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牙体病 > 龋病(龋齿、虫牙)
编号:66677
龋病是怎么发生的?
http://www.100md.com 国医网
     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了解龋病的发生,对于预防龋病具有重要意义。龋病的发生学说观点较多,现在公认的有:

    (1)化学细菌学说;此学说认为,牙齿龋坏是由于牙齿组织内有机物崩解和牙齿硬组织脱钙。后来,有人对化学细菌学说作了重要修改,认为是口腔细菌利用了糖而发生了牙面的菌斑。

    (2)蛋白分解学说:此学说认为是细菌产生的蛋白分解酶,将牙齿组织内的蛋白质破坏而形成龋洞。龋坏病变区呈黄褐色色素沉着,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蛋白分解酶所致。蛋白分解学说可以说明牙齿内有机物的溶解过程。

    (3)蛋白分解一螯合学说:指的是牙齿硬组织中的矿物盐和有机物,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使牙齿组织发生脱钙和有机物崩解,通过配对共价键与一种复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比较稳定的物质。能够通过共价键,将两种物质形成稳定的新的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称为整合。有人提出口腔内有大量的螯合剂,如乳酸、枸橼酸、糖酵解产生的羟脂、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等。一般情况下,菌斑中的钙离子或唾液中的钙离子,可与上述螯合剂发生反应而消耗螯合剂。

    (4)四联因素:指的是微生物、宿主、食物和时间等4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牙齿病变(见图10)。

    微生物:指的是变形链球菌。现在可分离出8种变形链球菌。它们分别在牙齿的不同部位,造成牙齿不同部位的龋坏。

    宿主:指的是宿主牙齿抗龋力大小,与牙齿的排列、牙齿的组成和唾液、遗传、营养、矿物质有关。①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发生拥挤、重叠,则有利于龋病发生。②口腔唾液可以滑洁牙面。唾液中含的多种酶和免疫物质,对龋病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将实验动物的唾液腺切除后,发现龋坏增多。临床上发现,头颈部肿瘤采用放射线治疗过的病人,由于唾液腺体受损,病人出现口干症状及龋坏增多。③关于龋齿遗传性问题,上世纪末,国外学者发现,儿童的龋齿敏感性与他们的父母是相近的。已经证实,在同一家族中,父母和子女的龋齿发病有显著关系。④营养与龋坏有密切关系。胚胎发育期缺乏营养和出生后缺乏营养,都可影响牙齿生长发育,造成牙齿矿化不良,抗龋能力下降。牙齿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其中氟、磷、钙的比例最为重要。

    食物:食物与龋病有一定关系。动物实验证明,粗糙食物具有一定的抗龋能力。因为粗制食物咀嚼费时费力,有利于牙面清洁,且不易粘附在牙面上,不易形成龋坏条件。此外,粗制食品含糖量较精制食品少。许多资料证明:含糖量与龋病有直接关系。外国学者的实验证明:蔗糖致龋力最大。许多研究证明:奶油软糖的致龋力最大,因为它粘附牙齿,停留时间长。外国学者的研究还证明;吃糖的时间与龋坏有关,如牙齿发育期多吃糖类,可增加患龋敏感性;两餐之间吃糖比进餐时吃糖容易患龋;在临睡前吃糖或含着糖睡觉都有害于牙齿健康。

    时间:牙齿龋坏的时间概念过去没有被重视。近几年,认识到从无龋坏到龋坏形成需要一段时间。在龋坏的发展过程中,抓紧时间及早治疗,可以控制龋的发展。

    龋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