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性心理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性知识科普网
儿童期,又称童年期,是介于幼儿期和青春期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正值进入小学,开始正规的学习,故也有人称之为学龄初期。
儿童期的生理发育与婴幼儿期相比,相对缓慢而平稳,但心理发育则随着新的生活和教育的开始,发生了有决定意义的变化。与此同时,性心理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儿童早期不同的性准则和性观点,作为成年人高度明确的概念和信念的前身,可能是成年人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也许是许多成年人性问题的心理基础。
儿童期是人类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这一性发展全过程的开始,也是这一过程正常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儿童期性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一、儿童期一般心理
与婴幼期相比,处于新的生活和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百拇医药
1、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幼儿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在童年时期的生活条件下,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起来。儿童进入小学后,取得“学生”的称号,作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而被认可。他们不再是成人的“附属物”,进入公共场合不必让父母携带,外出乘车需要买票,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似乎和父母上班具有同等意义。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上。低年级的儿童和幼儿差不多,还不会独立地评价自己。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增长、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的教育和影响,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原则性逐渐形成,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所发展。“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渐渐地在脑海中形成。
2、认知能力明显提高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其主导活动与幼儿期相比有了明显的转变,不再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而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儿童在学习中,不仅是知晓和记忆先代人积累和流传下来的那些经验、知识,而且还要积极思考,理解并掌握这些经验和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经验和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不仅需要学习那些对他们直接感兴趣,比较直观的东西,还必须掌握那些对他们没有兴趣、非直观但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感知、注意能力、记忆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开始从无意到有意,从冲动到思考,从短暂到持久、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地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社会事物以及所学到的概念、知识。此阶段的认知水平从量与质上与幼儿期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 百拇医药
3、情感日趋稳定发展
儿童期,由于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的改变,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和事物,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变得复杂化了,这自然会引起他们复杂的态度的体验,促使他们情感的发展,使他们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充实,情感的稳定性、深刻性日益增强。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那些与精神文化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也开始发展起来。他们不再象幼儿时期那样变幻莫测、喜怒无常,不再会因为某件小事而大哭大闹。他们也开始懂得了控制自己的情感,有了集体荣誉感、友谊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也逐渐形成。
总而言之,儿童期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学校教育的影响均给其心理发展带来明显的影响,也使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具有特殊性。
二、儿童期性心理的发展
儿童性心理的发展受着生理因素和社会因毒两方面的影响。生理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在性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生理因素包括生殖系统的结构、体内激素的产生、生理成熟的程度等等。例如,生理成熟程度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如果一个女孩比同龄的人长得太高,她就可能觉得自己不符合理想的性角色。儿童性心理还受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的自身表现和教育方式、结交的朋友、社会风气、文化宣传等,都会在儿童性心理上印下烙印。
, 百拇医药
