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信息网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幼儿,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故又名“小儿麻痹症”。临床特征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头痛、肢体疼痛与瘫痪。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痿疫”、“软脚瘟”等。
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微小RNA肠道病毒,直径24-30nm,耐冷,60℃半小时可灭活,病毒分Ⅰ型、Ⅱ型、Ⅲ型,无交叉免疫,预防接种时,三型疫苗均需应用。
现代医学病理:
病毒经口鼻咽传入局部淋巴结后,一直进入血循环,若病变在感染早期即中止发展,停留于病毒血症阶段,即所谓顿挫型,此为脊髓灰质炎最普遍的结局。仅有少数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进入瘫痪期。脊髓灰质炎的典型病变在神经系,主要损害见于脊髓,以颈段及腰段受害最甚,损害直接累及前角灰质运动细胞。脊髓后、后根神经节也可受累,但程度较轻,延脑、桥脑等包括全部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侵。受累的部位与临床症状有密切关系,膈肌、肋间肌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若病变在延脑、脑干或神经核可导致相应的中枢系统临床症状,若神经细胞已坏死,不能恢复,长期以后,可见肌肉萎缩,骨骼变形。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属中医暑湿类温病,是由暑湿热毒之邪侵袭所致。病初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故而表现发热、头痛、咽痛、呕吐、恶心等中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若正能胜邪,病解;如不能抗邪外出,则湿热交蒸,发热多汗,头痛身痛,神志不宁,相当于病毒血症及脑膜炎症病变阶段;如湿热浸淫,阻滞筋脉,而致肢体麻痹,即运动神经受损,出现弛缓性瘫痪。轻者逐渐康复,重者气血肝肾亏损,渐成痿证,后遗肢体畸形。如邪毒深重,痰阻气机,邪陷心包,肺气欲竭,脉微欲绝,则类同脑干型,表现中枢呼吸循环衰竭险证。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5日,多为5-14天。
前驱期: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及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表现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一般经过1-4日后热退。如不再发展而痊愈,称为顿挫型,不易确诊。
, http://www.100md.com
瘫痪前期:体温下降后,经过1-6天体温再次上升而进入瘫痪前期,表现双峰热,不少病例前驱期不明显,发病时就出现头痛加重,烦躁或嗜睡、多汗、全身肌肉疼痛,以颈、背、四肢更著。脑脊液可有改变,仅发展到此期不再进展,不发生瘫痪,称无瘫痪型。
瘫痪期:瘫痪多出现在双峰热的第二峰的1-2天后;不典型病例,病程无明显分期,症状可轻可重。瘫痪期可先出现腹壁反射消失,膝腱反射减弱至消失。瘫痪随发热而加重,在5-10天内,瘫痪达高峰,轻症持续1-2天,重症持续半月。体温下降后,瘫痪不再进展。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将瘫痪分为脊髓型、延髓型、延髓脊髓型、脑炎型。
恢复期:瘫痪后1-2周开始恢复功能,先以足趾为起点,逐渐上升到胫部及股部。膝腱反射也渐恢复,轻症1-3月,重者往往需要6-18个月或更久才能部分恢复,6月以后减慢,以后恢复更慢或不易恢复。
后遗症期:病变处神经受损较重,其所支配的肌群因失去神经冲动而废用,以致肌肉萎缩而松弛,重者不能站、足内翻、外翻、足下垂、肢体变细缩短,脊柱侧弯或前凸等。
, http://www.100md.com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瘫痪前期脑脊液清亮或微混,压力增高,细胞数50-300/mm3或稍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球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病后2-3周细胞恢复正常。蛋白质持续时间长,第4-10周恢复。
病毒分离:病程第1周可自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
血清学检查:取急性期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抗体,如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助于诊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也有助于诊断。
并发症:
急性期有心肌损害。外周型呼吸麻痹及中枢型呼吸麻痹(延髓呼吸麻痹)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尿潴留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易有褥疮、骨质脱钙,甚至肾结石。
, http://www.100md.com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起病常有肢端感觉异常,麻木感、刺痛感,迅速出现自下而上的对称性软弱以至弛缓性瘫痪。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细胞数不多,即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本病多为双侧性上升性瘫痪,多在发病后3-4周开始恢复。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流行,发病多集中于7、8、9月。无皮疹。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很少超过1000×106/L。初期(2-5天)中性多核细胞占多数,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增加。
