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中药资源学
编号:55675
滇南山间谷地
http://www.100md.com 《中药资源学》
     滇南山间谷地位于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西部,地处云南高原向南倾斜的边缘部位,在横断山脉南段多有“帚状”间山、宽谷区域。

    本区多中低山与宽谷盆地交错相间的地形结构,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和河流多纵列向南,东、西相间,有利于热带海洋气流和热带植被向北楔入。东部地处哀牢山南端,为起伏较大的中山峡谷,山体最高达海拔2500米,相对高差1500一2000米,中部有较大面积的低山盆地。西部属怒山、高黎贡山南延支脉,高度大部分在2000米左右,谷地和小盆地较多,本区气候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是冷热变化不显著的静风区,特点是:夏热多雨,冬暖干旱,年降雨量1200一1800毫米。本区受热带的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热带植物越冬条件较好。云南南部地区的植物区系和邻接的缅甸禅邦、泰国北部、老挝北部的热带植物区系是一致的。自然植被具浓厚的东南亚和印缅地区热带雨林色彩。低海拔丘陵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中以常绿热带植物为主,优势种为豆科、楝科、无患子科、肉豆蔻科和龙脑香科植物。东南亚几个重要的热带科、属,如龙脑香科、肉豆蔻科和藤黄属植物在我国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当地有龙脑香科植物7属,16种,其中3种(异翅香、棒香果、羯布罗香)入药;藤黄属植物8种,其中2种(多花藤黄、双籽藤黄)入药;肉豆蔻科3属、10种,入药的2种(肉豆蔻和风吹楠)。由于气候从东到西逐渐变干,植被类型从东到西大致分为三类:东部为半常绿季雨林和湿润雨林,以云南龙脑香、毛坡垒、隐翼为标志;中部西双版纳为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以大药树、龙果、番龙眼、望天树为标志;西部为半常绿季雨林,以高榕、麻栎为标志。
, 百拇医药
    本区中药资源具有热带、亚热带特点,高海拔地段还含有温带和寒带中药资源种类。据统计,本地区有中药资源2133种,其中药用植物2070种、药用动物52种、药用矿物16种。南药资源无论在种类或数量方面均居本省首位,是重要的南药基地,主要品种有砂仁、肉桂、儿茶、苏木、荜芨、槟榔、龙血树、马钱子、芦荟、胖大海、益智、番泻叶、白豆蔻、千年健、千张纸、诃子、大风子、巴豆、鸦胆子、降香、安息香、丁香、肉豆蔻、胡椒,草果、古柯、萝芙本、马槟榔及龙脑香等。亚热带和温带类型的药用种类有滇龙胆、石斛类、鸡血藤、厚朴、紫菀、天冬、蔓荆子、郁金、何首乌、云防风、黄精、钩藤、草决明、合欢、重楼、帜椇子、天南星、荜芨、百合、巴豆、山药、牛膝、天花粉、竹节参、姜状三七、天台乌药、黄柏、杜仲、木瓜、马尾连、金果榄、丹参、前胡、木通、女贞子、山乌龟和南板蓝根等。

    本区也是中国热带大陆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珍贵动物很多。动物性药材有象皮、熊胆、猴结,鹿茸、蛤蚧、龟甲、蟒蛇、银环蛇、刺猬皮、鬣羚羊、穿山甲、灵猫香、水獭肝和蛇蜕等。药用矿物主要有琥珀、雄黄、朱砂、花蕊石和赭石等。
, 百拇医药
    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国”,是中国为数极少的热带、亚热带动、植物资源宝库。西双版纳有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约5000种,种数占全国的1/6和云南全省的1/3。已鉴定的植物有3893种和变种,分属264科、1471属。从种子植物分析,80%以上的种为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只占13.1%,可见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十分明显。由此组成的植物群落十分近似于泰、缅、越等国的类型,其中特有种、稀有种、孑遗种、栽培植物的野生原型及其近缘种约340种。

    西双版纳有中药资源1766种,其中药用植物1715种;药用动物47种;药用矿物14种。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区占全州总面积的83.3%,是中国最重要的南药生产基地,并已引种成功国内外南药100余种。资源丰富的南药资源有砂仁、槟榔、儿茶、云南萝芙木、爪哇白豆蔻、千年健、胖大海、缩砂蜜、檀香、苏木、锡生藤、落地生根、诃子、毒毛旋花子、羊角拗、黄花夹竹桃、美登木及金鸡纳等,由国外引进栽培的南药有28种,如胖大海、吐根、非洲血竭、印度萝芙木、檀香、印度马钱、番泻叶、泰国白豆蔻、益智仁、古柯和广藿香等。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药极为丰富,以占总人口1/3的傣族为例,常用药用植物就有520种,其中大多数为本地区所特有,如亚乎奴(锡生藤)、嘛三端(云南萝芙木)、萌辖(云南蕊木)、埋丁别(糖胶树)、绞哈烘(须药藤)、埋叮啷(云南美登木)、咪火旺(箭根薯)、嘛汉(八角香兰)、。嘛良(红壳砂仁)、埋宗(云南樟)、嘿蒿烘(通光散)、妈轨华(多脉酸藤子)、妈轨兰(白花酸藤子)等,均为分布于北热带地区的野生药用种类。,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何首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