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http://www.100md.com
theQi
水石草部
石斛百四一
-
此药有二种, 力皆微薄, 圆细而肉实者, 味微甘而淡, 其力尤薄。 <本草>云:
圆细者为上。 且谓其益精强阴, 壮筋补虚, 健脚膝, 驱冷痹, 却惊悸, 定心志。
但此物性味最薄, 焉能滋补如此? 惟是扁大而松, 形如钗股者, 颇有苦味,用除脾胃之火, 去嘈杂善饥, 及营中蕴热。 其性轻清和缓, 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养阴除烦, 清肺下气, 亦止消渴热汗。 而诸家谓其厚肠胃, 健阳道,煖水脏, 岂苦凉之性味所能也? 不可不辨。
菖蒲百四二
-
味辛微苦, 性温。 散风寒湿痹, 除烦闷欬逆上气, 止心腹痛, 霍乱转筋, 癫痫客忤,开心气胃气, 行滞气, 通九窍, 益心智, 明耳目, 去头风泪下, 出声音, 温肠胃,煖丈夫水脏, 妇人血海, 禁止小便, 辟邪逐鬼, 及中恶卒死, 杀虫, 疗恶疮瘙疥。
欲散痈毒, 宜擣汁服用, 渣贴之。 若治耳痛, 宜作末炒热绢裹覆之。 亦解巴豆,大戟等毒。
蒲黄百四三
-
味微甘, 性微寒。 解心腹膀胱烦热疼痛, 利小便。 善止血凉血活血, 消瘀血,治吐血衄血, 痢血尿血。 通妇人经脉, 止崩中带下, 月经不调, 妊妇胎漏坠胎,血运血症, 儿枕气痛, 及跌扑血闷。 疗疮疡, 消舌肿, 排脓消毒。 亦下乳汁,亦止泄精。 凡欲利者, 宜生用; 欲固者, 宜炒熟用。
泽泻百四四
-
味甘淡微咸, 气微寒。 气味颇厚, 沉而降, 阴也, 阴中微阳。 入足太阳, 少阳。
其功长于渗水去湿, 故能行痰饮, 止呕吐泻痢, 通淋沥白浊, 大利小便, 泻伏火,收阴汗, 止尿血, 疗难产疝痛, 脚气肿胀, 引药下行。 经云: 除湿止渴圣药,通淋利水仙丹。 第其性降而利, 善耗真阴, 久服能损目痿阳。
若湿热壅闭而目不明者, 此以去湿, 故亦能明目。
海藻百四五
-
反甘草, 海带, 昆布性用略同。 味苦咸, 性微寒, 阴也, 降也。 善降气清热,消膈中痰壅, 故善消颈项瘿瘤结核, 及痈肿症积, 利小便, 逐水气, 治湿热气急,腹中上下雷鸣, 疗偏坠疝气疼痛, 消奔豚水气浮肿, 及百邪鬼魅热毒。
骨碎补百四六
-
味微苦, 性温平, 乃足少阴, 厥阴肝肾药也。 能活血止血, 补折伤, 疗骨中斜毒,风热疼痛, 及痢后下虚。 或远行, 或房劳, 或外感风湿, 以致两足痿弱疼痛,俱宜以四斤丸, 补阴药之类佐而用之。 或炒熟研末, 用猪腰夹煨, 空心食之,能治耳鸣, 及肾虚久痢牙疼。
竹木部
竹沥百四七
-
味甘, 性微凉, 阴也, 降也。 治暴中风痰, 失音不语, 胸中烦热, 止烦闷消渴。
丹溪曰: 凡风痰, 虚痰在胸膈, 使人癫狂, 及痰在经络四肢, 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达不行。
淡竹叶百四八
-
味甘淡, 气平微凉, 阴中微阳, 气味俱轻。 清上气欬逆喘促, 消痰涎, 解热狂,退虚热烦躁不眠, 壮热头痛, 止吐血。 专凉心经, 亦清脾气。 却风热, 止烦渴,生津液, 利小水, 解喉痹, 并小儿风热惊痫。
淡竹茹百四九
-
味甘, 微凉。 治肺痿唾痰, 唾血吐血, 衄血尿血, 胃热呕哕噎膈,妇人血热崩淋胎动, 及小儿风热癫痫, 痰气喘欬, 小水热涩。
天竹黄百五十
-
味甘辛, 性凉, 降也, 阴中有阳。 善开风痰, 降热痰, 治中风失音, 痰滞胸膈,烦闷癫痫。 清心火, 镇心气, 醒脾疏肝。 明眼目, 安惊悸。 疗小儿风痰急惊客忤,其性和缓, 最所宜用。 亦治金疮, 并内热药毒。
官桂百五一
-
味辛甘, 气大热, 阳中之阳也。 有小毒, 必取其味甘者乃可用。 桂性热, 善于助阳,而尤入血分, 四肢有寒疾者, 非此不能达。 桂枝气轻, 故能走表, 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 发邪汗, 疗伤风, 止阴汗。 肉桂味重, 故能温补命门, 坚筋骨,通血脉, 治心腹寒气, 头疼欬嗽鼻齆, 霍乱转筋, 腰足脐腹疼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病。 且桂为木中之王, 故善平肝木之阴邪, 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
惟其味甘, 故最补脾土, 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 用此极妙。 与参, 附, 地黄同用,最降虚火, 及治下焦元阳亏乏。 与当归, 川芎同用, 最治妇人产后血瘀, 儿枕腹痛,及小儿痘疹虚寒, 作痒不起。 虽善堕胎动血, 用须防此二证。 若下焦虚寒,法当引火归元者, 则此为要药, 不可误执。
丁香百五二
-
味大辛, 气温, 纯阳。 入肾, 胃, 肺脏。 能发诸香, 辟恶去邪, 温中快气。
治上焦呃逆翻胃, 霍乱呕吐, 解酒毒, 消□癖奔豚阴寒, 心腹胀满冷痛,煖下焦腰膝寒疼, 壮阳道, 抑阴邪, 除胃寒泻痢, 杀鬼疰蛊毒, 疳蚀诸虫, 辟口气,坚齿牙, 及妇人七情五郁, 小儿吐泻, 痘疮胃寒, 灰白不发。
白檀香百五三
-
味辛, 气温。 能散风热, 辟秽恶邪气, 消肿毒, 逐鬼魅。 煎服之可散冷气,止心腹疼痛, 定霍乱, 和胃气, 开噎膈, 止呕吐, 进饮食。 又治面生黑子,每晚以热水洗拭, 磨汁涂之甚良。
沉香百五四
-
味辛, 气微温, 阳也, 可升可降其性煖, 故能抑阴助阳, 扶补相火; 其气辛,故能通天彻地, 条达诸气。 除转筋霍乱, 和噤口泻痢, 调呕逆胃翻喘急,止心腹胀满疼痛, 破症癖, 疗寒痰, 和脾胃, 逐鬼疰恶气, 及风湿骨节麻痹,皮肤瘙痒结气。
乌药百五五
-
气味辛温, 善行诸气, 入脾, 胃, 肝, 肾, 三焦, 膀胱诸经。 疗中恶鬼气蛊毒,开胸膈, 除一切冷气, 止心腹疼痛, 喘急霍乱, 反胃胀满, 温肠胃, 行宿食,止泻痢, 除天行疫瘴, 气厥头痛, 膀胱肾气攻冲心腹, 疝气脚气, 痈疽疥癫,及妇人血气, 小儿蛊积, 亦止小便频数, 气淋带浊, 并猫犬百病, 俱可磨汁灌治之。
枸杞百五六
-
味甘微辛, 气温, 可升可降。 味重而纯, 故能补阴; 阴中有阳, 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 助阳而能使阳旺。 虽谚云: 离家千里, 勿食枸杞,不过谓其助阳耳, 似未必然也。 此物微助阳而无动性, 故用之以助熟地最妙。
其功则明耳目, 壮神魂, 添精固髓, 健骨强筋, 善补劳伤, 尤止消渴。
真阴虚而脐腹疼痛不止者, 多用神效。
地骨皮百五七
-
枸杞根也。 南者苦味轻, 微有甘辛, 北者大苦性劣, 入药惟南者为佳。 其性辛寒,善入血分肝肾三焦胆经。 退阴虚血热, 骨蒸有汗, 止吐血衄血, 解消渴,疗肺肾胞中阴虚伏火。 煎汤漱口止齿血。 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分者, 最宜此物。
凉而不峻, 可理虚劳。 气轻而辛, 故亦清肺。 假热者勿用。
厚朴百五八
-
味苦辛, 气大温, 气味俱厚, 阳中之阴, 可升可降。 有小毒。 用此者,用其温降散滞。 制用姜汁炒。 治霍乱转筋, 消痰下气, 止欬嗽呕逆吐酸,杀肠脏诸虫, 宿食不消, 去结水, 破宿血, 除寒湿泻痢, 能煖脾胃, 善走冷气,总之, 逐实邪, 泻膨胀, 散结聚, 治胸腹疼痛之要药。 倘本元虚弱, 误服脱人真气。
孕妇忌用, 堕胎须知。
枣仁百五九
-
味微甘, 气平。 其色赤, 其肉味酸, 故名酸枣。 其仁居中, 故性主收敛而入心。
多眠者生用, 不眠者炒用。 宁心志, 止虚汗, 解渴去烦, 安神养血, 益肝补中,收敛魂魄。
杜仲百六十
-
味甘辛淡, 气温平。 气味俱薄, 阳中有阴。 其功入肾。 用姜汁或盐水润透, 炒去丝。
补中强志, 壮肾添精, 腰痛殊功, 足疼立效。 除阴囊寒湿, 止小水梦遗。 因其气温,故煖子宫; 因其性固, 故安胎气。 内热火盛者, 亦当缓用。