病毒性脑膜炎:多种病毒可引起脑膜炎,症状一般较轻,多于2周内恢复,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白细胞数多在1000×106/L以内,一般在50-100×106/L或200×106/L之间,淋巴细胞达90-100%。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稍增加。涂片及培养无细菌发现。外周血白细胞不高。
, 百拇医药 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
前驱期和瘫痪前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活动。饮食清淡,注意营养。
高热及肢体疼痛严重者,给予解热镇痛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2-5日。
瘫痪期注意患肢功能位置,避免受伤。中枢麻痹者,注意吸痰给氧及生命体征观察与急救处理。对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如维生素B1、B2和地巴唑等,均可应用。地巴唑每次小儿用量为0.1~0.2mg/kg,成人5~10mg,每日1次,服用10天。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采用按摩,功能锻炼,理疗和畸形矫治术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邪犯肺胃:
症状:身热不扬,头痛身倦,咳嗽,呕恶,苔黄腻,脉濡数。(属前驱期,体温38~39℃,以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为主。)
治则:疏泄肺胃湿热
方药:葛根芩连汤、三仁汤加减。
葛根10克,黄芩12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滑石15克。
湿重者加苍术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
水煎服,1日1剂。
2.湿热郁蒸气分:
症状:发热多汗,头痛身疼,烦躁不安,或嗜睡,苔黄腻,脉滑数。(属瘫痪前期,出现中枢神经感染病症,高热、脑膜刺激征,并可有脑脊液异常,但无瘫痪。)
, http://www.100md.com
治则:清热化湿,宣气通络。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藿香10克,薏苡仁10克,菖蒲10克,黄芩12克,连翘15克,滑石15克,秦艽12克,络石藤12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3.湿热阻络,气血郁滞:
症状:轻者证见四肢瘫痪,重者气脱亡阳。(属瘫痪期,脊髓型表现肢体瘫痪,脑干型可致呼吸循环衰竭。)
治则: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方药:三妙丸加味。
苍术10克,黄柏12克,牛膝10克,当归6克,络石藤12克,桑寄生15克,鸡血藤15克。
, 百拇医药
痰阻者加菖蒲10克,郁金10克,川贝母10克;口眼歪斜加僵蚕6克;气脱者急服人参1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4.邪去正虚:
症状:肢体痿软畸形。(属后遗症期)。
治则:补气血,滋肝肾。
方药:七宝美髯丹加减。
黄芪15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牛膝10克,苁蓉15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针灸疗法:
邪在肺胃:
, 百拇医药
取穴:风池GB20,大椎GV14,合谷LI4,间使PC6,大陵PC7。
湿热郁蒸:
取穴: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丰隆ST40,飞扬BL58。
闭厥证:
取穴:少商LU11,中冲PC9,涌泉KI4,人中GV26,神门HT7。
后遗症:
取穴:
上肢瘫痪:肩中俞LI15,曲池LI11,肩髃LI15,合谷LI4,外关TE5。
下肢瘫痪:秩边LB54,环跳GB30,风市GB31,伏兔ST32,绝骨GB39。
, 百拇医药
腹肌麻痹:章门LR14,带脉GB26,天枢ST25,气冲ST30。
颈项软弱:天柱BL10,肾俞BL23,风池GB20。
背三针疗法:
取穴:长强GV1透命门GV4,命门GV透至阳GV9,至阳GV透大椎GV14。
进针后与皮肤呈15度角,沿皮下快速行进,针尖行至上述穴位,再抽插行针3-5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个别患儿2天治疗1次,疗程间隔3-5日。
穴位注射疗法:
取穴:殷门BL37,环跳GB30,伏兔ST32,足三里ST36。
用20%葡萄糖20毫升,每穴注射3-5毫升,或用长效维生素B1,每穴注射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 http://www.100md.com
单方验方:
病初发热期用野菊花、忍冬藤、鲜扁豆花各30克,水煎服;后遗症期用牛膝10克,地鳖虫7只,马钱子0.5克(油炸黄),共研细未,分为7包,每晚睡前用黄酒冲服1包。
预防:
在疾病流行期间,儿童要多休息,防止受凉感冒;避免与患儿接触。
严密隔离患儿,隔离期一般为40天。
患儿排泄物加半量漂白粉或石灰水或5%来苏液搅拌后放置2小时后再倒掉,患儿食具及衣物应煮沸30分钟或日光暴晒2小时,室内用3%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或用0.1-0.5‰过氧乙酸消毒排泄物、浸泡用具或洗手。
主动免疫:使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Ⅰ、Ⅱ、Ⅲ型混合型糖丸,于生后第2、3、4月各服1粒,于1岁半及4岁各加强1次。免疫效果很好。忌用热开水送服,以免杀死疫苗病毒。年幼的密切接触者应即肌注丙种球蛋白10%
