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神——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16日
这是《黄帝内经》里的一句话,即神宜静,而不宜躁的意思。静神的思想,倡始于老庄。老子、庄子处于社会急骤变化的春秋战国时期,他们观察了当时自然、社会、人事方面的变化,提出了“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这种思想,虽然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贵族领主政治上的消极思想,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养生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老子在《道德经》里指出:“静为躁君。”其意是说,在动与静这一对矛盾中,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安静是躁动的主宰。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极力主张要“致虚极、安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使心灵空虚而不杂;始终如一地坚守清静,使神气静而不躁。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这种静神思想,并以水为例阐明了神之当静的道理,曰:“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并认为静和无为便能达到长寿的境界。《黄帝内经》继老庄之后,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素问》里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恬憺虚无”,主要是指安静而言,思想安静,神气内持,邪气不能侵害。西汉刘安甚重静神,他在《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提出了神气的静躁与壮老有密切的关系,如他在《精神训》里云:“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清代大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燕居》里说:“养静为摄生首务。”书中仔细分析了前人的静养思想,从实际出发,给“静神”赋予了新的内容。他反对道家虚无缥渺之绝对的“静”,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他主张神宜相对的静,认为神不用不动固属于静,而且用之不过,专一不杂,动而不妄动,同样具有静的意义。“从上述论述可知,古代著名的养生家、思想家都是极力主张“静神”的,即清静以养神。清静,一般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使真气内存,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都非常重视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逆转”。经测定,高水平的气功师的脑电波与一般人有明显的不同。社会调查发现,凡经过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由于“神”有任万物而理万机的作用,故神常处于易动而难静的状态。正如陈继儒《养生肤语》所说:“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色神去,凡动静运用纷坛,神无不去。”神去则动,何如能静。陈师诚在《养生导引术·呼吸》中亦云:“心如猿,意如马,动而外驰,不易安定。”所以,真正做到使精神安静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从思想高度认清了静神的意义,才能克服种种干扰,做到“静以神藏”。又如何做呢?
, 百拇医药
一是抑目静耳。
眼耳为人体五官之一,是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其功能受着神的主宰和调节。目清耳静则神气内守而心不劳,若目驰耳躁,则神气烦劳而心忧不宁。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此即是说乱视杂听,则会使耳自过用不清,而耗伤神气。尤其要避免“目视玄黄,耳务淫哇”(《养生论》),这样就能减少外界对神气的不良刺激。老人由于阅历万千,思虑易起,故神更是易动难静,《千金翼方·养老大例》针对老年人这一特点,强调指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抑目静耳二者,对于神气来说,抑目尤为重要。《老老恒言·燕居》说:“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致,心亦至焉。”说明了目视累心动神及静神必先抑目的道理,当然,目不可以不视,耳不可能无听,关键在于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乱视妄听,使神气不宁。
二是凝神敛思。
, 百拇医药
《医钞类编》里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当然,这种凝神敛思、保持清静的养生方法,并不是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不是人为地过于压抑思想和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因而它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汉思想绝不相同。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反之,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所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道人吕洞宾提倡“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的养心敛神方法不无道理。
三是多练静功。
静功是气功的一种,包括练意和练气两方面的内容,相当于古代的静坐、吐纳、调息、服气等方法。其中的练意(又称调心),即是调理精神状态,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故《黄帝内经》中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里的神气内收,即是静功的结果。《养生四要》也说:“人之学养生,日打坐,日调息,正是主静功夫。但要打坐调息时,便思要不使其心妄动,妄动则打坐调息都只是搬弄,如何成得事。”可见,静功是以静神和调气为主要目的地一种锻炼方法,而静神又是气功锻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常练静功有清静神气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 百拇医药
一是抑目静耳。
眼耳为人体五官之一,是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其功能受着神的主宰和调节。目清耳静则神气内守而心不劳,若目驰耳躁,则神气烦劳而心忧不宁。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此即是说乱视杂听,则会使耳自过用不清,而耗伤神气。尤其要避免“目视玄黄,耳务淫哇”(《养生论》),这样就能减少外界对神气的不良刺激。老人由于阅历万千,思虑易起,故神更是易动难静,《千金翼方·养老大例》针对老年人这一特点,强调指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抑目静耳二者,对于神气来说,抑目尤为重要。《老老恒言·燕居》说:“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致,心亦至焉。”说明了目视累心动神及静神必先抑目的道理,当然,目不可以不视,耳不可能无听,关键在于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乱视妄听,使神气不宁。
二是凝神敛思。
, 百拇医药
《医钞类编》里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当然,这种凝神敛思、保持清静的养生方法,并不是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不是人为地过于压抑思想和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因而它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汉思想绝不相同。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反之,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所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道人吕洞宾提倡“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的养心敛神方法不无道理。
三是多练静功。
静功是气功的一种,包括练意和练气两方面的内容,相当于古代的静坐、吐纳、调息、服气等方法。其中的练意(又称调心),即是调理精神状态,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故《黄帝内经》中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里的神气内收,即是静功的结果。《养生四要》也说:“人之学养生,日打坐,日调息,正是主静功夫。但要打坐调息时,便思要不使其心妄动,妄动则打坐调息都只是搬弄,如何成得事。”可见,静功是以静神和调气为主要目的地一种锻炼方法,而静神又是气功锻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常练静功有清静神气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手册 > 西药大全一 > 中枢神经系统药 > 镇静催眠药 > 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