,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
, 百拇医药
(二)中医药学的健康观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维持的动态平衡,其医疗模式重视人的禀赋体质、精神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心理-自然-社会的医学模式,反映了从疾病医学向“人”的医学转变的这一发展趋势。
(三)中医药学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体化诊疗特点,是临床医学追求的最高形式。
(四)中医药学对疾病防治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调节,纠正失衡。中药治疗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调节作用,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复杂多样的特点。
(五)中医药学在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等方面拥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有效的方法,蕴藏着科学内涵和实用价值,是对人类保健事业的一大贡献。
(六)中医药学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在中医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它与物候、气象、地理、农学、历法等众多学科相结合,为今后加强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促进中医药科学分化与新学科的产生提供了自身条件。
, http://www.100md.com
(七)中医药学具有社会学科的某些特征,其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和统一,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种超越,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趋势。
(八)新事实是科学进步的动因。中医药理论蕴涵着大量的理论与经验事实,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所无法解释的,对这些新事实的探索将丰富现代科学内容,甚至导致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根本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药学是现代科学的一个生长点。
以上说明,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与其他学科门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与西医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途径。事实上,我国也是将中医药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来对待的。国家教育部划分学科时,就将中医药学列为医学类的一级学科。
二、关于中医药学的文化属性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学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中医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与孕育其母体的中国文化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获取了《周易》及儒、道、释诸家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当时的哲理、历法、天文、人文科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芒。因此,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并且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丢开了这个层面对医学就无法全面解析,也就无法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高度来重新理解中医药。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支撑,就会产生文明的危机,中医药学如果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托,就会失去赖以维系的理论体系。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中医药学是医学科学的基础上,同时作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表述,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独特眼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构成的复合体”,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是指形成中医药特色的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也就是中医药学发展同整体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以及中医药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人文价值。
纵观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特质,深深烙上中国文化的印记。《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文化巨著,是中国文化肇始之篇。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周易》有着渊源关系,因为中医药学蕴涵着《周易》的许多光辉思想,将医学与哲学达到了高度融合,其哲学思想的自然观、社会观、人体观等,表现为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说、元气论,形成了中医理论纲领,使中医药学几千年来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组成部分”这一评价,是因为中医药学蕴含着丰厚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贡献,并将继续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造、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智力支持。
, http://www.100md.com
杨振宁教授在讲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问题时谈到,《周易》曾对重大科学理论有过重要启示。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曾提出过著名的统一场论的命题,爱因斯坦做了后半生的努力亦无所果。当今有人惊奇地发现,中国几千年以前的太极八卦图竟是宇宙统一模式图、宇宙统一方程式。杨振宁通过多年对《周易》的研究指出,其对世界万事万物互相变化的观点、阴阳互变、阴阳互根的原理、六十四卦的变化,启发他与李政道一起打破了宇宙守恒定律,从而发明了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宙不守恒定律,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波尔也选择太极图作他的爵士徽章。无怪乎国外有的学者一再指出,中医药理论包含着若干诺贝尔奖的命题,中国要获诺贝尔奖,最有希望的是中医药。