山茱萸百六一
-
味酸涩, 主收敛, 气平微温, 阴中阳也。 入肝肾二脏。 能固阴补精, 煖腰膝,壮阴气, 涩带浊, 节小便, 益髓兴阳, 调经收血。 若脾气大弱而畏酸者, 姑暂止之,或和以甘草, 煨姜亦可。
苏木百六二
-
味微甘微辛, 性温平, 可升可降, 乃三阴经血分药也。 少用则和血活血,多用则行血破血。 主妇人月经不调, 心腹作痛, 血癖气壅。 凡产后血瘀,胀闷势危者, 宜用五两, 水煮浓汁服之。 亦消痈肿死血, 排脓止痛, 及打扑瘀血,可敷。 若治破伤风, 宜为末酒服, 立效。
川椒百六三
-
味辛, 性热, 有小毒。 本纯阳之物, 其性下行, 阳中有阴也。 主温中下气,开通腠理, 散肌表寒邪, 除脏腑冷痛, 去胸腹留饮, 停痰宿食, 解郁结, 温脾胃,止欬逆呕吐, 逐寒湿风痛, 疗伤寒温疟, 水肿湿疸, 除齿痛, 煖腰膝, 收阴汗,缩小便, 温命门, 止泄泻下痢, 遗精脱肛, 杀蚘虫鬼疰蛊毒蛇虫诸毒。
久服之能通神明, 实腠理, 和血脉, 坚齿牙, 生须发, 明耳目, 调关节, 耐寒暑。
若中其毒, 惟冷水, 麻仁浆可以解之。
胡椒百六四
-
味辛, 性大热, 纯阳也。 善走气分。 温中下气, 煖肠胃, 消宿食, 辟臭恶,除寒湿寒痰, 寒饮吐水, 止反胃呕吐霍乱, 虚寒胀满, 心腹疼痛, 去冷积阴毒,壮肾气, 治大肠寒滑冷痢, 杀一切虫鱼鳖蕈诸药食阴凝之毒。 若治风虫牙痛,须同荜茇为末, 熔蜡为细丸, 塞孔中即愈。
金樱子百六五
-
味涩, 性平。 生者色青酸涩, 熟者色黄甘涩, 当用其将熟微酸而甘涩者为妙。
其性固涩, 涩可固阴治脱, 甘可补中益气。 故善理梦遗精滑, 及崩淋带漏,止吐血衄血, 生津液, 安魂魄, 收虚汗, 敛虚火, 益精髓, 壮筋骨, 补五脏,养血气, 平欬嗽, 定喘急, 疗怔忡惊悸, 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此固阴养阴之佳品, 而人之忽之亦久矣, 此后咸宜珍之。
槐蕊百六六
-
味苦, 性寒。 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 除五内烦热, 心腹热疼, 疗眼目赤痛热泪。 炒香嚼咽,治失音喉痹, 止吐血衄血, 肠风下血, 妇人崩中漏下, 及皮肤风热, 凉大肠, 杀疳虫, 治痈疽疮毒, 阴疮湿痒, 痔漏, 解杨梅恶疮, 下疳伏毒,大有神效。
柏子仁百六七
-
味甘平, 性微凉, 能润心肺, 养肝脾, 滋肾燥, 安神魂, 益志意, 故可定惊悸,怔忡益阴气, 美颜色, 疗虚损, 益血止汗, 润大肠, 利虚秘, 亦去百邪鬼魅,小儿惊痫。 总之, 气味清香, 性多润滑, 虽滋阴养血之佳剂, 若欲培补根本,乃非清品所长。
枳壳百六八
-
即枳实之迟收而大者。 较之枳实, 其气略散, 性亦稍缓, 功与枳实大类。
但枳实性重, 多主下行削坚, 而此之气轻, 故多主上行破气。 通利关节, 健脾开胃,平肺气, 止呕逆反胃霍乱欬嗽, 消痰消食, 破心腹结气, 症瘕□癖,开胸□胀满痰滞, 逐水肿水湿泻痢, 肠风痔漏, 肛门肿痛。 因此稍缓,故可用之束胎安胎。 炙热可熨痔肿。 虚者少用, 恐伤元气。
枳实百六九
-
味苦微酸, 微寒, 气味俱厚, 阴中微阳。 其性沉, 急于枳壳。 除胀满, 消宿食,削坚积, 化稠痰, 破滞气, 平欬喘, 逐瘀血停水, 解伤寒结胸, 去胃中湿热。
佐白术亦可健脾, 佐大黄大能推荡。 能损真元, 虚羸勿用。
蔓荆子百七十
-
味苦辛, 气清, 性温, 升也, 阳也。 入足太阳, 阳明, 厥阴经。 主散风邪, 利七窍,通关节, 去诸风头痛脑鸣, 头沉昏闷, 搜肝风, 止目睛内痛泪出, 明目坚齿,疗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 亦去寸白虫。
五加皮百七一
-
味辛, 性温。 除风湿, 行血脉, 壮筋骨, 明目下气。 治骨节四肢拘挛, 两脚痹痛,风弱五缓, 阴痿囊湿, 疝气腹痛, 小便遗沥, 女人阴痒。 凡诸浸酒药,惟五加皮与酒相合, 大能益人, 且味美也。 仙家重此, 谓久服可以长生, 故曰:
宁得一把五加, 不用金银满车。 虽未必然, 然亦必有可贵者。
川楝子百七二
-
味苦, 性寒, 有小毒, 阴也。 能治伤寒瘟疫烦热狂躁, 利小水, 泻肝火,小肠膀胱湿热, 诸疝气疼痛, 杀三虫疥癞, 亦消阴痔。 丸散汤药任意可用,甄权言其不入汤使, 则失之矣。 苦楝根, 味大苦。 杀诸虫, 尤善逐蚘。 利大肠,治游风热毒恶疮。 苦酒和涂疥癣甚良。
女贞子百七三
-
味苦, 性凉, 阴也。 降也。 能养阴气, 平阴火, 解烦热骨蒸, 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 便血尿血, 阴疮痔漏疼痛。 亦清肝火, 可以明目止泪。
桑白皮百七四
-
味甘微辛微苦, 气寒。 气味俱薄, 升中有降, 阳中有阴。 入手太阴肺脏。 气寒味辛,故泻肺火; 以其味甘, 故缓而不峻。 止喘嗽唾血, 亦解渴消痰, 除虚劳客热头痛。
水出高原, 故清肺亦能利水。 去寸白, 杀腹脏诸虫。 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傅鹅口疮, 大效。 作线可缝金疮。 既泻肺实, 又云补气, 则未必然。
黄檗百七五
-
味苦微辛, 气寒, 阴中微阳, 降也, 善降三焦之火。 制各以类, 但其性多沉,尤专肝肾, 故曰足少阴本经, 足太阳, 厥阴之引经也。 清胃火呕哕蚘虫,除伏火骨蒸烦热, 去肠风热痢下血, 逐二便邪火结淋。 上可解热渴口疮, 喉痹痈疡;
下可去足膝湿热, 疼痛痿蹶。 此其性寒润降, 去火最速。 丹溪言其制伏龙火,补肾强阴。 然龙火岂沉寒可除? 水枯岂苦劣可补? 阴虚水竭, 得降愈亡, 扑灭元阳,莫此为甚。 水未枯而火盛者, 用以抽薪则可; 水既竭而枯热者, 用以补阴实难,当局者慎勿认为补剂。 予尝闻之丹溪曰: 火有二: 君火者, 人火也, 心火也,可以湿伏, 可以水灭, 可以直折, 黄连之属可以制之; 相火者, 天火也,龙雷之火也, 阴火也, 不可以水湿折之, 当从其性而伏之, 惟黄檗之属可以降之。
按此议论, 若有高见, 而实矫强之甚, 大是误人。 夫所谓从其性者,即<内经>从治之说也。 经曰: 正者正治, 从者反治。 正治者, 谓以水制火,以寒治热也。 从治者, 谓以火济火, 以热治热也, 亦所谓甘温除大热也。
岂以黄连便是正治, 黄檗便是从治乎? 即曰黄连主心火, 黄檗主肾火,然以便血溺血者, 俱宜黄连, 又岂非膀胱, 大肠下部药乎? 治舌疮口疮者,俱宜黄檗, 又岂非心脾上部药乎? 总之, 黄连, 黄檗均以大苦大寒之性,而曰黄连为水, 黄檗非水, 黄连为泻, 黄檗为补, 岂理也哉? 若执此说, 误人多矣,误人多矣。
栀子百七六
-
味苦, 气寒。 味厚气薄, 气浮味降, 阴中有阳。 因其气浮, 故能清心肺之火,解消渴, 除热郁, 疗时疾躁烦, 心中懊□, 热闷不得眠, 热厥头疼,耳目风热赤肿疼痛, 霍乱转筋。 因其味降, 故能泻肝肾膀胱之火, 通五淋,治大小肠热秘热结, 五种黄疸, 三焦郁火, 脐下热郁疝气, 吐血衄血, 血痢血淋,小腹损伤瘀血。 若用佐使, 治有不同: 加茵陈, 除湿热疸黄; 加豆豉, 除心火烦躁;
加厚朴, 枳实, 可除烦满; 加生姜, 陈皮, 可除呕哕; 同玄胡索, 破热滞瘀血腹痛。
此外如面赤酒皻, 热毒汤火, 疮疡肿痛, 皆所宜用。 仲景因其气浮而苦, 极易动吐,故用为吐药, 以去上焦痰滞。 丹溪谓其解郁热, 行结气。 其性屈曲下行,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 人所不知。
郁李仁百七七
-
味苦辛, 阴中有阳, 性润而降。 故能下气消食, 利水道, 消面目四肢大腹水气浮肿,开肠中结气滞气, 关隔燥涩, 大便不通, 破血积食癖。 凡妇人,小儿实热结燥者皆可用。
诃子百七八
-
