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 缺铁性贫血
编号:62187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http://www.100md.com 飞华健康网
     [概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从食物中获取的铁不能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而使体内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形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常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本病是一种普及全世界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达30 ̄90%,我国属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我国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7岁以下的小儿均可发病,特别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本症是一种可以预防及治愈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搭配,增加膳食铁含量即可预防此病,但一旦发病,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危害儿童的健康

    [症状体症]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较为明显。 2.消化系统:常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3.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或智力减退。 4.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合并感染。 5.常见体征:口唇、眼结膜、甲床苍白,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诊断依据]

    1.贫血为小细胞性低色素性。生后10天内新生儿Hb〈145g/L,10天至6个月〈110g/L,6 ̄14岁〈120g/L。MCHC〈31%,MCV〈80fk,MCH〈27pg。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3.血清(浆)铁〈10.7umok/L(60ug/dk)。 4.总铁结合力〉62.7umok/L(350ug/dk);运铁蛋白饱和度〈15%有参考意义,〈10%有确定意义。 5.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 ̄+),铁粒幼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卜琳〉0.9umok/L(〉50ug/dk)。 7.血清铁蛋白〈16ug/L(16ng/mk)。 8.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

    [治疗原则]

    1.查明和去除病因; 2.防治感染; 3.补充铁剂; 4.纠正偏食习惯,根据消化能力,增加富于铁质的食品。

    [疗效评价]

    1.治愈 (1)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前述缺铁诊断指标均恢复正常。 (3)血红蛋白恢复至相应年龄正常水平(〉110g/L)。 (4)骨髓铁、血清铁蛋白等贮铁指标恢复正常(血清铁蛋白高于10ug/L)。 (5)缺铁病因完全清除。 2.好转 (1)治疗1周末网织红细胞明显升高,两周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临床症状减轻。 (2)缺铁诊断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3)骨髓铁、血清铁蛋白等贮铁未恢复正常。 3.未愈 (1)临床症状未改善。 (2)治疗四周Hb上升不足20g/L。 (3)缺铁诊断指标骨髓铁及血清铁蛋白未恢复。

    [专家提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人乳、蛋黄、瘦肉、肝类、豆制品、猪血、蔬菜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铁。要预防缺铁,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利用率较高;(2)定期到医院的儿童保健门诊谘询,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给小孩增加各种含铁食品;(3)不要让小孩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如一些家长说“牛奶热气,鸡蛋有风”不能吃等,均为一些不良习惯;(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发现1岁内婴儿贫血;(5)小孩出现精神差、食欲不好应马上到医院找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不要听社会盲医给小孩乱挑“疳”,造成感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