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4657
经络学说
http://www.100md.com 1900年1月1日

    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与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等共同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经过、联络的通路。〝 ″像径路的无所不通。〝″像网罗的错综联接。


    十二经脉属络脏腑表
    阴经 属脏 络腑 阳经 属腑 络脏
    手太阴 大肠 手阳明 大肠
    手少阴 小肠 手太阳 小肠
    手厥阴 心包 三焦 手少阳 三焦 心包
    足太阴 足阳明
    足少阴 膀胱 足太阳 膀胱
    足厥阴 足少阳


    十二经脉分布部位简表
    十二经脉 外部 内部


    手太阴肺经胸旁→上肢内侧前→大指属肺,络大肠
    手厥阴心包经乳旁→上肢内侧中→中指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阴心经腋下→上肢内侧后→小指属心系,络小肠


    手阳明大肠经鼻旁←颈←肩前←上之外侧前←次指属大肠,络肺
    手少阳三焦经眉梢←尔后←颈←肩后←上之外侧中←无名指属三焦,络心包
    手太阳小肠经耳前←颈←肩胛←上之外侧后←小指属小肠,络心


    足阳明胃经目下→面周→颈前→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次趾属胃,络脾
    足少阳胆经外?→头颞→项侧→胁腰侧→下肢外侧中→第四趾属胆,络肝
    足太阳膀胱经内?→头顶第一侧线→项后→背腰第一、二侧线→?→下肢外侧后→小趾络脑,络肾,属膀胱


    足太阴脾经胸腹第三侧线←下肢内侧前、中←大趾内属脾,络胃
    足厥阴肝经胁部←阴部←下肢内侧中、前←大趾外属肝,络胆
    足少阴肾经胸腹第一侧线←下肢内侧后←足心←小趾下属肾,络膀胱,络心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奇经八脉

    八脉在相互之间,并无固定的阴阳表里的配偶关系,因而称为〝奇经″。十二经脉犹如〝江河″,奇经八脉犹如〝湖泽″。督─总督、任─总任、冲─冲要、带─约束、蹻─蹻捷、维─维系。


    十二经别

    经别是十二经脉除去构成上述整体循环的主要通路以外所别行的一部分,〝别行的正经″,简名〝经别″。

    1. 手太阴经别: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入阳明。此六合也。
    2. 手阳明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骨禺,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
    3. 足阳明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安页出页,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
    4. 足太阴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5. 手少阴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
    6. 手太阳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7. 足太阳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膕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
    8. 足少阴经别:足少阴之正,膕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
    9. 手厥阴经别:手心主之正,别入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
    10. 手少阳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11. 足少阳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12. 足厥阴经别:足厥阴之正,别 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十二经筋

    古人最初将筋与脉相混称“筋脉”,后逐渐将筋与脉分开。筋者,肉之力也。故筋乃是肌肉的总称。古人将全身的筋肉,按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划分为十二组肌肉群,仍以手足三阴三阳之名称之。

    四肢躯干头部
    足太阳之筋小趾上,外踝,踵,膝,膕臀,夹脊,肩骨禺,缺盆颈,舌本,枕骨,头鼻,目上,鼻旁,完骨
    足少阳之筋第四趾上,外踝,膝外侧,髀,伏兔尻,季胁,腋前,膺乳,缺盆耳后,额角,颠上,颔,鼻旁,外眦
    足阳明之筋中三趾,跗上,膝外侧,胫,膝外辅骨,伏兔,髀髀枢,胁,脊,阴器,腹,缺盆颈,口,鼻旁,鼻上,目下,耳前
    足太阴之筋大趾外侧,内踝,膝外辅骨,阴骨,髀阴器,腹,脐,腹里,胁,胸中,脊
    足少阴之筋小趾下,内踝下,内辅下,阴股阴器,脊内,夹膂项,枕骨
    足厥阴之筋大趾,内踝前,胫,内辅下,阴股阴器,
    手太阳之筋小指上,腕,肘内锐骨,腋下肩胛颈,耳后完骨,耳中,耳上,颔,外眦,耳前,额,角
    手少阳之筋无名指,腕,肘颈,曲颊,舌本,耳前,外眦,角
    手阳明之筋次指,腕,肘外,肩骨禺肩胛,夹脊颈,颊,鼻旁,角,颔
    手太阴之筋大指上,鱼后,寸口外侧,肘中,腋下缺盆,肩前骨禺,胸里,膈,季肋
    手少阴之筋小指内侧,锐骨,肘内侧,腋乳里,胸中,膈,脐
    手厥阴之筋中指,肘内侧,臂阴,腋下前后夹胁,胸中,膈