0.3~0.5m1/kg,次日可再注1次。, http://www.100md.com
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微小RNA肠道病毒,直径24-30nm,耐冷,60℃半小时可灭活,病毒分Ⅰ型、Ⅱ型、Ⅲ型,无交叉免疫,预防接种时,三型疫苗均需应用。
现代医学病理:
病毒经口鼻咽传入局部淋巴结后,一直进入血循环,若病变在感染早期即中止发展,停留于病毒血症阶段,即所谓顿挫型,此为脊髓灰质炎最普遍的结局。仅有少数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进入瘫痪期。脊髓灰质炎的典型病变在神经系,主要损害见于脊髓,以颈段及腰段受害最甚,损害直接累及前角灰质运动细胞。脊髓后、后根神经节也可受累,但程度较轻,延脑、桥脑等包括全部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侵。受累的部位与临床症状有密切关系,膈肌、肋间肌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若病变在延脑、脑干或神经核可导致相应的中枢系统临床症状,若神经细胞已坏死,不能恢复,长期以后,可见肌肉萎缩,骨骼变形。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属中医暑湿类温病,是由暑湿热毒之邪侵袭所致。病初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故而表现发热、头痛、咽痛、呕吐、恶心等中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若正能胜邪,病解;如不能抗邪外出,则湿热交蒸,发热多汗,头痛身痛,神志不宁,相当于病毒血症及脑膜炎症病变阶段;如湿热浸淫,阻滞筋脉,而致肢体麻痹,即运动神经受损,出现弛缓性瘫痪。轻者逐渐康复,重者气血肝肾亏损,渐成痿证,后遗肢体畸形。如邪毒深重,痰阻气机,邪陷心包,肺气欲竭,脉微欲绝,则类同脑干型,表现中枢呼吸循环衰竭险证。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5日,多为5-14天。
前驱期: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及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表现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一般经过1-4日后热退。如不再发展而痊愈,称为顿挫型,不易确诊。
, http://www.100md.com
瘫痪前期:体温下降后,经过1-6天体温再次上升而进入瘫痪前期,表现双峰热,不少病例前驱期不明显,发病时就出现头痛加重,烦躁或嗜睡、多汗、全身肌肉疼痛,以颈、背、四肢更著。脑脊液可有改变,仅发展到此期不再进展,不发生瘫痪,称无瘫痪型。
瘫痪期:瘫痪多出现在双峰热的第二峰的1-2天后;不典型病例,病程无明显分期,症状可轻可重。瘫痪期可先出现腹壁反射消失,膝腱反射减弱至消失。瘫痪随发热而加重,在5-10天内,瘫痪达高峰,轻症持续1-2天,重症持续半月。体温下降后,瘫痪不再进展。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将瘫痪分为脊髓型、延髓型、延髓脊髓型、脑炎型。
恢复期:瘫痪后1-2周开始恢复功能,先以足趾为起点,逐渐上升到胫部及股部。膝腱反射也渐恢复,轻症1-3月,重者往往需要6-18个月或更久才能部分恢复,6月以后减慢,以后恢复更慢或不易恢复。
后遗症期:病变处神经受损较重,其所支配的肌群因失去神经冲动而废用,以致肌肉萎缩而松弛,重者不能站、足内翻、外翻、足下垂、肢体变细缩短,脊柱侧弯或前凸等。
, http://www.100md.com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瘫痪前期脑脊液清亮或微混,压力增高,细胞数50-300/mm3或稍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球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病后2-3周细胞恢复正常。蛋白质持续时间长,第4-10周恢复。
病毒分离:病程第1周可自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
血清学检查:取急性期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抗体,如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助于诊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也有助于诊断。
并发症:
急性期有心肌损害。外周型呼吸麻痹及中枢型呼吸麻痹(延髓呼吸麻痹)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尿潴留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易有褥疮、骨质脱钙,甚至肾结石。
, http://www.100md.com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起病常有肢端感觉异常,麻木感、刺痛感,迅速出现自下而上的对称性软弱以至弛缓性瘫痪。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细胞数不多,即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本病多为双侧性上升性瘫痪,多在发病后3-4周开始恢复。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流行,发病多集中于7、8、9月。无皮疹。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很少超过1000×106/L。初期(2-5天)中性多核细胞占多数,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增加。
