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失眠睡眠
编号:61217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网
     中医病名

    黄胖病,黄肿病,疳黄,粪毒。

    定义及释义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的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病 因

    中医病因

    本病的致病原因概而言之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外邪,尤其是湿热虫毒侵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内伤主要是脏俯功能失调。1.湿热虫毒袭表犯肺多因机体卫外功能减退,以致在气候炎热潮湿情况下,在劳作时湿热虫毒之邪从皮肤而入。2. 脏腑功能失调 主要为饮食不当,生食米、茶、菜、土、炭之类,使虫从口而入,损伤脾胃或嗜好烟酒、过食辛辣肥厚以致脾胃失于健运,痰湿内生,湿蕴久化热。湿热内蕴加之虫积而发病。
, http://www.100md.com
    西医病因

    病原在我国,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钩虫大小略似细小的绣花针,虫体呈半透明淡红色(但死后呈灰白色)。雌雄异体,雌虫较雄虫大, 雄虫尾端有交合刺。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在空肠上部;十二指肠,回肠的上、中部也可见到。钩虫以其口腔吸咬肠粘膜为食。雌虫成熟交配后,在肠内产卵,十二指肠钩虫每条每日平均产卵10万~30万个,美洲钩虫约为5千~1万个。虫卵形态相似。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极广,几遍及全球。我国除西藏和西北诸省、自治区外,其它 各省、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与流行,以四川、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较重。国内大部分地区为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以热带区域感染率最高,依次是亚热带、暖温带、特殊温度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在热带、亚热带和特殊

    温度带美洲钩虫感染率高于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率,暖温带、中温带则是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率高于美洲钩虫,寒温带无钩虫感染。按干湿程度我国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4类地区。钩虫以湿润地区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半湿润地区,而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感染率较低。
, 百拇医药
    湿润地区美洲钩虫感染率高于十二指肠钩虫、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区、干旱区都是十二指肠

    钩虫感染率显著高于美洲钩虫。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也与钩虫感染轻重有关。旱地作物

    最易传播钩虫病,红薯、玉米、蔬菜、棉花、桑、果、茶等作物一般较低矮,土壤湿润、阴

    暗,有机肥料充足,最适宜钩虫卵和幼虫发育。水稻育秧和秧苗移裁时,亦可发生集体感染。

    各流行区钩虫感染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同一地区农民受染季节比较恒定。

    人对钩虫普遍易感。一般以青壮年为多,年龄以40~59岁为多,儿童相

    对较少。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钩虫感染率以半农半商的菜农最高。其次是农民、半工半农及学生。民族分布以黎族感染率为最高。
, http://www.100md.com
    (1)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和钩虫感染者。(2)传播途径:以皮肤接触感染为主,手指间和脚趾间的皮肤是最常见的侵入部位。在有生食蔬菜习惯的地区,则可经口感染。

    发病机理

    钩虫的生活史包括人体内和体外两个阶段,不需任何中间宿主。①人体外的发育阶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散布于温暖而潮湿的泥土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发育为幼虫并很快自卵壳脱出形成杆状虫幼;经数次蜕皮形成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虫幼。丝状蚴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适宜环境中能生存4个月,但遇日光曝晒则易死亡,一般生存约1~2月。 ②人体内发育阶段,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蚴潜伏在潮湿的泥土内,或随雨水、露水爬至植物茎叶上,聚集在农作物的水滴内,当人接触泥土或农作物时,丝状蚴利用其活跃的穿刺能力,迅速钻入皮肤,经皮下毛细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达右心,再沿肺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然后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至肺泡,沿细支气管,借助于上皮的纤毛运动经支气管、气管到达喉部;随宿主的吞咽动作而进入食管,经胃抵达小肠,发育为成虫,自丝状嫩钻入皮肤,直至成虫在肠内产卵的发育过程约需35~50日。在人体内钩虫成虫, 70%~80%存活期约为1年。但十二指肠钩虫的存活期可为5~8年,美洲钩虫可为5~6年。偶有报告钩虫能存活15年。
, 百拇医药
    病机探微