味苦酸涩, 气温。 苦重酸轻, 性沉而降, 阴也。 能消宿食膨胀, 止呕吐霍乱,定喘止嗽, 破结气, 安久痢, 止肠风便血, 降痰下气, 开滞涩肠, 通达津液, 疗女人崩中胎漏带浊, 经乱不常。 若久痢肛门急痛, 或产妇阴痛者,宜和蜡烧烟薰之, 或煎汤薰洗亦可。 若痰嗽咽喉不利, 宜含数枚, 咽津殊效。
其有上焦元气虚陷者, 当避其苦降之性。
侧柏百七九
-
味苦, 气辛, 性寒。 善清血凉血, 止吐血衄血, 痢血尿血, 崩中赤白, 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 捣烂可傅火丹, 散痄腮肿痛热毒, 及汤火伤, 止痛灭瘢。 炙捣可□冻疮。
烧汁涂发, 可润而使黑。
辛夷百八十
-
一名木笔, 一名迎春。 气味辛温, 乃手太阴, 足阳明之药。 能解寒热憎寒体噤,散风热, 利九窍, 除头风脑痛, 眩冒瘙痒, 疗面肿引齿疼痛。 若治鼻涕出,鼻渊鼻鼽鼻疮, 及痘后鼻疮, 并宜为末, 入麝香少许, 以□白蘸药点入数次, 甚良。
皂角百八一
-
气味辛咸, 性温, 有小毒。 善逐风痰, 利九窍, 通关节, 治头风, 杀诸虫精物,消谷导痰, 除欬嗽心腹气结, 疼痛胀满, 开中风口噤, 治咽喉痹塞肿痛, 行肺滞,通大肠秘结, 堕胎, 破坚症, 消肿毒, 及风癣疥癞。 烧烟薰脱肛肿痛。 可为丸散,不入汤药。
巴豆百八二
-
味辛, 性热, 有大毒, 可升可降。 善开关窍, 破症坚积聚, 逐痰饮,杀诸恶毒虫毒蛊毒, 通秘结, 消宿食, 攻脏腑停寒, 生冷壅滞, 心腹疼痛,泻痢惊痫, 诸水气疝气, 下活胎死胎, 逐瘀血血积, 及消痈疡疔毒恶疮,去瘜肉恶肉腐肉, 排脓消肿, 喉痹牙疼诸证。 然其性刚气烈, 无处不到,故称为斩关夺门之将, 若误用之, 则有推墙倒壁之虞; 若善用之,则有戡乱调中之妙, 用者所当慎察。
密蒙花百八三
-
味甘平, 性微寒。 入肝经, 润肝燥, 专理目疾。 疗青盲, 去赤肿多泪,消目中赤脉肤翳, 羞明畏日, 及小儿疮痘疳气攻目, 风热麋烂, 云翳遮睛。
制用之法, 宜蜜酒拌蒸三次, 日干用。
雷丸百八四
-
味苦, 性寒, 有小毒。 杀三虫, 逐蛊毒诸毒, 降胃中实热, 痰火癫狂, 除百邪恶气,并一应血积气聚。
大枫子百八五
-
味辛, 性热, 有毒。 能治风癣疥癞, 攻毒杀虫, 亦疗杨梅诸疮。
芜荑百八六
-
味辛平, 性温。 主心腹冷气症积疼痛, 散肌肤风湿淫淫如虫行, 杀三虫,去寸白及诸恶虫毒, 疗肠风痔漏恶疮。 和猪脂捣涂热疮, 和蜜可治湿癣。
茯苓百八七
-
味甘淡, 气平。 性降而渗, 阳中阴也。 有赤白之分, 虽<本草>言赤泻丙丁,白入壬癸, 然总不失为泄物, 故能利窍去湿。 利窍则开心益智, 导浊生津;
去湿则逐水燥脾, 补中健胃。 祛惊痫, 厚肠脏, 治痰之本, 助药之降。
以其味有微甘, 故曰补阳, 但补少利多, 故多服最能损目, 久弱极不相宜。
若以人乳拌晒, 乳粉既多, 补阴亦妙。
茯神百八八
-
附根而生近, 故能入心经, 通心气, 补健忘, 止恍惚惊悸。 虽<本草>所言如此,然总不外于渗降之物, 与茯苓无甚相远也。
猪苓百八九
-
味微苦, 甘, 气平, 阳中阴也。 性善降渗, 入膀胱, 肾经。 通淋消水肿,除湿利小便。 因其苦, 故能泄滞, 因其淡, 故能利窍。 亦解伤寒湿热脚气白浊,亦治妊娠子淋胎肿。
桑寄生百九十
-
味苦, 性凉。 主女子血热崩中胎漏, 固血安胎, 及产后血热诸疾, 去风热湿痹,腰膝疼痛, 长须眉, 坚发齿, 凉小儿热毒, 痈疳疮癞。
琥珀百九一
-
味甘淡, 性平。 安五脏, 清心肺, 定魂魄, 镇癫痫, 杀邪鬼精魅, 消瘀血痰涎,解蛊毒, 破症结, 通五淋, 利小便, 明目磨翳, 止血生肌, 亦合金疮伤损。
松香百九二
-
味苦辛, 温。 治痈疽恶疮, 头疡白秃, 风湿疥癣。 酒煮糊丸, 可治历节风痛,亦治妇人崩带。 煎膏则活血生肌, 排脓止痛。 塞牙孔杀虫。 傅刺入肉中自出。
加铜末研掺, 大治金疮折伤。
乳香百九三
-
味苦辛, 性温, 微热。 辟邪恶诸气, 治霍乱, 通血脉, 止大肠血痢疼痛,及妇人气逆血滞, 心腹作痛, 消痈疽诸毒, 托里护心, 活血定痛, 舒筋脉, 疗折伤。
煎膏止痛长肉。
没药百九四
-
味苦, 气平。 能破血散血, 消肿止痛。 疗金疮杖疮, 诸恶疮, 痔漏痈肿。
破宿血症瘕, 及堕胎产后血气作痛。 凡治金刃跌坠, 损伤筋骨, 心腹血瘀作痛者,并宜研烂热酒调服, 则推陈致新, 无不可愈。
阿魏百九五
-
味苦辛, 性热, 有毒。 其气辛臭, 乃能辟夺臭气, 逐瘟疫瘴疟, 传尸鬼气恶气。
疗霍乱隔噎颓疝, 心腹疼痛, 杀诸小虫牙虫。 破症积, 消癖块, 除蛊毒,及一切蕈菜牛羊鱼肉诸毒。 或散或丸, 随意可服。
樟脑百九六
-
味辛微苦, 性热。 善通关窍, 破滞气。 辟中恶邪气, 治疥癣, 杀虫除蠹, 着鞋中,去脚气。 烧烟熏衣筐席簟, 除蚤虱壁虱。 北方新生小猫极多跳蚤,用此拌□研匀掺擦之, 则尽落无遗, 亦妙方也。
龙脑百九七
-
即冰片。 味微甘, 大辛。 敷用者, 其凉如冰, 而气雄力锐, 性本非热, 阳中有阴也。
善散气散血, 散火散滞, 通窍辟恶, 逐心腹邪气, 疗喉痹脑痛, 鼻瘜齿痛,伤寒舌出, 小儿风痰, 邪热急惊, 痘疔黑陷。 凡气壅不能开达者, 咸宜佐使用之。
亦通耳窍, 散目热, 去目中赤肤翳障, 逐三虫, 消五痔, 疗一切恶疮聚毒,下疳痔漏疼痛。 亦治妇人气逆难产, 研末少许, 新汲水服之则下。
以热酒服之则能杀人。 凡用此者, 宜少而暂, 多则走散真气, 大能损人。
血竭百九八
-
味甘咸微涩, 性平。 善破积血, 止痛生肌。 疗金疮折伤打损, 血瘀疼痛, 内伤血逆,妇人血气凝滞, 亦能生血补虚, 俱可为末酒服, 并治一切恶疮癣疥久不合口。
然性能引脓, 不宜多用。
芦荟百九九
-
味大苦, 性大寒。 气味俱厚, 能升能降。 除风热烦闷, 清肺胃郁火,凉血清肝明目, 治小儿风热急惊癫痫, 五疳热毒, 杀三虫, 及痔漏热疮。
单用杀疳蚘。 吹鼻治脑疳鼻热、鼻痒鼻痔。 研末傅虫牙。 同甘草敷湿癣杀虫,出黄水极妙。
干漆二百
-
味辛, 性温, 有毒。 能疗绝伤, 续筋骨, 杀三虫, 去蚘虫, 削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聚之瘀血。 用须炒熟入药, 不尔损人肠胃。 若外着其毒而生漆疮者,惟杉木汤, 紫苏汤, 蟹汤浴之可解, 或用香油调铁锈涂之。
苏合油二百一
-
味甘辛, 性温。 能辟邪恶诸气, 杀鬼魅蛊毒虫毒, 疗癫痫温疟, 止气逆疼痛。
亦通神明, 可除梦魇。
孩儿茶二百二
-
味苦微涩, 性凉。 能降火生津, 清痰涎欬嗽, 治口疮喉痹烦热, 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湿热痢血, 及妇人崩淋, 经血不止, 小儿疳热, 口疳, 热疮, 湿烂诸疮,敛肌长肉, 亦杀诸虫。
谷部
麦芽二百三
-
味甘微咸, 气温。 善于化食和中, 破冷气, 消一切米□诸果食积, 去心腹胀满,止霍乱, 除烦热, 消痰饮, 破症结, 宽肠下气。 病久不食者, 可借此谷气以开胃;
元气中虚者, 毋多用此以消肾。 亦善催生落胎。 单服二两, 能消乳肿。
其耗散血气如此, 而脾胃虚弱, 饮食不消方中, 每多用之何也? 故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神麴二百四
-
味甘, 气平。 炒黄入药。 善助中焦土脏, 健脾煖胃, 消食下气, 化滞调中, 逐痰积,破症瘕, 运化水谷, 除霍乱胀满呕吐。 其气腐, 故能除湿热; 其性涩, 故又止泻痢。
疗女人胎动因滞, 治小儿腹坚因积。 若妇人产后欲回乳者, 炒研酒服二钱,日二即止, 甚验。 若闪挫腰痛者, 淬酒温服最良。
白扁豆二百五
-
味甘, 气温。 炒香用之, 补脾胃气虚, 和呕吐霍乱, 解河豚酒毒, 止泻痢温中,亦能清暑治消渴。 欲用轻清缓补者, 此为最当。
薏仁二百六
-