    十五别络

    别络,是自经脉别出的分支,在经与经之间,担任主要的联络活动。

    经名 络名 循行部位 病候
    实证 虚证
    手太阴列缺起于腕上分肉之间,与本经经脉并行,直入掌内,散入手鱼边缘,本经由此别走联络手阳明经络腕上锐骨部及手掌发热张口呵欠,小便次数多
    手少阴通里在腕上一寸半处,沿本经经脉上行,入于心中胸膈支撑不舒不能言语
    手厥阴内关在腕上二寸处两筋之间,沿本经经脉上行,系于心包络心痛头强不利
    手太阳支正在腕上五寸处,内注于手少阴经络,其别者上行过肘,络于肩_骨节弛缓,肘关节不能运动皮肤上生出赘疣
    手阳明偏历在腕上三寸处,别走而入于手太阴经络,其别者,沿臂上行,至肩_之上,再行曲颊,编络于齿,别出的走入耳中,合于该部的宗脉龋齿,耳聋牙齿发冷,膈间闭塞不畅
    手少阳外关在腕上二寸处,向外绕行于臂部,再上行注入胸中和手厥阴经相合肘关节拘挛肘关节弛缓不收
    足太阳飞扬在足外踝上七寸处,别走足少阴经络鼻塞流涕,头、背部疼痛鼻流清涕
    足少阳光明在足外踝上五寸处,别走足厥阴别络,向下行络于足面厥冷足软无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
    足阳明丰隆在足外踝上八寸处,别走足太阴经络;一支别行,沿胫骨外缘,上行络于头项部,与其他各经的经气相会合,向下绕络咽喉癫狂足弛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
    足太阴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别走足阳明经络;一支别行,上入腹内,络于肠胃肠中切痛腹胀如鼓
    足少阴大钟在足内踝后绕足跟而至足外内踝,别走足太阳经络;又一支与本经经脉相并上行,走于心包络下,向外贯穿腰脊大小便不通腰痛
    足厥阴蠹沟在内踝上五寸处,别行走足少阳经络,又一支别行经胫部上至睾丸部归结于阴茎阴器挺长阴器暴痒
    任脉尾翳在胸前鸠尾下,自此下行散入腹中腹皮疼痛腹皮搔痒
    督脉长强挟膂上行至项,散入头部,再下行当左右肩胛处别行走足太阳经络,深入贯穿膂内脊柱强直不利俯仰头重而颤摇
    脾之大络大包在侧胸部渊腋穴下三寸处,这支大络布散于胸胁周身疼痛周身骨节弛缓无力

    (大趾端)→足 厥阴 →→太阴 手(大指后)
    (跗上)←足 少阳胆← 大肠阳明 手 (次指端)
    (目)头(鼻)
    (无名指端)→手 少阳三焦→中焦阳明 足 (跗[脚背]上)
    (中指端)←手 厥阴心包←↑ 太阴 足 (大趾端)
    (足心)→足 少阴肾→ 少阴 手 (小指内侧)
    (小趾外侧)←足 太阳膀胱← ──→小肠太阳 手(小指外侧)



    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的腧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五输是一组具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阴经五输穴表

    脏腑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涌泉然谷太莃复溜阴谷

    阳经五输穴表

    脏腑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谿曲池
    三焦冲关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小肠少泽前谷后谿阳谷小海
    厉兑内庭陷谷解谿足三里
    足窍阴侠谿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