病毒性脑膜炎:多种病毒可引起脑膜炎,症状一般较轻,多于2周内恢复,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白细胞数多在1000×106/L以内,一般在50-100×106/L或200×106/L之间,淋巴细胞达90-100%。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稍增加。涂片及培养无细菌发现。外周血白细胞不高。
, 百拇医药 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
前驱期和瘫痪前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活动。饮食清淡,注意营养。
高热及肢体疼痛严重者,给予解热镇痛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2-5日。
瘫痪期注意患肢功能位置,避免受伤。中枢麻痹者,注意吸痰给氧及生命体征观察与急救处理。对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如维生素B1、B2和地巴唑等,均可应用。地巴唑每次小儿用量为0.1~0.2mg/kg,成人5~10mg,每日1次,服用10天。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采用按摩,功能锻炼,理疗和畸形矫治术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邪犯肺胃:
症状:身热不扬,头痛身倦,咳嗽,呕恶,苔黄腻,脉濡数。(属前驱期,体温38~39℃,以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为主。)
治则:疏泄肺胃湿热
方药:葛根芩连汤、三仁汤加减。
葛根10克,黄芩12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滑石15克。
湿重者加苍术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
水煎服,1日1剂。
2.湿热郁蒸气分:
症状:发热多汗,头痛身疼,烦躁不安,或嗜睡,苔黄腻,脉滑数。(属瘫痪前期,出现中枢神经感染病症,高热、脑膜刺激征,并可有脑脊液异常,但无瘫痪。)
, http://www.100md.com
治则:清热化湿,宣气通络。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藿香10克,薏苡仁10克,菖蒲10克,黄芩12克,连翘15克,滑石15克,秦艽12克,络石藤12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3.湿热阻络,气血郁滞:
症状:轻者证见四肢瘫痪,重者气脱亡阳。(属瘫痪期,脊髓型表现肢体瘫痪,脑干型可致呼吸循环衰竭。)
治则: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方药:三妙丸加味。
苍术10克,黄柏12克,牛膝10克,当归6克,络石藤12克,桑寄生15克,鸡血藤15克。
, 百拇医药
痰阻者加菖蒲10克,郁金10克,川贝母10克;口眼歪斜加僵蚕6克;气脱者急服人参1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4.邪去正虚:
症状:肢体痿软畸形。(属后遗症期)。
治则:补气血,滋肝肾。
方药:七宝美髯丹加减。
黄芪15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牛膝10克,苁蓉15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针灸疗法:
邪在肺胃:
, 百拇医药
取穴:风池GB20,大椎GV14,合谷LI4,间使PC6,大陵PC7。
湿热郁蒸:
取穴: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丰隆ST40,飞扬BL58。
闭厥证:
取穴:少商LU11,中冲PC9,涌泉KI4,人中GV26,神门HT7。
后遗症:
取穴:
上肢瘫痪:肩中俞LI15,曲池LI11,肩髃LI15,合谷LI4,外关TE5。
下肢瘫痪:秩边LB54,环跳GB30,风市GB31,伏兔ST32,绝骨GB39。
, 百拇医药
腹肌麻痹:章门LR14,带脉GB26,天枢ST25,气冲ST30。
颈项软弱:天柱BL10,肾俞BL23,风池GB20。
背三针疗法:
取穴:长强GV1透命门GV4,命门GV透至阳GV9,至阳GV透大椎GV14。
进针后与皮肤呈15度角,沿皮下快速行进,针尖行至上述穴位,再抽插行针3-5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个别患儿2天治疗1次,疗程间隔3-5日。
穴位注射疗法:
取穴:殷门BL37,环跳GB30,伏兔ST32,足三里ST36。
用20%葡萄糖20毫升,每穴注射3-5毫升,或用长效维生素B1,每穴注射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 http://www.100md.com
单方验方:
病初发热期用野菊花、忍冬藤、鲜扁豆花各30克,水煎服;后遗症期用牛膝10克,地鳖虫7只,马钱子0.5克(油炸黄),共研细未,分为7包,每晚睡前用黄酒冲服1包。
预防:
在疾病流行期间,儿童要多休息,防止受凉感冒;避免与患儿接触。
严密隔离患儿,隔离期一般为40天。
患儿排泄物加半量漂白粉或石灰水或5%来苏液搅拌后放置2小时后再倒掉,患儿食具及衣物应煮沸30分钟或日光暴晒2小时,室内用3%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或用0.1-0.5‰过氧乙酸消毒排泄物、浸泡用具或洗手。
主动免疫:使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Ⅰ、Ⅱ、Ⅲ型混合型糖丸,于生后第2、3、4月各服1粒,于1岁半及4岁各加强1次。免疫效果很好。忌用热开水送服,以免杀死疫苗病毒。年幼的密切接触者应即肌注丙种球蛋白10%
0.3~0.5m1/kg,次日可再注1次。,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川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