味甘淡, 气微凉。 性微降而渗, 故能去湿利水。 以其去湿, 故能利关节, 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 消水肿疼痛, 利小便热淋, 亦杀蚘虫。 以其微降,故亦治欬嗽唾脓, 利膈开胃。 以其性凉, 故能清热, 止烦渴上气。 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
绿豆二百七
-
味甘, 性凉。 能清火清痰下气, 解烦热, 止消渴, 安精神, 补五脏阴气,去胃火吐逆, 及吐血衄血, 尿血便血, 湿热泻痢肿胀, 利小水, 疗丹毒风疹,皮肤燥涩, 大便秘结, 消痈肿痘毒, 汤火伤痛, 解酒毒鸩毒, 诸药食牛马金石毒,尤解砒霜大毒。 或用囊作枕, 大能明耳目, 并治头风头痛。
粟壳二百八
-
味微甘, 性多涩。 泡去筋膜, 醋拌炒用, 甚固大肠, 久痢滑泻必用, 须加甘补同煎。
久虚欬嗽劫药, 欲用须辨虚实。 脱肛遗精, 俱所当用, 湿热下痢, 乃非所宜。
麻仁二百九
-
即黄麻也, 亦名大麻。 味甘平, 性滑利。 能润心肺, 滋五脏, 利大肠风热结燥,行水气, 通小便湿热, 秘涩五淋, 去积血, 下气, 除风湿顽痹, 关节血燥拘挛,止消渴, 通乳汁, 产难催生, 经脉阻滞。 凡病多燥涩者宜之。 若下元不固,及便溏阳痿, 精滑多带者, 皆所忌用。
果部
芡实二百十
-
味甘, 气平, 入脾肾两脏。 能健脾养阴止渴, 治腰膝疼痛, 强志益神, 聪明耳目,补肾固精, 治小便不禁, 遗精白浊带下, 延年耐老。 或散丸, 或煮食皆妙。
但其性缓, 难收奇效。
杏仁二一一
-
味苦辛微甘, 味厚于气, 降中有升。 有毒。 入肺胃大肠经。 其味辛, 故能入肺润肺,散风寒, 止头痛, 退寒热欬嗽, 上气喘急, 发表解邪, 疗温病脚气。 其味苦,降性最疾, 观其澄水极速可知, 故能定气逆上冲, 消胸腹急满胀痛, 解喉痹,消痰下气, 除惊痫烦热, 通大肠气闭干结, 亦杀狗毒。 佐半夏, 生姜, 散风邪欬嗽;
佐麻黄发汗, 逐伤寒表邪; 同门冬, 乳酥煎膏, 润肺治欬嗽极妙; 同轻粉研匀油调,敷广疮肿毒最佳。 尤杀诸虫牙虫, 及头面□斑□皰。 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桃仁二一二
-
味苦辛微甘, 气平, 阴中有阳, 入手足厥阴经。 去皮尖用。 善治瘀血血闭,血结血燥, 通血隔, 破血症, 杀三虫, 润大便, 逐郁滞, 止鬼疰血逆疼痛膨胀,疗跌扑损伤。 若血枯经闭者, 不可妄用。
木瓜二一三
-
味酸, 气温。 用此者, 用其酸敛, 酸能走筋, 敛能固脱。 入脾肺肝肾四经,亦善和胃。 得木味之正, 故尤专入肝, 益筋走血, 疗腰膝无力, 脚气引经所不可缺。
气滞能和, 气脱能固。 以能平胃, 故除呕逆霍乱转筋, 降痰去湿行水。 以其酸收,故可敛肺禁痢, 止烦满, 止渴。
陈皮二一四
-
味苦辛, 性温散, 气实痰滞必用。 留白者, 微甘而性缓; 去白者, 用辛而性速。
泻脾胃痰浊, 肺中滞气, 消食开胃, 利水通便, 吞酸嗳腐, 反胃嘈杂。
呃逆胀满堪除, 呕吐恶心皆效。 通达上下, 解酒除虫, 表里俱宜, 痈疽亦用。
尤消妇人乳痈, 并解鱼肉诸毒。
青皮二一五
-
味苦辛微酸, 味厚, 沉也, 阴中之阳。 苦能去滞, 酸能入肝, 又入少阳, 三焦,胆腑。 削坚癖, 除□痛, 解郁怒, 劫疝疏肝, 破滞气, 宽胸消食。 老弱虚羸,戒之勿用。
槟榔二一六
-
味辛涩, 微苦微甘, 气微温。 味厚气薄, 降中有升, 阴中阳也。 能消宿食, 解酒毒,除痰癖, 宣壅滞, 温中快气。 治腹胀积聚, 心腹疼痛喘急, 通关节, 利九窍,逐五鬲, 奔豚, 膀胱诸气, 杀三虫, 除脚气, 疗诸疟瘴疠湿邪。
<本草>言其治后重如马奔, 此亦因其性温行滞而然。 若气虚下陷者, 乃非所宜。
又言其破气极速, 较枳壳, 青皮尤甚。 若然, 则广南之人, 朝夕笑噬而无伤,又岂破气极速者? 总之, 此物性温而辛, 故能醒脾利气, 味甘兼涩, 故能固脾壮气,是诚行中有留之剂。 观<鹤林玉露>云: 饥能使之饱, 饱能使之饥, 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 于此四句详之, 可得其性矣。 其服食之法: 小者气烈, 俱以入药。
广中人惟用其大而扁者, 以米泔水浸而待用, 每一枚切四片, 每服一片; 外用细石灰以水调如稀糊,亦预制待用。 用时以蒌叶一片, 抹石灰一二分, 入槟榔一片, 裹而嚼服。 盖槟榔得石灰则滑而不涩, 石灰, 蒌叶得槟榔则甘而不辣。 服后必身面俱煖,微汗微醉, 而胸腹豁然。 善解吞酸, 消宿食, 辟岚瘴, 化痰醒酒下气, 健脾开胃润肠, 杀虫消胀, 固大便, 止泻痢。 又, 服法: 如无蒌叶,即以肉桂, 或大茴香, 或陈皮俱可代用, 少抹石灰, 夹而食之。 然此三味之功, 多在石灰, 蒌叶, 以其能燥脾温胃也, 然必得槟榔为助, 其功始见。 此物理相成之妙, 若有不可意测者。 一, 大约此物与烟性略同, 但烟性峻勇, 用以散表逐寒, 则烟胜于此; 槟榔梢缓, 用以和中煖胃, 则此胜于烟。 二者皆壮气辟邪之要药, 故滇广中人一日不可少也。 又, 习俗之异, 在广西用老槟榔, 滇中人用清嫩槟榔, 广东人多在连壳腌槟榔, 亦各得其宜耳。
乌梅二一七
-
味酸涩, 性温平。 下气, 除烦热, 止消渴吐逆, 反胃霍乱, 治虚劳骨蒸, 解酒毒,敛肺痈肺痿, 欬嗽喘急, 消痈疽疮毒, 喉痹乳蛾, 涩肠止冷热泻痢, 便血尿血,崩淋带浊, 遗精梦泄, 杀虫伏蚘, 解虫, 鱼, 马汗, 硫黄毒。 和紫苏煎汤,解伤寒时气瘴疟, 大能作汗。 取肉烧存性, 研末, 傅金疮恶疮, 去腐肉弩肉死肌,一夜立尽, 亦奇方也。
山查二一八
-
味甘微酸, 气平, 其性善于消滞。 用此者, 用其气轻, 故不甚耗真气。
善消宿食痰饮吞酸, 去瘀血疼痛, 行结滞, 驱膨胀, 润肠胃, 去积块, 亦祛颓疝。
仍可健脾, 小儿最宜。 亦发疮疹。 妇人产后儿枕痛, 恶露不尽者, 煎汁入沙糖服之,立效。 煮汁洗漆疮亦佳。 肠滑者少用之。
甜瓜蒂二一九
-
一名苦丁香。 味苦, 性寒, 有毒。 阴中有阳, 能升能降。 其升则吐,善涌湿热顽痰积饮, 去风热头痛, 癫痫喉痹, 头目眩晕, 胸膈胀满,并诸恶毒在上焦者, 皆可除之。 其降则泻, 善逐水湿痰饮, 消浮肿水膨,杀蛊毒虫毒, 凡积聚在下焦者, 皆能下之。 盖其性峻而急, 不从上出, 即从下出也。
若治鼻中瘜肉, 不闻香臭, 当同麝香, 细辛为末, 以绵裹塞鼻中, 日一换之,当渐消缩。
大腹皮二百二十
-
味微辛, 性微温。 主冷热邪气, 下一切逆气滞气攻冲心腹大肠, 消痰气吞酸痞满,止霍乱, 逐水气浮肿, 脚气瘴疟, 及妇人胎气恶阻胀闷, 并宜加姜盐同煎。 凡用时,必须酒洗炒过, 恐其有鸩鸟毒也。
吴茱萸二二一
-
味辛苦, 气味俱厚, 升少降多, 有小毒。 能助阳健脾, 治胸膈停寒, 胀满痞塞,化滞消食, 除吞酸呕逆霍乱, 心腹畜冷, 中恶绞痛, 寒痰逆气, 杀诸虫鬼魅邪疰,及下焦肝肾膀胱寒疝, 阴毒疼痛, 止痛泻血痢, 厚肠胃, 去湿气肠风痔漏,脚气水肿。 然其性苦善降, 若气陷而元气虚者, 当以甘补诸药制而用之。
菜部
山药二二二
-
味微甘而淡, 性微涩。 所以能健脾补虚, 涩精固肾, 治诸虚百损, 疗五劳七伤。
第其气轻性缓, 非堪专任, 故补脾肺必主参, 术, 补肾水必君茱, 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 固遗泄仗菟丝相济。 诸凡固本丸药, 亦宜捣末为糊。
总之性味柔弱, 但可用为佐使。
干姜二二三
-
味辛微苦, 性温热。 生者能散寒发汗, 熟者能温中调脾。 善通神明, 去秽恶,通四肢关窍, 开五脏六腑, 消痰下气, 除转筋霍乱, 逐风湿冷痹, 阴寒诸毒,寒痞胀满, 腰腹疼痛, 扑损瘀血, 夜多小便。 孙真人曰: 呕家圣药是生姜。
故凡脾寒呕吐宜兼温散者, 当以生姜煨熟用之。 若下元虚冷而为腹疼泻痢,专宜温补者, 当以干姜炒黄用之。 若产后虚热虚火盛而唾血痢血者, 炒焦用之。
若炒至黑炭, 已失姜性矣, 其亦有用以止血者, 用其黑涩之性已耳。 若阴盛隔阳,火不归元, 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衄血下血者, 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之要药。 若阴虚内热多汗者, 皆忌用姜。
