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中药资源学
编号:55756
中药经营管理与购销
http://www.100md.com 《中药资源学》
     1)中药经营的沿革

    中药经营是随着中药资源的开发而产生和发展的。中药资源开发和生产是中药经营的物质基础,中药经营是将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中药经营活动始于东汉,《后汉书》中有韦彪、台佟、韩康、张楷、苏子训等人采药、卖药的记载,即那个时期就出现了中药的商业经营活动。唐代商品经济发达,中药商业也随之兴旺,相传唐代高憎鉴真和尚经常出入扬州药市,北宋时期出现了官营和民营两种药业经营体制。明、清时期中药店铺林立于市井,中药商行、药行遍布各地,全国性的中药集散市场逐步形成,其中著名的有江西樟树、河北安国、河南辉县百泉、湖南湘潭、安徽毫州、四川重庆、成都等地的药市。这些集散地成了中药商贾云集,南北药材交流的场所。明末清初,由于药材产地不同,各地经营的品种各有特色,中药行业逐渐形成了“十三帮”、“五大会”(南大会、北大会、皮货估衣会、银钱号会和杂货会)的格局。

    2)建国初期的经营管理
, http://www.100md.com
    建国初期,中药实行计划专营,县以上的药材经营由中国药材公司所属的省、地 (市)县公司负责,县以下的委托基层供销社代理。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计划,分级管

    理,的原则,把中药材商品分为二类和三类。列为二类的计划管理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 管理,其余的商品列为三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材公司根据当地所产的药材,确定管理范围。稳定药材市场必须先稳定药材的价格,当时采取的政策性措施主要有:一

    是在当地工商行政部门和海关配合下,打击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的不法私商;二是在中药行业同业公会内成立了“评价小组”和“审价小组”,规定价格差率,控制药材批发商的货源;三是对不合理的零售价格采取“削高就低,服从合理”的原则加以整顿;四是对进出口药材实行统一收购、分配货源的办法,制止高价出售进口药材、抬价抢购出口药材和“低估逃税”的行为。这些措施为稳定中药市场及其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国营药材公司加强经营、收购工作,占领市场。例如,为了解决因流通渠道不畅出现的此地积压而彼地脱销的问题,根据“城乡互助,物资交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精神,在华北、华东、西北、中南等大区相继召开了中药材交流会,互通有无,活跃中药市场,以保证供应。
, 百拇医药
    3)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

    中药材的计划管理是根据当时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原则及针对当时中药市场混乱 情况而确定的。从1955一1994年的40年间,中药材的计划管理品种最多时为70种,最少时有17种。就当时药材公司经营的800一1000个品种而言,计划管理品种只占2一7%,即90%以上靠市场交流调剂。计划管理的品种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药材和野生资源比较稀少的品种,如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川芎、地黄、麝香、鹿茸等。从当时情况来说,对主要品种实行计划管理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有利于灾情、军需急用;有利于统筹安排国内和出口计划的完成。但是,在执行中也出现过计划管理过多、过死,运用价值规律调节市场不够等弊端,对搞活经济有一定影响。

    三类药材由市场调剂,以药材交流供货会议或地区间互通有无的形式进行。中国药材公司每年春、秋召开全国性的交流会,对三类药材进行产销平衡,调剂余缺。各省,自
, 百拇医药
    治区、直辖市也根据情况召开地区性交流会。同时,按照历史上形成的集散市场和地方庙会的传统,中国药材公司还确定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百泉三个地方,每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中药材交流,以搞活中药市场。

    随着国家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中药生产经营工作出现了新局面:首先是减少计划 管理品种,只保留麝香、甘草、杜仲、厚朴4种需要保护资源的药材,其余的实行市场调节;其次是放宽购、销政策和物价管理权限,实行多渠道、少环节经营,搞活流通,扩大销售;第三是积极组织出口,将中药打入国际市场,力争多创外汇。80年代末期,全国家种药材面积达到500万亩,收购金额(包括野生)近40亿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3.48倍和12.6倍。

    1988年中药(包括药材、成药、饮片)购进额约80亿元左右,销售额近86.3亿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近21倍和19.5倍;中药(包括药材、成药、饮片)出口金额近4亿元,比1957年增长9.6倍。

    国内市场上除稀有的野生动物药材和进口药材外,基本上可保证供应。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内的医疗需要和对外开放起到了很大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