东方文明曾一度被世界近代西方文明所冷漠,在科学技术由分析时代向系统时代转换中,时代重新注视了东方文化,科学在重新认识中医学。中医文化价值的不断攀升,使人们刮目相看。今天中医药学要获得新的发展,除有赖于对中医药学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外,从文化角度来揭示其形成发展规律也是一个重要命题,否则中医药学就会失去自身的光彩,走进误区,陷入困境。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医学是两种异质文化,但两者又毕竟是对人体生命运动和疾病规律的认识。人体本身是多样性的统一,本质上是对立的统一。综合与分析,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黑箱与白箱,线性与混沌,思辩与实证,都要辩证去看,从文化角度去求得认同。现代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指出“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哲学思想,我们正朝着新的综合前进,向着新的自然主义前进。这个新的自然主义,将把西方的传统带着其对实验的强调和定理的表述,与以自发组织世界的观点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对科学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深刻地看到,西方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一大部类,其形成与发展表现着紧随科学技术与人类进步的时代特征,中医药文化亦应广纳西医药文化以丰富自身,在不同质的文化交流碰撞中,在不断交融、渗漉、提炼中获得升华,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作为对新世纪各种挑战的回应。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走上高度综合,为两种不可通约的医学理论体系架起了互相沟通的桥梁,出现了互相走进的可能。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交融、渗透日见广泛和深入,如何全面理解中医药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创造新的中医药文化,是一个事关中医药学前途的重大问题。我们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论述,应把中医药文化研究提到中医药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 http://www.100md.com
三、结论
综观前述,我们对中医药学的含义似可作如下理解与表述: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和诊疗技术及养生保健思想与方法的医学体系,其中包括对中药药物性能基本规律的独到认识、方剂配伍规律的独到认识,它以生物学为基础,与多学科相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有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并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它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历史与时代的更迭与延续中,它以自身的不断积累和创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适应社会与人类医疗保健需求,以获得持续发展。, 百拇医药(王 琦)
一、关于中医药学的科学属性
对中医药学是不是科学这一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一些学者却持不同态度。其看法大约有三:(1)认为中医药学是前科学,即经验科学,尚未进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或者认为中医药学是一种理论模型,从严格科学定义上说,还不是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2)认为中医药学是自然哲学,用阴阳五行、元气等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概念直接构成中医药学的理论概念,并体现着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论、方法论。(3)认为中医药学是一种文化形态,中医药学受时代的文化观点和思维方式所制约,中医药学概念的产生主要不是实证发现的结果,而是文化哲学的成果。上述三说,多基于是否满足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证检验这三个要求来衡量的,按照这个学科范式来评价中医药学,恐难有确切的结论。对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的确定,事关中医药学的命运与前途,如果将中医药学归属于自然哲学,无疑是将中医药学排斥于自然学科之外,中医药学便成了驻足于农耕时代的文明,那早该和古希腊、古印度的医学一起成为历史遗迹,而今天聚首在中医药学的医疗、科研、教学机构的中医药学人也该成了恩格斯批判的“企图复活自然哲学”的大大小小的黑格尔和杜林。如果将中医药学纯粹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医药学便成了“茶文化”、“酒文化”的一种,中医药学也该与茶肆酒楼并列门庭了。
, http://www.100md.com
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是有其结构、内在规律和独特方法论的。中医药学是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理当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药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建立了病因、病理、诊断、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科学理论体系,包括着一批原创性的医学发现和发明,如藏象、经络、针灸、气功等理论和技术,直到今天仍有效地指导医疗实践。
中医药学整体综合的医学特征,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自稳调节的生命观,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以人为本、因人制宜、“以平为期”的纠正失衡的治疗观,养身保健、延缓衰老的“保命全形”观等,无不显示着自身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学作为医学科学,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体的功能状态包含了人体生命活动的丰富信息(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及其相互作用,中医药学从认识和掌握人体功能状态的角度,从整体联系的角度,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初步把握与揭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创立了一种研究人体复杂巨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其揭示的多种生命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理论源泉。中医药学认为,人体生命的产生是男女生殖之精的结合,并有着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医药学的生命本源论是研究人体来源及生命过程维持机制的理论,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
, 百拇医药
(二)中医药学的健康观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维持的动态平衡,其医疗模式重视人的禀赋体质、精神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心理-自然-社会的医学模式,反映了从疾病医学向“人”的医学转变的这一发展趋势。
(三)中医药学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体化诊疗特点,是临床医学追求的最高形式。
(四)中医药学对疾病防治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调节,纠正失衡。中药治疗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调节作用,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复杂多样的特点。
(五)中医药学在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等方面拥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有效的方法,蕴藏着科学内涵和实用价值,是对人类保健事业的一大贡献。
(六)中医药学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在中医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它与物候、气象、地理、农学、历法等众多学科相结合,为今后加强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促进中医药科学分化与新学科的产生提供了自身条件。
, http://www.100md.com
(七)中医药学具有社会学科的某些特征,其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和统一,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种超越,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趋势。
(八)新事实是科学进步的动因。中医药理论蕴涵着大量的理论与经验事实,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所无法解释的,对这些新事实的探索将丰富现代科学内容,甚至导致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根本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药学是现代科学的一个生长点。