大茴香二二四
-
味辛, 气温, 入心肾二脏。 气味香甜, 能升能降, 最煖命门。 故善逐膀胱寒滞,疝气腰疼, 亦能温胃止吐, 调中止痛, 除霍乱反胃, 齿牙口疾, 下气解毒,兼理寒湿脚气。 调和诸馔, 逐臭生香。
小茴香二二五
-
气味略轻, 治亦同前。 但大茴性更煖, 而此则稍温耳。
白芥子二二六
-
味大辛, 气温。 善开滞消痰, 疗欬嗽喘急, 反胃呕吐, 风毒流注, 四肢疼痛,尤能祛辟冷气, 解肌发汗, 消痰癖疟痞, 除胀满极速。 因其味厚气轻,故开导虽速而不甚耗气。 既能除□肋皮膜之痰, 则他近处者不言可知。 善调五脏,亦熨散恶气, 若肿毒乳癖痰核初起, 研末用醋或水调傅甚效。
萝卜子二二七
-
味大辛, 气温, 气味俱厚, 降也。 善于破气消痰, 定喘除胀, 利大小便,有推墙倒壁之功。 研水搀薄饮之, 立吐风痰尽出。 胃有气食停滞致成鼓胀者,非此不除。 同醋研敷, 大消肿毒。 中气不足, 切忌妄用。
葱二二八
-
味辛, 性温。 善散风寒邪气, 通关节, 开腠理, 主伤寒寒热, 天行时疾头痛,筋骨酸疼, 行滞气, 除霍乱转筋, 奔豚脚气, 阴邪寒毒, 阳气脱陷, 心腹疼痛,及虫积气积, 饮食毒百药毒, 利大小便, 下痢下血, 小儿盘肠内钓, 妇人溺血,通乳汁, 散乳痈, 消痈疽肿毒。 擣罨伤寒结胸, 及金疮折伤血瘀血出, 疼痛不止。
涂猘犬伤, 亦制蚯蚓毒。
蒜二二九
-
味辛, 性温, 有小毒。 善理中温胃, 行滞气, 辟肥腻, 开胃进食, 消寒气寒痰,面积食积, 鱼肉诸积, 邪痹膨胀, 宿滞不安, 杀溪毒水毒, 蛊毒蛇虫毒。
擣烂可灸痈疽, 涂疔肿, 傅蛇虫沙风毒甚良。
韭菜二百三十
-
味辛甘微涩, 性温。 善温中, 安五脏, 和胃气, 健脾气, 除浊气。 开胃进食,祛心腹痼冷□癖, 隔噎滞气, 止消渴, 泻痢脓血, 腹中冷痛, 壮肾气, 煖腰膝,疗泄精带浊。 俱宜常煮食之, 大能益人。 若欲消胃脘瘀血作痛, 及中风痰盛失音,上气喘急, 或中饮食药毒, 或暴见吐血衄血尿血, 打扑瘀血, 妇人经滞血逆,上冲心腹, 或被狂犬蛇虫恶毒, 势在危急者, 俱宜擣生韭汁服之, 或从吐出,或从内消, 皆得愈也。 或用煎汤熏产妇血晕, 亦可洗肠痔脱肛。
韭子二三一
-
味辛, 性温, 阴中阳也。 宜炒黄用之。 主梦泄遗精尿血, 煖腰膝, 壮阳道, 治鬼交,补肝肾命门, 止小便频数遗尿, 及妇人白淫白带, 阴寒小腹疼痛。
百合二三二
-
味微甘淡, 气平功缓。 以其甘缓, 故能补益气血, 润肺除嗽, 定魄安心, 逐惊止悸,缓时疫欬逆, 解乳痈喉痹, 兼治痈疽, 亦解蛊毒, 润大小便, 消气逆浮肿。
仲景用之以治百合证者, 盖欲藉其平缓不峻, 以收失散之缓功耳。 虚劳之嗽,用之颇宜。
蒲公英二三三
-
即黄花地丁。 味微苦, 气平。 独茎一花者是, 茎有桠者非。 入阳明, 太阴, 少阴,厥阴经。 同忍冬煎汁, 少加酒服, 溃坚消肿, 散结核瘰□最佳, 破滞气, 解食毒,出毒刺俱妙。 若妇人乳痈, 用水酒煮饮, 以渣封之立消。
金石部
金箔二三四
-
味辛平, 性寒, 生者有毒。 气沉质重, 降也, 阴也。 能镇心神, 降邪火, 坠痰涎,疗风热上壅, 吐血衄血, 神魂飞荡, 狂邪躁扰, 及小儿惊风癫痫, 痰滞心窍,上气欬喘, 安魂魄, 定心志。 凡邪盛于上, 宜降宜清者, 皆所当用。 若阳虚气陷,滑泄清寒者, 俱当避之。
水银二三五
-
性辛寒, 有大毒。 能利水道, 去热毒。 同黑铅结砂, 则镇坠痰涎; 同硫黄结砂,则疗劫危疾。 极善堕胎, 杀诸虫及疥癣癞疮, 凡有虫者皆宜之。 亦善走经络,透骨髓, 逐杨梅疯毒。 其他内证, 不宜轻用, 头疮亦不可用, 恐入经络, 必缓筋骨,百药不治也。 李时珍曰: 水银乃至阴之精, 禀沉着之性, 得凡火煆炼, 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 则入骨钻筋, 绝阳蚀脑, 阴毒之物, 无似之者。 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 甄权言其还丹元母, <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 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 致成废笃而丧厥躯, 不知若干人矣。 方士固不足道, 本草其可妄言哉!
水银但不可服食尔, 而其治病之功, 不可掩也。
轻粉二三六
-
味微辛, 性温燥, 有大毒。 升也, 阳也。 治痰涎积聚, 消水肿鼓胀, 直达病所。
尤治瘰□诸毒疮, 去腐肉, 生新肉, 杀疮癣疥虫, 及鼻上酒齇, 风疮瘙痒。
然轻粉乃水银加盐矾升炼而成, 其以金火之性, 燥烈流走, 直达骨髓, 故善损齿牙。
虽善劫痰涎水湿疮毒, 涎从齿缝而出, 邪得劫而暂开, 病亦随愈, 然用不得法,则金毒窜入经络, 留而不出, 而伤筋败骨, 以致筋挛骨痛, 痈疮疳漏, 遂成废痼,其害无穷。 尝见丹家升炼者, 若稍失固济, 则虽以铁石为鼎, 亦必爆裂,而矧以人之脏腑血气乎。 陈文中曰: 轻粉下痰而损心气, 小儿不可轻用, 伤脾败阳,必变他证, 初生者尤宜慎之。
铜青二三七
-
即铜绿。 此铜之精华, 惟醋制者良, 磠制者毒也。 味酸涩, 性收敛。
善治风眼烂弦流泪, 合金疮, 止血, 明目, 去肤赤瘜肉, 治恶疮, 口鼻疳疮。
若治走马牙疳, 宜同滑石, 杏仁等分为末, 擦之立愈。
朱砂二三八
-
味微甘, 性寒, 有大毒。 通禀五行之气, 其色属火也, 其液属水也, 其体属土也,其气属木也, 其入属金也, 故能通五脏。 其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入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 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 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 或上或下, 无处不到。 故可以镇心逐痰, 祛邪降火,治惊痫, 杀虫毒, 祛蛊毒鬼魅中恶, 及疮疡疥癣之属。 但其体重性急, 善走善降,变化莫测, 用治有余, 乃其所长, 用补不足, 及长生久视之说, 则皆谬妄不可信也。
若同参, 耆, 归, 术兼朱砂以治小儿, 亦可取效。 此必其虚中挟实者乃宜之,否则不可概用。
银朱二三九
-
乃水银同硫黄升炼而成。 味辛, 温, 有毒。 破积滞, 劫痰涎, 善疗疮癣恶疮,杀虫毒蚤虱。 惟烧烟熏之, 或以枣肉拌烟擦之, 其功尤捷。
灵砂二百四十
-
味甘, 性温。 主五脏百病, 养神志, 安魂魄, 通血脉, 明耳目, 调和五脏。 主上盛下虚, 痰涎壅盛, 头旋吐逆, 霍乱反胃, 心腹冷痛。 升降阴阳, 既济水火,久服通神明, 杀精魅恶鬼, 小儿惊吐, 其效如神。 研末, 糯米糊为丸,枣汤服最为镇坠神丹也。 或以阴阳水下尤妙。 按胡演<丹药秘诀>云: 升灵砂法,用新锅安逍遥炉上, 以蜜揩锅底, 文火下烧, 入硫黄二两, 熔化, 投水银半斤,以铁匙急搅, 作青砂头。 如有焰起, 喷醋解之。 待汞不见星, 取出细研,盛入水火鼎内, 盐泥固济, 下以自然火升之, 干水十二盏为度, 取出如束鍼纹者,成矣。
硫黄二四一
-
味苦微酸, 性热, 有毒。 疗心腹冷积冷痛霍乱, 欬逆上气, 及冷风顽痹寒热,腰肾久冷, 脚膝疼痛, 虚寒久痢滑泄。 壮阳道, 补命门不足, 阳气暴绝, 妇人血结,小儿慢惊, 尤善杀虫除疥癣恶疮。 老人风秘, 用宜炼服。 亦治阴证伤寒, 厥逆烦躁,腹痛脉伏将危者, 以硫黄为末, 艾汤调服二三钱, 即可得睡, 汗出而愈。
雄黄二四二
-
味苦甘辛, 性温, 有毒。 消痰涎, 治癫痫岚瘴疟疾寒热, 伏暑泻痢, 酒癖,头风眩晕。 化瘀血。 杀精物鬼疰, 蛊毒邪气, 中恶腹痛, 及蛇虺百虫兽毒,疥癞疳虫□疮。 去鼻中瘜肉, 痈疽腐肉, 并鼠□广疮疽痔等毒。 欲逐毒蛇,无如烧烟熏之, 其畏遁尤速。