    钩虫病的病机,主要是湿热虫毒,脾虚湿滞,气血两虚。湿热虫毒是钩虫病初期的主要病机。钩虫病患者排出粪便,其虫卵在适当的湿热条件下,迅速发育成钩蚴,然后由肌表或饮食入侵人体。虫毒侵及肌肤,引起皮疹、灼热、瘙痒、肿痛等皮肤感染的症状。由于肺与皮毛相合,由皮肤深及于肺,肺气失宣,导致哮咳、喉痒、胸闷等症状。脾虚湿滞,气血两虚为钩虫病后期的主要病机。钩虫由饮食入胃,或由肺卫及胃,导致肠胃气机失调,运化失司,出现腹胀便溏、恶心呕吐、异嗜等症状。病深日久,虫栖肠中,损伤脾胃。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虫毒内积,耗损水谷之精微,以致脾胃虚损日甚,气血化源不足,故易见面色萎黄,唇甲淡白,四肢无力,眩晕耳鸣眼花,肌肤不荣等症,甚则需自补水谷充养,则见食欲亢进。病情继续恶化,由脾胃损及心肾,导致心肾两虚。病损及心,则心悸气短、嗜卧、健忘之心脾两虚证:病及于肾,肾虚水泛,出现浮肿,甚则腹水、阳萎、经闭等脾肾两虚证。

    病理生理学
, 百拇医药
    钩蚴侵入皮肤可引起钩蚴皮炎。穿过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引起局部出血及炎症病变。成虫咬附小肠粘膜,形成浅小溃疡可致缺血性贫血。且成虫经常更换咬附点,形成较多出血点,据估计,昼夜间每条钩虫所致的失血量约为0.025~0.2ml,十二指肠钩虫所致失血量似较美洲钩虫为多。严重贫血时心、肝、肾等脏器可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个别慢性长期贫血者,有可能逐渐转变成再生障碍性贫血。钩虫病患者的异嗜症可能与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紊乱和铁质缺乏有关。长期慢性失血和营养吸收障碍,可致低蛋白血症,导致局部或全身营养不良性水肿。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初期:一般从钩蚴侵及人体后,1~2周内为初期。这一阶段多见皮肤受邪和虫邪犯肺的证候。其治疗以杀虫为主。①皮肤受邪:证候:当手足接触泥土后,很快出现局部皮肤奇痒、灼热、疱疹,搔破后,形成红肿或脓疱。证候分析:虫邪初侵皮肤,毒未深入,故只有皮疹、灼热、瘙痒、肿痛等局部皮肤感染受损的症状。如流黄水则表明兼夹湿热毒邪。 ②虫邪犯肺:证候:皮肤受邪数天之后,出现胸闷咳哮,喉痒难忍,咳嗽呈阵发性频咳,或干咳无痰,或有痰呈泡沫,或痰中带血,甚则频咳不止、痰鸣如水鸡声,胸闷气促,大汗出,唇甲青紫,苔白脉平或微数。证候分析:虫邪入肺,肺失宣肃,故有咳哮,喉痒、胸闷诸症,如病性偏寒,痰呈白色泡沫状。如痰中带血、脓稠,则病已热化。
, 百拇医药
    2)后期:钩虫病持续1~2个月,由钩蚴发育为成虫,侵入内脏,损伤脾胃,转入后期。此阶段有轻证与重证之不同,轻证为脾虚湿滞,重证为气血两虚。治疗以补虚杀虫为主,但应根据病情确定治法。一般应先驱虫后补血,或同时进行。若气血亏虚严重,全身情况较差,应首先补气养血,待全身情况好转,再行驱虫。驱虫后仍气血虚弱,应继续调补气血。(1)轻证,常见有湿困虫伏和脾虚湿滞的证候。①湿困虫伏:证候:脘腹疼痛或胀闷不舒,善食易饥,纳食腹胀,或嗜食生米、茶叶、木炭之类,大便不畅或便秘,矢气奇臭,舌苔厚腻、舌体或有虫斑、脉缓。证候分析:钩虫由饮食入胃,或由肺卫及胃,导致肠胃气机失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湿阻气滞,不通则痛,出现脘腹疼痛或胀闷不舒,善食易饥,纳食腹胀或嗜食生米、茶叶、木 炭之类。湿浊内蕴肠道,气机阻滞,肠道失润,出现大便不畅或便秘,矢气奇臭。舌苔厚腻,舌体或有虫斑,脉缓,则为湿困虫伏之征。②脾虚湿滞:证候:多有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食后腹胀,肢软无力,气短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证候分析:虫积肠中,吸吮精血,加之脾胃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故见面色萎黄少华,倦怠乏力,气短头晕;舌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2)重证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小便清长,心悸气短,耳鸣眩晕,异嗜生米、泥土、茶叶等,健忘失眠,精神不振,神疲肢软,男子阳萎,女子经闭、舌质淡红或齿印,脉极虚弱。证候分析:病久及肾、肾主水液,肾虚水无所主,故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血不足,神失所养,故见失眠、健忘心悸,短气;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色萎黄或
, 百拇医药
    苍白无华,唇甲淡白,眩晕耳鸣;肾阳虚衰,故见形寒肢冷,男子阳萎;冲任不调故有女子经闭。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钩虫病流行地区,有贫血、乏力、异嗜癖、多食善饥,以及典型皮疹史,有浮肿、心悸、烦躁及各种消化道症状。