以上说明,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与其他学科门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与西医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途径。事实上,我国也是将中医药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来对待的。国家教育部划分学科时,就将中医药学列为医学类的一级学科。
二、关于中医药学的文化属性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学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中医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与孕育其母体的中国文化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获取了《周易》及儒、道、释诸家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当时的哲理、历法、天文、人文科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芒。因此,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并且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丢开了这个层面对医学就无法全面解析,也就无法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高度来重新理解中医药。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支撑,就会产生文明的危机,中医药学如果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托,就会失去赖以维系的理论体系。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中医药学是医学科学的基础上,同时作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表述,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独特眼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构成的复合体”,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是指形成中医药特色的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也就是中医药学发展同整体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以及中医药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人文价值。
纵观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特质,深深烙上中国文化的印记。《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文化巨著,是中国文化肇始之篇。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周易》有着渊源关系,因为中医药学蕴涵着《周易》的许多光辉思想,将医学与哲学达到了高度融合,其哲学思想的自然观、社会观、人体观等,表现为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说、元气论,形成了中医理论纲领,使中医药学几千年来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组成部分”这一评价,是因为中医药学蕴含着丰厚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贡献,并将继续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造、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智力支持。
, http://www.100md.com
杨振宁教授在讲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问题时谈到,《周易》曾对重大科学理论有过重要启示。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曾提出过著名的统一场论的命题,爱因斯坦做了后半生的努力亦无所果。当今有人惊奇地发现,中国几千年以前的太极八卦图竟是宇宙统一模式图、宇宙统一方程式。杨振宁通过多年对《周易》的研究指出,其对世界万事万物互相变化的观点、阴阳互变、阴阳互根的原理、六十四卦的变化,启发他与李政道一起打破了宇宙守恒定律,从而发明了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宙不守恒定律,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波尔也选择太极图作他的爵士徽章。无怪乎国外有的学者一再指出,中医药理论包含着若干诺贝尔奖的命题,中国要获诺贝尔奖,最有希望的是中医药。
东方文明曾一度被世界近代西方文明所冷漠,在科学技术由分析时代向系统时代转换中,时代重新注视了东方文化,科学在重新认识中医学。中医文化价值的不断攀升,使人们刮目相看。今天中医药学要获得新的发展,除有赖于对中医药学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外,从文化角度来揭示其形成发展规律也是一个重要命题,否则中医药学就会失去自身的光彩,走进误区,陷入困境。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医学是两种异质文化,但两者又毕竟是对人体生命运动和疾病规律的认识。人体本身是多样性的统一,本质上是对立的统一。综合与分析,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黑箱与白箱,线性与混沌,思辩与实证,都要辩证去看,从文化角度去求得认同。现代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指出“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哲学思想,我们正朝着新的综合前进,向着新的自然主义前进。这个新的自然主义,将把西方的传统带着其对实验的强调和定理的表述,与以自发组织世界的观点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对科学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深刻地看到,西方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一大部类,其形成与发展表现着紧随科学技术与人类进步的时代特征,中医药文化亦应广纳西医药文化以丰富自身,在不同质的文化交流碰撞中,在不断交融、渗漉、提炼中获得升华,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作为对新世纪各种挑战的回应。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走上高度综合,为两种不可通约的医学理论体系架起了互相沟通的桥梁,出现了互相走进的可能。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交融、渗透日见广泛和深入,如何全面理解中医药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创造新的中医药文化,是一个事关中医药学前途的重大问题。我们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论述,应把中医药文化研究提到中医药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 http://www.100md.com
三、结论
综观前述,我们对中医药学的含义似可作如下理解与表述: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和诊疗技术及养生保健思想与方法的医学体系,其中包括对中药药物性能基本规律的独到认识、方剂配伍规律的独到认识,它以生物学为基础,与多学科相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有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并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它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历史与时代的更迭与延续中,它以自身的不断积累和创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适应社会与人类医疗保健需求,以获得持续发展。, 百拇医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