自然铜二四三
-
味辛平, 性凉。 能疗折伤, 散瘀血, 续筋骨, 排脓止疼痛, 亦镇心神, 安惊悸。
宜研细水飞用, 或以酒磨服。 然性多燥烈, 虽其接骨之功不可泯, 而绝无滋补之益,故用不可多, 亦不可专任也。
黄丹二四四
-
味辛, 微咸微涩。 性重而收, 大能燥湿, 故能镇心安神, 坠痰降火。 治霍乱吐逆,欬嗽吐血, 镇惊痫癫狂客忤, 除热下气, 止疟止痢, 禁小便, 解热毒, 杀诸虫毒,治金疮火疮湿烂, 诸疮血溢, 止痛生肌生肉, 收阴汗, 解狐臭, 亦去翳障明目。
白矾二四五
-
味酸涩, 性凉, 有小毒。 所用有四: 其味酸苦, 可以涌泄, 故能吐下痰涎,治癫痫黄疸。 其性收涩, 可固脱滑, 故能治崩淋带下, 肠风下血, 脱肛阴挺,敛金疮止血, 烧枯用之, 能止牙缝出血, 辟狐腋气, 收阴汗脚汗。 其性燥,可治湿邪, 故能止泻痢, 敛浮肿, 汤洗烂弦风眼。 其性毒, 大能解毒定痛,故可疗痈疽疔肿, 鼻齆息肉, 喉痹瘰□, 恶疮疥癣, 去腐肉, 生新肉,及虎犬蛇虫蛊毒。 或丸或散, 或生或枯, 皆有奇效。
石脂二四六
-
味甘涩, 性温平。 脂有五色, 而今之入药者, 惟赤白二种, 乃手足阳明, 足厥阴,少阴药也。 其味甘而温, 故能益气调中, 其性涩而重, 故能收湿固下。
调中则可疗虚烦惊悸, 止吐血衄血, 壮筋骨, 厚肠胃, 除水湿黄疸, 痈肿疮毒,排脓长肉, 止血生肌之类是也。 固下则可治梦泄遗精, 肠风泻痢, 血崩带浊,固大肠, 收脱肛, 痔漏阴疮之类是也。 又治产难胞衣不出。 东垣曰: 胞衣不出,惟涩剂可以下之, 即此是也。 然脂有五种, 虽在<本经>言各随五色补五脏,又云白入气分, 赤入血分。 第五脂之性味略同, 似亦不必强分者。 且其性粘如膏,故用固炉鼎甚良。
炉甘石二四七
-
味甘涩, 性温。 能止血消肿毒, 生肌敛疮口, 去目中翳膜赤肿, 收湿烂。 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宜用片子炉甘, 其色莹白, 经火煆而松腻味涩者为上。
制宜炭火煆红, 童便淬七次, 研粉, 水飞过, 晒用。 若煆后坚硬, 不松不腻者,不堪也。
蓬砂二四八
-
味咸微甘, 阴也, 降也。 消痰涎, 止欬嗽, 解喉痹, 生津液, 除上焦湿热噎膈,症瘕瘀血, 退眼目肿痛翳障, 口齿诸病, 骨哽, 恶疮。 或为散丸, 或噙化咽津俱可。
水粉二四九
-
即官粉, 亦名胡粉。 味辛, 性寒, 有毒。 善杀虫堕胎, 治痈疽疮毒, 湿烂诸疮,下疳□溃不收, 亦治疥癣狐臭。 黑须发。 虽亦能坠痰消食, 然惟外证所宜,而内伤诸病, 似亦不宜用之。
密陀僧二百五十
-
味咸平, 有小毒。 能镇心神, 消痰涎, 治惊痫欬嗽, 呕逆反胃, 疟疾下痢,止血杀虫, 消积聚, 治诸疮肿毒, 鼻齇面□汗斑, 金疮五痔, 辟狐臭, 收阴汗脚气。
石膏二五一
-
味甘辛, 气大寒。 气味俱薄, 体重能沉, 气轻能升, 阴中有阳。 欲其缓者煆用,欲其速者生用。 用此者用其寒散清肃, 善袪肺胃三焦火, 而尤为阳明经之要药,辛能出汗解肌, 最逐温暑热证, 而除头痛。 甘能缓脾清气, 极能生津止渴而却热烦。
邪火盛者不食, 胃火盛者多食, 皆其所长。 阳明实热牙疼, 太阴火盛痰喘,及阳狂热结热毒, 发斑发黄, 火载血上, 大吐大呕, 大便热秘等证, 皆当速用。
胃虚弱者忌服, 阴虚热者禁尝, 若误用之, 则败阳作泻, 必反害人。
滑石二五二
-
味微甘, 气寒, 性沉滑, 降中有升。 入膀胱, 大肠经。 能清三焦表里之火,利六腑之涩结, 分水道, 逐凝血, 通九窍, 行津液, 止烦渴, 除积滞, 实大肠,治泻痢淋秘白浊, 疗黄疸水肿脚气, 吐血衄血金疮出血, 诸湿烂疮肿痛。 通乳亦佳, 堕胎亦捷。
青礞石二五三
-
味微甘微咸, 其性下行, 降也, 阴也, 乃肝脾之药。 此药重坠, 制以硝石,其性更利。 故能消宿食症积顽痰, 治惊痫欬嗽喘急。
<宝鉴>言礞石为治痰利惊之圣药, 若吐痰在水上, 以石末掺之, 痰即随水而下,则其沉坠之性可知。 杨士瀛谓其功能利痰, 然性非胃家所好。
而王隐君谓痰为百病母, 不论虚实寒热概用滚痰丸, 通治百病, 岂理也哉?
是以实痰坚积, 乃其所宜。 然久病痰多者, 必因脾虚。 人但知滚痰丸可以治痰,而不知虚痰服此, 则百无一生矣。
朴硝二五四
-
味苦咸辛, 气寒。 阴也, 降也, 有毒。 其性峻速。 咸能软坚, 推逐陈积,化金石药毒, 去六腑壅滞胀急, 大小便不通, 破瘀血坚症实痰, 却湿热疫痢,伤寒胀闭热狂, 消痈肿排脓, 凡属各经实热, 悉可泻除。 孕妇忌用, 最易堕胎;
虚损误吞, 伤生反掌。
玄明粉二五五
-
味辛微甘, 性冷, 沉也, 阴也。 降心火, 祛胃热, 消痰涎, 平伤寒实热狂躁,去胸膈脏腑宿滞症瘕, 通大便秘结, 阴火疼痛, 亦消痈疽肿毒。
海石二五六
-
味咸, 性微寒, 阳中阴也。 善降火下气, 消食, 消热痰, 化老痰, 除瘿瘤结核,解热渴热淋, 止痰嗽喘急, 消积块, 软坚症, 利水湿, 疝气, 亦消疮肿。
花蕊石二五七
-
此药色如硫黄, 黄石中间有淡白点, 故名也。 李时珍曰: 此药旧无气味,今尝试其气平, 其味涩而酸, 盖厥阴经血分药也。 其功专于止血, 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 若治金疮出血, 则不必制, 但刮末傅之则合, 仍不作脓,及治一切损伤失血。 又疗妇人恶血血晕, 下死胎, 落胞衣, 去恶血,血去而胎胞自落也。 凡入丸散, 须用罐固济, 火煆过, 研细, 水飞用之。
代赭石二五八
-
味微甘, 性凉而降, 血分药也。 能下气降痰清火, 除胸腹邪毒, 杀鬼物精气,止反胃吐血衄血, 血痹血痢, 血中邪热, 大人小儿惊痫, 狂热入脏, 肠风痔漏,脱精遗尿, 及妇人赤白带下, 难产胞衣不出, 月经不止, 俱可为散调服。 亦治金疮,生肌长肉。
磠砂二五九
-
味咸苦大辛, 性大热, 有毒。 善消恶肉腐肉生肌, 傅金疮生肉, 去目翳弩肉,除痣黶疣赘, 亦善杀虫毒, 水调涂之, 或研末掺之立愈。 <本草>言其消瘀血宿食,破结气, 止反胃, 肉食饱胀, 煖子宫, 大益阳事。 但此物性热大毒, 能化五金八石,人之脏腑岂能堪此? 故用以治外则可, 用以服食则不宜也。 若中其毒,惟生绿豆研汁饮一二升, 乃可解之。
青盐二百六十
-
味咸微甘, 性凉。 能降火消痰明目, 除目痛, 益肾气, 除五脏症结, 心腹积聚,吐血尿血, 齿牙疼痛出血, 杀毒虫, 除疥癣诸虫, 及斑蝥莞青诸毒。
此盐不经火炼而成, 其味稍甘, 虽性与大盐略同, 而滋益之功则胜之。
石灰二六一
-
味辛, 温, 有毒。 能止水泻血痢, 收白带白淫, 可倍加茯苓为丸服之。
此外如散血定痛, 傅痈毒, 消结核瘿瘤, 恶疮腐肉, 白癜□斑瘜肉, 收脱肛阴挺,杀痔漏诸虫, 止金疮血出, 生肌长肉, 或为末可掺, 或用醋调敷俱妙。 能解酒酸,亦解酒毒。
禽兽部
鸡血二六二
-
味咸, 性平。 主疗痿痹中恶腹痛, 解丹毒蛊毒虫毒盐卤毒, 及小儿惊风便结,亦能下乳, 俱宜以热血服之。 若马咬人伤, 宜以热血浸之。 鸡冠血治白癜风,经络风热。 涂□颊, 治口喎不正。 卒灌之, 治缢死欲绝, 及小儿卒惊客忤。 和酒服,发痘最佳。 涂诸疮癣蜈蚣蜘蛛马啮等毒。 若有百虫入耳, 宜用热血滴之。
鸭血二六三
-
味咸微凉, 善解诸毒。 凡中金银丹石砒霜盐卤毒者, 俱宜服此解之。
若野葛毒杀人至死, 热饮之, 入口即解。 若溺水死者, 灌之即活。 蚯蚓咬疮,涂之即愈。
虎骨二六四
-
味微辛, 气平。 主百邪恶气, 杀鬼精, 心腹诸痛, 止惊悸, 壮筋骨,治肢体毒风拘挛, 走注疼痛, 辟伤寒温疟, 及恶疮鼠□, 犬咬诸毒。 头骨作枕,辟恶梦魇魅, 置户上, 辟鬼祟。 寇宗奭曰: 风从虎者, 风木也, 虎金也, 木受金制,安得弗从, 故可治风病挛急走注, 风毒癫厥惊痫诸病。 李时珍曰: 虎骨通可用。