    2.外周血象呈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大便常规检查可找到虫卵(必要时可用集卵法找虫卵,或筛洗大便找成虫)。潜血试验阳性,偶有柏油样便。

    诊 断:在农村、矿区等流行地区曾接触污染钩蚴土壤或生食污染钩蚴的蔬菜,并有钩蚴皮炎及咳嗽、哮喘等病史者;有贫血、劳动减退、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怪癖、上腹部隐痛不适等者,婴幼儿有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者,均应疑及本病,并进行粪便检查以确定诊断。
, 百拇医药
    病 史:生活在疫区并有疫水接触史,有生食蔬菜习惯者。

    症 状:(一)钩蚴所致的症状1.钩蚴性皮炎2.呼吸系症状: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哮喘。(二)成虫引起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消化功能紊乱及“异嗜症”。2. 血液循环系统(1)贫血。(2)循环系统症状:心脏代偿功能受到损害。3.儿童生长及智力、成人性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孕妇可造成早产、死胎等。

    体 征:

    (一)钩蚴所致的症状1.皮炎在钩蚴侵入处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皮炎多发生在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等,数日内可消失。搔痒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偶可出现一过性荨麻疹。2.呼吸系症状受染后3~5日,病者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呈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哮喘,痰内可出现血丝。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引起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呼吸系统症状大多持续数日自行消失,长者可达1~2日。
, 百拇医药
    (二)成虫引起的症状 粪便中有钩虫卵而无明显症状者称“钩虫感染”,粪便中有钩虫卵、有明显临床症状者称“钩虫病”。

    1.消化系统症状 初期病人先有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反而减退,或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后期常因贫血、胃酸降低而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顽固性便秘。重度感染者,大便隐血可呈阳性。有些患者喜食生米、生豆、生果、茶叶,甚至泥土、瓦片、纸、木炭等,通常称为“异嗜症”。

    2. 血液循环系统(1)贫血:多见于受染后10~20周。贫血症状的轻重与血红蛋白下降的水平和速度有关。重度贫血患者皮肤呈蜡黄色,而粘膜(眼结膜、甲床)苍白。(2)循环系统症状:贫血的程度直接影响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代偿功能。轻者血红蛋白>90g/L,仅有轻度头昏、乏力,劳动时轻度气促、心悸等;中度感染血红蛋白多在50~90g/ L之间,病者皮肤粘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不劳动亦感气急、心悸、四肢无力、耳鸣、眼花、头昏、智力减退等,心率增快,心脏轻度扩大,有收缩期杂音。重度感染者的血红蛋白<50g/L,皮肤粘膜极度苍白,全身水肿显著。轻度活动后感严重气急、心悸及心前区疼痛,脉搏快而弱,全心扩大,有明显收缩期杂音以至舒张期杂音。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尚见有肝肿大压痛、肺部罗音、腹水等。
, 百拇医药
    3.其它:儿童重症患者,可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减退、性发育不全、侏儒症等表现。成人患者亦常有闭经、阳痿、性欲减退、不育等。严重感染的孕妇易引起妊娠中毒症、早产、死胎等。