凡辟邪疗惊痫头风, 温疟疮疽, 当用头骨; 治手足诸风, 当用胫骨; 治腰背诸风,当用脊骨, 亦各从其类也。 吴球曰: 虎之一身筋节气力皆出前足, 故以胫骨为胜。
象牙二六五
-
味甘, 气凉。 能清心肾之火, 可疗惊悸风狂, 骨蒸痰热, 鬼精邪气, 痈毒诸疮,并宜生屑入药煮服。 若诸物鲠刺喉中, 宜磨水饮之。 竹木刺入肌肉,宜刮牙屑和水敷之即出。
鹿角胶二六六
-
味甘咸, 气温。 大补虚羸, 益血气, 填精髓, 壮筋骨, 长肌肉, 悦颜色, 延年益寿。
疗吐血下血, 尿精尿血, 及妇人崩淋, 赤白带浊, 血虚无子, 止痛安胎,亦治折跌损伤, 疮疡肿毒。 善助阴中之阳, 最为补阴要药。
鹿茸二六七
-
味甘咸, 气温。 破开涂酥炙黄脆入药。 益元气, 填真阴, 扶衰羸瘦弱, 善助精血,尤强筋骨, 坚齿牙, 益神志, 治耳聋目暗, 头脑眩晕, 补腰肾虚冷, 脚膝无力,夜梦鬼交, 遗精滑泄, 小便频数, 虚痢尿血及妇人崩中漏血, 赤白带下, 道家云:
惟有斑龙顶上珠, 能补玉堂关下血者, 即此是也。 若得嫩而肥大如紫茄者,较之鹿角胶, 其功力为倍倍。
犀角二六八
-
味苦辛微甘, 气寒。 气味俱轻, 升也, 阳也。 其性灵通, 长于走散, 较诸角为甚。
药用黑色, 功力在尖。 专入肠明, 清胃火, 亦施他脏。 凉心定神镇惊, 泻肝明目,能解大热, 散风毒阳毒, 瘟疫热烦。 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 及伤寒畜血, 发狂发黄,发斑谵语, 痘疮稠密, 内热黑陷, 或不结痂。 亦散疮毒痈疡, 脓血肿痛,杀妖狐精魅鬼疰, 百毒蛊毒, 钩吻, 鸩羽, 蛇毒, 辟溪瘴山岚恶气。 其性升而善散,故治伤寒热毒闭表, 烦热昏闷而汗不得解者, 磨尖搀入药中, 取汗速如响应。
仲景云: 如无犀角, 以升麻代之者, 正以此两物俱入阳明, 功皆升散。
今人莫得其解, 每致疑词, 是但知犀角之解心热, 而不知犀角之能升散,尤峻速于升麻也。 倘中气虚弱, 脉细无神, 及痘疮血虚, 真阴不足等证,凡畏汗畏寒畏散者, 乃所当忌。 或必不得已, 宜兼补剂用之。
羚羊角二六九
-
味咸, 性寒。 羊本火畜, 而此则属木, 善走少阳, 厥阴二经。 故能清肝定风,行血行气, 辟鬼疰邪毒, 安魂魄, 定惊狂, 祛魇寐, 疗伤寒邪热, 一切邪毒,中恶毒风, 卒死昏不知人, 及妇人子痫强痉, 小儿惊悸烦闷, 痰火不清。 俱宜为末,蜜水调服, 或烧脆研末, 酒调服之。 若治肿毒恶疮, 磨水涂之亦可。
牛黄二百七十
-
味苦辛, 性凉, 气平, 有小毒。 忌常山。 入心肺肝经。 能清心退热, 化痰凉惊,通关窍, 开结滞。 治小儿惊痫客忤, 热痰口噤, 大人癫狂痰壅, 中风发痉,辟邪魅中恶, 天行疫疾, 安魂定魄, 清神志不宁, 聪耳目壅闭, 疗痘疮紫色,痰盛躁狂。 亦能堕胎, 孕妇少用。
阿胶二七一
-
味甘微辛, 气平, 微温。 气味颇厚, 阳中有阴。 制用蛤粉炒珠, 入肺肝肾三经。
其气温, 故能扶劳伤, 益中气。 其性降, 故能化痰清肺, 治肺痈肺痿, 欬唾脓血,止嗽定喘。 其性养血, 故能止吐血衄血, 便血尿血, 肠风下痢,及妇人崩中带浊血淋, 经脉不调。 其味甘缓, 故能安胎固漏, 养血滋肾, 实腠理,止虚汗, 托补痈疽肿毒。 用惟松脆气清者为佳, 坚硬臭劣者不美。
熊胆二七二
-
味苦, 性寒。 能退热清心, 疗时气黄疸, 平肝明目, 去翳障, 杀蚘蛲, 牙虫风痛,及小儿热疳热痰, 惊痫瘈瘲, 疳□热痢, 俱宜以竹沥化两豆粒许服之, 甚良。
亦治鼻疮热疮, 痔漏肿痛, 以汤化涂之, 少加冰片尤效。 欲辨其真, 惟取一粟许,置水面, 如线而下一道不散者是也。 且凡是诸胆, 皆能水面辟麈, 惟此尤速,乃亦可辨。
麝香二七三
-
味苦辛, 性温。 能开诸窍, 通经络, 透肌骨, 解酒毒, 吐风痰, 消积聚症瘕,散诸恶浊气, 除心腹暴痛胀急, 杀鬼物邪气魇寐, 脏腑虫积, 蛇虫毒, 蛊毒, 瘴毒,沙虱毒, 及妇人难产, 尤善堕胎。 用热水研服一粒, 治小儿惊痫客忤, 镇心安神。
疗鼻塞不闻香臭, 目疾可去翳膜, 除一切恶疮, 痔漏肿痛, 脓水腐肉, 面□斑疹。
凡气滞为病者, 俱宜用之。 若鼠咬虫咬成疮, 但以麝香封之则愈。 欲辨真假,但置些须于火炭上, 有油滚出而成黑炭者, 肉类也, 此即香之本体。 若燃火而化白灰者, 木类也, 是即假搀。
虫鱼部
龙骨二七四
-
味甘, 平, 性收涩。 其气八肝肾, 故能安神志, 定魂魄, 镇惊悸, 涩肠胃, 逐邪气,除夜梦鬼交, 吐血衄血, 遗精梦泄, 收虚汗, 止泻痢, 缩小便, 禁肠风下血尿血,虚滑脱肛, 女子崩淋带浊, 失血漏胎, 小儿风热惊痫。 亦疗肠痈脏毒, 内疽阴蚀,敛脓敛疮, 生肌长肉, 涩可去脱, 即此属也。 制须酒煮焙干, 或用水飞过,同黑豆蒸熟晒干用之。
海螵蛸二七五
-
即乌贼鱼骨, 味咸, 性微温, 足厥阴, 少阴肝肾药也。 咸走血, 故专治血病,疗妇人经枯血闭, 血崩血淋, 赤白带浊, 血症气瘕, 吐血下血, 脐腹疼痛,阴蚀疮肿, 亦治痰疟, 消瘿气, 及丈夫阴中肿痛, 益精固精, 令人有子,小儿下痢脓血, 亦杀诸虫, 俱可研末饮服。 尤治眼中热泪, 磨翳去障,并宜研末和蜜点之。 为末可傅小儿疳疮痘疮, 臭烂脓湿, 下疳等疮, 跌打出血,汤火诸疮。 烧灰存性酒服, 治妇人阴户嫁痛。 同鸡子黄, 涂小儿重舌鹅口。
同蒲黄末, 傅舌肿出血如泉。 同槐花末吹鼻, 止□血。 同麝香吹耳, 治聤耳耳聋。
乌贼鱼善补益精气, 尤治妇人血枯经闭。
牡蛎二七六
-
味微咸微涩, 气平。 用此者, 用其涩能固敛, 咸能软坚。 专入少阴肾脏,随药亦走诸经。 能解伤寒温疟寒热往来, 消瘀血, 化老痰, 去烦热,止惊痫心脾气痛, 解喉痹欬嗽, 疝瘕积块, 痢下赤白, 涩肠止便, 禁鬼交遗沥,止滑精带下, 及妇人崩中带漏, 小儿风痰虚汗。 同熟地, 固精气, 禁遗尿。
同麻黄根, 敛阴汗。 同杜仲, 止盗汗。 同白术, 燥脾利湿。 同大黄, 善消痈肿。
同柴胡, 治□下硬痛。 同天花茶, 消上焦瘿瘤瘰□结核。
穿山甲二七七
-
味咸平, 性微寒。 能通经络, 达腠理, 除山岚瘴气疟疾, 风痹强直疼痛,疗小儿五邪惊啼, 妇人鬼魅悲泣, 下乳汁, 消痈肿, 排脓血, 除疮疥痔漏,通窍杀虫。 佐补药行经, 善发痘疮。 或炮焦投入煎剂, 或烧灰存性, 酒服方寸匕。
亦可用傅恶疮。
青鱼胆二七八
-
味苦, 性寒。 其色青, 故入肝胆二经。 能消赤目肿痛, 点暗目, 可吐喉痹痰涎,涂热疮恶疮, 亦消鱼骨之鲠。
白花蛇二七九
-
即蕲蛇也。 味甘咸, 性温, 有毒。 诸蛇鼻俱向下, 惟此蛇鼻向上, 而龙头虎口,黑质白花, □有方胜纹二十四个, 口有四长牙, 尾上有一佛指甲者是。
用宜去头尾各三寸, 以防其毒。 春秋酒浸三宿, 夏一宿, 冬五宿, 火炙, 去尽皮骨,取肉焙干, 密封藏之, 久亦不坏。 诸蛇之性皆窜, 而此蛇尤速, 故善于治风,能透骨髓, 走脏腑, 彻肌肤, 无所不到。 疗中风湿痹, 骨节疼痛, 手足拘挛,不能行立, 暴风瘙痒, 破伤风, 大风癞癣, 及小儿惊风搐搦, 瘰□杨梅, 风毒恶疮,俱为要药。 凡服蛇酒药者, 切忌见风。
真珠二百八十
-
味微甘微咸。 能镇心明目, 去翳磨障。 涂面可除□斑, 令人润泽好颜色。
亦除小儿惊热, 安魂魄。 为末可傅痘疔痘毒。
龟板二八一
-
味微甘微咸, 性微寒, 阴也。 能治痰疟, 破症坚, 祛湿痹伤寒劳役, 骨中寒热,消五痔阴蚀诸疮。 下甲能补阴血, 清阴火, 续筋骨, 退劳热, 疗腰脚痠痛, 去瘀血,止血痢漏下赤白, 利产难, 消痈毒。 烧灰可傅小儿头疮难燥, 妇人阴疮, □疮,亦治脱肛, 龟板膏, 功用亦同龟板, 而性味浓厚, 尤属纯阴。 能退孤阳阴虚劳热,阴火上炎。 吐血衄血, 肺热欬喘, 消渴烦扰, 热汗惊悸, 谵妄狂躁之要药。
然性禀阴寒, 善消阳气, 凡阳虚假热, 及脾胃命门虚寒等证, 皆切忌之, 毋混用也。
若误用, 久之则必致败脾妨食之患。
僵蚕二八二
-
味辛咸, 性温, 有小毒。 辛能散, 咸能降, 毒能攻毒。 轻浮而升, 阳中有阴。
故能散风痰, 去头风, 消结核瘰□, 辟痰疟, 破症坚, 消散风热喉痹危证,尤治小儿风痰急惊客忤, 发痘疮, 攻痘毒, 止夜啼, 杀三虫, 妇人乳汁不通,崩中带下。 为末可傅丹毒疔肿, 拔根极效。 灭头面_斑, 及诸疮瘢痕, 金疮痔□,小儿疳蚀, 牙龈溃烂, 重舌木舌, 及大人风虫牙痛, 皮肤风疹瘙痒。
蟾蜍二八三
-
俗名癞虾蟆。 眉间有两囊, 遍身有颗磊, 其中俱有蟾酥, 行极迟缓, 不能跳跃,亦不解鸣者是也。 此物受土气之精, 上应月魄, 赋性灵异, 穴土食虫, 能制蜈蚣。
入足阳明胃经。 消癖气积聚, 破坚症肿胀, 治五疳八痢, 及小儿劳瘦疳热, 杀疳虫,消痈肿鼠□, 阴疽恶疮。 若治破伤风, 宜同花椒剁烂, 入酒煮熟饮之,通身汗出即愈。 亦解猘犬毒。 烧灰油调, 傅有虫诸恶顽疮, 极效。
又治瘟毒发斑危剧者, 去肠生擣一二枚, 绞汁饮之, 无不即瘥, 或烧灰汤送亦良。
蟾酥, 味辛麻, 性热, 有毒。 主治发背痈疽疔肿一切恶毒。 若治风虫牙痛,及齿缝出血, 以纸捻蘸少许点齿缝中, 按之即止。
水蛭二八四
-
味咸苦, 性微寒, 有毒。 能逐恶血瘀血, 破血症积聚, 通经闭, 和水道, 堕胎。
咂赤白游疹, 痈疽肿毒, 及折伤跌扑瘀血不散。 制用之法,当取田间啮人腹中有血者佳。 须晒干细锉, 以微火炒黄熟方可用,或以冬收猪脂煎令焦黄用之亦可。 不尔入腹则活, 最能生子害人。 若受其害,惟以田泥水或黄土水饮数升, 则必尽下, 盖此物得土气即随土而走也。
或以牛羊热血一二升, 同猪脂饮之亦下也。
鳖甲二八五
-
味咸, 气平, 此肝脾肾血分药也。 能消症瘕坚积, 疗温疟, 除骨节间血虚劳热,妇人血症恶血, 漏下五色, 经脉不通, 治产难, 能堕胎, 及产后寒热阴脱,小儿惊痫, 斑痘烦喘, 亦消疮肿肠痈, 扑损瘀血, 敛溃毒, 去阴蚀痔漏恶肉。
然须取活鳖大者, 去肉, 用醋煮干, 炙燥用之。 若诸煮熟肋骨露出者不堪用。
蜈蚣二八六
-
一名即蛆, 赤足者良。 味辛, 温, 有毒。 能噉诸蛇, 杀诸蛇虫鱼鬼疰诸毒, 去三虫,攻瘰□便毒, 痔□丹毒, 亦疗小儿惊风脐风, 丹毒秃疮。 然此虫性毒, 故能攻毒,不宜轻用。 若入药饵, 须去头足, 以火炙熟用之。
蝉蜕二八七
-
味微甘微咸, 性微凉。 此物饮风吸露, 气极清虚, 故能疗风热之证, 亦善脱化,故可疗痘疮壅滞, 起发不快。 凡小儿惊痫, 壮热烦渴, 天吊口噤, 惊哭夜啼,及风热目昏翳障, 疔肿疮毒, 风疹痒痛, 破伤风之类, 俱宜以水煎服。 或为末,以井花水调服一钱, 可治瘖哑之病。
斑蝥二八八
-
味辛, 性热, 有大毒。 能攻鼠□瘰□疮疽, 破血积疝瘕, 堕胎元, 解疔毒, 猘犬毒,沙虱蛊毒, 轻粉毒, 亦傅恶疮, 去死肌败肉。 制用之法, 须去翅足, 同糯米炒熟,然后可用。 或同麸炒, 或同醋煮皆可。 若中其毒, 惟黑豆, 绿豆汁, 靛汁, 黄连,浓茶, □汁可以解之。
蜂房二八九
-
味微甘微咸, 有毒。 疗蜂毒肿毒。 合乱发, 蛇蜕烧灰, 以酒服二方寸匕,治恶疽附骨疽疔肿诸毒, 亦治赤白痢, 遗尿失禁, 阴痿。 煎水可洗狐尿疮, 乳痈,蜂螫恶疮, 及热病后毒气冲目。 漱齿牙, 止风虫牙痛。 炙研, 和猪脂, 涂瘰□成□。
五灵脂二百九十
-
味苦, 气辛, 善走厥阴, 乃血中之气药也。 大能行血行气, 逐瘀止痛,凡男子女人有血中气逆而腹□刺痛, 或女人经水不通, 产后血滞, 男子疝气,肠风血痢, 冷气恶气, 心腹诸痛, 身体血痹, □肋筋骨疼痛, 其效甚捷。
若女人血崩, 经水过多, 赤带不止, 宜半炒半生, 酒调服之。 亦治小儿气逆癫痫,杀虫毒, 解药毒, 行气极速。 但此物气味俱厚, 辛羶难当, 善逐有余之滞,凡血气不足者, 服之大损真气, 亦善动吐, 所当避也。 制用之法, 当用酒飞去砂石,晒干入药。
全蝎二九一
-
味甘辛, 有毒。 蝎生东方, 色青属木, 足厥阴肝经药也。 故治中风诸风, 开风痰,口眼喎斜, 半身不遂, 语言蹇涩, 痎疟, 耳聋, 疝气, 风疮瘾疹, 小儿风痰惊痫,是亦治风之要药。
文蛤二九二
-
即五倍子。 味酸涩, 性微凉, 能敛能降。 故能降肺火, 化痰涎, 生津液, 解酒毒。
治心腹疼痛, 梦泄遗精, 疗肿毒喉痹。 止欬嗽消渴, 呕血失血, 肠风脏毒,滑泄久痢, 痔□下血不止。 解蛊毒虫毒, 妇人崩淋带浊, 子肠不收, 小儿夜啼,脱肛, 俱可为散服之。 若煎汤用, 可洗赤眼湿烂, 皮肤风湿癣癞, 肠痔脱肛。 为末,可傅金疮折伤, 生肌敛毒。
百药煎二九三
-
即五倍子酿造者。 味酸涩微甘, 功用与五倍子颇同。 但经酿造而成, 其气稍浮,其味稍甘而纯, 故用以清痰解渴止嗽, 及收敛耗散诸病, 作丸噙化为尤佳,及治下焦滑泄诸病, 亦更优也。
蜗牛二九四
-
负壳而行者。 味咸, 性寒, 有小毒。 能清火解热。 生研汁饮, 消喉痹, 止消渴鼻□,通耳聋, 治肿毒痔漏, 疗小儿风热惊痫。 加麝香擣罨脐间, 大利小便, 亦傅脱肛。
及治蜈蚣虿毒, 俱宜研烂傅之。 无壳者, 名蜒蚰。 治热疮痈毒肿痛。 少入冰片,研涂痔漏脱肛热痛最良, 解蜈蚣毒尤捷。
蚯蚓二九五
-
味咸, 性寒, 沉也, 阴也, 有毒。 能解热毒, 利水道。 主伤寒瘅疟, 黄疸消渴,二便不通。 杀蛇瘕三虫, 伏尸鬼疰虫毒, 射罔药毒。 疗癫狂喉痹, 风热赤眼,聤耳鼻瘜, 瘰□, 阴囊热肿, 脱肛。 去泥, 盐化为水, 治天行瘟疫, 大热狂躁,或小儿风热癫狂急惊, 饮汁最良。 亦可涂丹毒漆疮。 炒为末服, 可去蚘虫,亦可傅蛇伤肿痛, 蜘蛛伤毒。 入□管化汁, 可治耳聋及蚰蜒入耳。 若中蚯蚓毒者,惟以盐汤浸洗, 或饮一杯, 皆可解之。 粪名六一泥, 可涂火疮痄腮热毒, 亦止消渴,解瘟疫烦热狂躁, 利小水, 通五淋热闭疼痛。
桑螵蛸二九六
-
即螳螂育子房也。 深秋作房, 粘着桑枝之上, 房长寸许, 大如拇指, 其内重重有隔,每房有子如蛆卵子是也。 味甘微咸, 性平。 能益气益精, 助阳生子, 疗男子虚损,阴痿梦遗, 疝瘕遗尿, 治女人血闭腰痛, 通五淋, 利水道。 炮熟空心食之,可止小便不禁。
人部
童便二九七
-
味咸, 气寒, 沉也, 阴也。 咸走血, 故善清诸血妄行, 止呕血欬血衄血, 血闷热狂,退阴火, 定喘促, 降痰滞, 解烦热, 利大小两便, 疗阳暑中暍声瘖, 扑损瘀血晕绝,难产胎衣不下, 及蛇犬诸虫毒伤。 若假热便溏, 胃虚作呕者, 俱不可妄用。
紫河车二九八
-
一名混沌衣。 味甘咸, 性温。 能补男妇一切精血虚损, 尤治癫痫失志, 精神短少,怔忡惊悸, 肌肉羸瘦等证, 此旧说也。 但此物古人用少, 而始于陈氏<本草>,自后丹溪复称其功, 遂为时用。 予于初年, 亦惑于以人补人之说, 尝制用之,及用之再三, 则无所奇效。 且制用之法, 若生擣之, 则补不宜生, 若炖熟烘熟,则亦犹肉哺之类耳。 又尝见有以酒煮而食之者, 后必破腹泄泻, 总亦因其性滑也。
近复有以纯酒煮膏, 去柤收贮, 而日服其膏者, 较前诸法似为更善。 然其既离毛里,已绝生气, 既无奇效, 又胡忍食之, 以残厥子之先天。 东方朔曰: 铜山西崩,洛锺东应。 此母子自然之理, 不可不信, 故并述此以劝人少用可也。
血余二九九
-
味微苦, 性温气盛, 升也, 阴中阳也。 在古药性不过谓其治欬嗽, 消瘀血, 止五淋,赤白痢疾, 疗大小便不通, 及小儿惊痫, 治哽噎, 痈疽疔肿, 烧灰吹鼻,可止衄血等证。 然究其性味之理, 则自阴而生, 自下而长, 血盛则发盛,最得阴阳之生气。 以火炮制, 其色甚黑, 大能壮肾, 其气甚雄, 大能补肺。
此其阴中有阳, 静中有动, 在阴可以培形体, 壮筋骨, 托痈痘; 在阳可以益神志,辟寒邪, 温气海, 是诚精气中最要之药, 较之河车, 鹿角胶阴凝重着之辈,相去远矣。 凡补药中, 自人参, 熟地之外, 首当以此为亚。
人中白三百
-
味咸, 性微凉。 能降火清痰, 消瘀血, 止吐血衄血, 退劳热, 清肺痈肺痿,心膈烦热。 烧研为末, 大治诸湿溃烂, 下疳恶疮, 口齿疳蚀, 虫□肿痛, 汤火诸疮,及诸窍出血, 生肌长肉, 善解热毒。 或生用为末亦可。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九终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