    体 检:1.钩蚴性皮炎,皮肤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局部淋巴结肿大。2.呼吸系统,痰中带血丝。3.消化系统大便隐血可呈阳性。4. 血液循环系统(1)贫血:重度贫血患者皮肤呈蜡黄色,而粘膜(眼结膜、甲床)苍白。(2)循环系统,皮肤粘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有明显收缩期杂音以及舒张期杂音。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尚见有肝肿大压痛、肺部罗音、腹水等。

    影象诊断:(一)钩蚴所致的症状,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或肺门阴影增生

    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压积降低,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嗜酸粒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初期增加,后期贫血显著时嗜酸粒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逐渐减少。血浆白蛋白及血清铁含量降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特异性低。
, 百拇医药
    粪便涂片或漂浮法可找到钩虫卵。其主要方法有:①直接涂片法:有薄涂片与厚涂片两种,后者的阳性率高于前者。②漂浮检查法:钩虫卵较轻,在饱和盐水内漂浮于表面易于查出。此法正确率高。③虫卵计数法,仅用于调查研究和疗效考核。④钩蚴培养法:虫卵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孵出钩蚴,故可用培养法检出钩蚴,其检出率较涂片法与漂浮法均高,尚可鉴别虫种。

    鉴别诊断

    钩虫贫血系小细胞性贫血,当患者贫血程度与粪便中虫卵计数不相称时,需与其它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预 后

    钩虫病的预后良好,即使是后期重证,只要积极治疗,杜绝再感染,仍能完全恢复。如系孕妇罹患重证钩虫病,常因胎气不足可致早产或死胎。

    治 疗

    中医治疗
, 百拇医药
    治法与方药:

    辨证分型治疗

    1)初期:

    ①皮肤受邪:治法:杀虫解毒,祛风止痒。

    方药:内服羌活胜湿汤配合桃叶泄春汤熏洗。羌活胜湿汤重在祛风胜湿、解表散邪。方中羌活、独活祛风胜湿;防风、藁本发汗止痛而祛肌表风湿;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炙甘草协调诸药。配用桃叶泄春汤熏洗,既促进发表排虫之力,又有桃叶、苦参胜湿解毒,杀虫止痒。二方共用,取效尚速,可防止虫邪侵犯于肺。

    ②虫邪犯肺:治法:宣肺化痰,止咳杀虫。

    方药:止嗽散合紫金丹。方中荆芥、白前、桔梗、陈皮宣肺化痰,百部、紫菀理肺止咳,百部尚能杀虫,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化痰,止咳杀虫作用。如见寒邪偏盛,痰呈白色泡沫状者,加半夏、茯苓、桂枝,亦可改用小青龙汤加减治之;如病从热化,痰中带血,痰稠难咯者,加瓜蒌、川贝母、知母,以润肺止咳。
, 百拇医药
    2)后期

    (1)轻证,①湿困虫伏:治法:燥湿健脾,消积杀虫。方药:榧子杀虫丸加减。方中榧子、红藤、百部、苦楝根皮、雄黄、大蒜均为杀虫解毒之品;用槟榔行气导滞。如兼腹胀满者,用雷丸枳实汤。方中雷丸、鹤虱、苦参、槟榔、金铃子杀虫消积;枳实、广木香行气导滞,且槟榔、金铃子亦有行气之功,故既可杀虫又可消胀。如系单纯钩虫感染,未夹杂蛔虫、鞭虫等,则用雷丸粉杀虫。 ②脾虚湿滞: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方药:黄病绛矾丸加减。方中厚朴、苍术、陈皮、燥湿健脾。甘草、大枣和中补血。加减:如有腹胀疼痛者,系钩虫扰胃,气机失调,加鹤虱、苦楝根皮,以驱虫止痒。(2)重证:治法:补益气血为主。方药:八珍汤加减。方中用人参、熟地甘温益气补血;白术、茯苓健脾法湿,助人参补 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补益阴血: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和中益气,姜枣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之效。 如心脾两虚者,可用人参归脾丸;体力稍复,而虫未去者,可用雷丸粉或炒榧子杀虫,炒 榧子每日可用90~150g 嚼服,此药无毒,驱钩虫而不伤正气,可连用一周以上。
, http://www.100md.com
    中药:

    (1)紫金丹:每次服0.12~0.15g,每日一次,临卧时服,忌饮酒。连服5天。不可多服,以防砒中毒。专治哮咳。

    (2)黄胖丸:皂矾120g、针砂120g,均煅红醋淬,苍术180g、厚朴90g、蜜糖120g共

    研末做成丸。每丸6g,每次1丸,一日二次。主治驱虫后,气血未复。

    (3)加味绿矾散:苍术30g、厚朴30g、陈皮30g、甘草30g、槟榔24g、煅绿矾24g,共 研细末,每服3g,一日三次,主治钩虫病导致贫血者。

    (4)榧子杀虫丸:榧子21g、槟榔21g、红藤21g、百部21g、苦楝根皮21g、雄黄3g、大蒜9g取汁。共研末为丸(散剂亦可)。主治湿困虫伏。

    (5)桃叶、辣蓼草、葱、荆芥、苏叶、苦参各30g,水煮三、四沸,趁温暖时熏洗患处。外洗,用于钩虫病初期皮肤受邪阶段。
, http://www.100md.com
    针灸:

    热熏法 用手指样粗的艾绒卷,点燃后在皮炎部位上熏,越近越好,以不烧伤皮肤为

    度,连续2分钟。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故给予足量的铁剂,补充高蛋白饮食对改善贫血与消除症状甚为重要。常用硫酸亚铁0.3~0.6g,每日3次,8~12周为一疗程;或10%枸橼酸铁铵溶液,每次20ml,每日3~4次。同时服用维生素C100mg,每日3次,或稀盐酸(1%稀盐酸)每次10~20滴,每日3次,以助铁剂的吸收。 一般病例宜于驱虫治疗后补充铁剂,但重度感染伴严重贫血者,宜先予纠正贫血,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时,可选用右旋糖酐铁肌注,首剂以50mg开始,如无反应,以每日100mg深部肌肉注射。根据贫血的程度决定总量。输血仅运用临床孕妇或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在30g/L以下)者;已合并有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者,输血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 百拇医药
    2.驱虫治疗 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常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两种钩虫对驱虫药物 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现将常用各种驱虫药物分别介绍如下。

    (1)丙硫咪唑:本品适用于各型钩虫病,成人常用400mg顿服,隔10天再服1次。或每日200mg,连服3天。12岁以下儿童减半量。虫卵阴转率达90%以上,副反应轻。(2)甲苯咪唑:对虫卵发育亦有抑制作用。驱钩虫的成人剂量为每次100~200mg,日服 2次(分早晚空腹或半空腹服用),连服3~4天。儿童、老年、体弱者剂量和疗程酌减。治疗后十二指肠钩虫阴转率为75%~100%,平均为95%,美洲钩虫的阴转率为67.6%~86. 6%,平均为77.2%。阴转率尚与钩虫感染严重程度有关。甲苯咪唑微粒细粉的颗粒大小也影响疗效。药物的副作用轻微,极少数病例在用药后第2~3天出现轻微头昏、上腹不适、恶心、腹痛、腹胀等,为时短暂无需处理。但本药作用慢,能引起蛔虫游走,眼药后有口吐蛔虫现象,在大规模治疗中应予注意。如与噻嘧啶等药物合用可缩短疗程,并可提高疗效,防止蛔虫游走。严重心脏病、肝脏病患者本药慎用。

    (3)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Pyrantelpamoate):成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