人类的性表现和性行为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为性心理所制约。性心理又受生理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所影响。人从一个婴儿要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或女人,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从幼儿开始,怎样会意识到自己是男人或女人,为什么要按照男孩或女孩那样去行动,怎样承担起作丈夫、父亲或妻子、母亲的职责,在性行为方面如何才能不越轨等等,都要学习、领会、改造,即实行社会化。树立健全的性心理,确立自己的性角色,并按照性角色规范去做。如果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发生障碍,就会产生性变态,性罪错等现象。
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是以下四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所得到的自身感受;周围人对他们一些行为表现是赞许或反动的反应这两条途径来得到某种心理刺激。
(一)认清性别标志
性别标志就是同是男是女联系在一起的语言和行为。它既包括对主体(自身)的认识,也包括对客体(他人)的认识。儿童通过衣服、头发、胡须、称呼等认清自己或他人的性别。例如:幼儿从父母对他说“你是男孩子”,自己穿男孩的衣服,小阴茎,站着小便等认清自己是男孩;从别人的头发、服装、胡须等方面认清他是“哥哥”或“叔叔”;对称呼“姐姐”或“阿姨”的人她们的服饰、头发、体型等与“哥哥”或“叔叔”的不同,从而认清主体和客体的性别。如果把自己或他人的性别搞错,人家就笑话,这就使他的认识得以纠正。例如,一个小男孩同妈妈一起去女浴室洗澡,阿姨们都取笑他,说“你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呀?怎么到女浴室洗澡”,他就会很不好意思,那么下次洗澡就会让爸爸带他去而不与妈妈一起去了。
, 百拇医药
对于性别标志的认识,一般人都不会发生错误的。但有极少数人主体的性别认识有倒错现象,即所谓“性别同一性障碍”。这样的人在生理上是正常的男人或女人,但往往从幼年开始就强烈地认为自己是异性,即男人认为自己是女人,按照男人的方式生活,女人认为自己是男人,并穿男人的衣服,并喜欢按女人的方式生活。他们认为“肯定是上帝把我的性别搞错了”。这种倒错心理往往往终身难改,他们发展下去就要求做性别更换手术,即男子切去阴茎、阴囊并做人工阴道;女人就人造阴茎。现在,世界进行这种手术的人数以万计。据报道,我国首例性别重塑手术于一九九二年七月在北医大附属三院获得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男女性器官内部互换手术。这两位变性手术者都是大学生,一位刚跨出校门,一位尚未毕业,他们都是自幼起就喜欢按异性的方式打扮自己,虽多次挨骂,但仍不改悔,经鉴定都患有“易性癖”的精神疾病。他们都强烈要求作更换性别手术。经过手术,使两个年轻人都改变了从前的性别。
若在幼年时的性社会化过程中发生障碍,以及没有认清性别标志,那么就有可能产生这种变态的心理。
, http://www.100md.com
(二)学习性角色规范
性角色规范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性角色出现,而社会对不同的性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例如,男孩子要勇敢坚强,女孩子要文静淑雅;丈夫应主要承担养家的责任,保护妻子,妻子要管理家务、孩子、体贴丈夫等等,个人只有按此实行,才能和社会达到和谐一致。
性角色的规范是从幼儿开始就点点滴滴地灌输而逐渐形成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对他(她)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其性角色而加以赞许和批评。孩子从赞许或批评中逐渐懂得了怎样做才符合自己的性角色规范。例如,男孩子比较顽皮,摸爬滚打,喜欢舞枪弄棒,大人们就说:“这孩子以后准能当个将军”,若女孩子顽皮,到处爬上爬下,大人们就要说:“怎么一点也不象女孩子,疯疯癫癫的”。同时,姓名、服装、玩具都有性角色的区别。男孩的名字多用“勇、虎、强”等,女孩的名字多用“丽、红、云”等,这也明显地反映出对不同的性角色的期待。另外,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性角色的区别。一般对男孩子给他们买枪炮、车等玩具,培养他们坚强勇敢的性格;而对女孩子则给买娃娃、花等玩具,培养她们文静贤淑的性格。所以,性角色的规范同父母的教育和他们所期待的理想性角色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 http://www.100md.com
性角色规范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我们传统文化要求男子坚强、勇敢、豪爽,女孩子应该文静、贤淑、体贴。男人如果粉脂气太重,女人气,就会遭非议,许多人不欣赏银幕上的“奶油小生”,原因就在于此。而对女子若有点男子气,人们还是接受的,说她很“泼辣”,“能干”,但如果太过分,也不好了,走路大摇大摆,吃饭狼吞虎咽,人们见了也会摇头。但是,现在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那些受社会因素影响的性角色规范也发生变化了。虽然这种变化不为所有的人所接受,但是,它的发展正越来越冲击着传统文化对性角色的要求。比如,女子举重、女子健美等一些体育活动的发展。
(三)建立与成年人的同化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他们会产生“要象大人一样”的愿望,这种愿望会导致他们对同性家长或同性的所崇拜的人物进行“认同”,也就是说,被他“认同”的人“同化”,这种同化作用也就是对他人的特征的吸收,可以促使男孩向“男子汉”、“丈夫”、“父亲”的方向发展,女孩向“女强人”、“贤妻良母”方向发展。
, 百拇医药
促成性角色“同化”的最重要机制在于发现相似性。当孩子在发现自己与父亲或母亲有某种一致性,就趋向获得这种他所欣赏的品质。对这种一致性,孩子可以从父母的体形、外貌、风度、能力等方面发现,也可以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比如,大人教育孩子:“要象爸爸那样坚强”,“男子汉不要动不动就哭”等等。如果孩子对同性家长的某种品质特别欣赏,为了提高自己,他将加倍努力地寻求和家长一致,同时,也促进了他向同性成人的“同化”。
应该说明的是,幼儿的同化作用并不只是对父亲或者母亲,而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不过有所侧重。目前人们认为,儿童和父亲、母亲同时发生“同化”作用,吸取双方各自优点,也就是说无论男、女都应具有双性气质,既具有男子坚强、勇敢、果断等优良吕质,又具有女子细致、温柔、体贴等优良气质,这才是最全面的。因此,父母对和童性角色的正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对性角色的情感倾向
性角色的情感倾向是指一个人对那些和性别相联系的活动所持的态度和偏好。比如,男孩对电视、电影中打仗、枪炮特别感兴趣,女孩对花卉、布娃娃等特别感兴趣等等。
, http://www.100md.com
这种情感倾向在一生中可以有多次变化。例如,一个女孩在幼小时与男孩、女孩一起玩耍,到六、七岁以后就只和女孩玩,和男孩的界限分得很清楚。据研究发现,无论怎样,三岁左右的孩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角色情感倾向了。这种情感倾向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决定于个人因素。如果一个人的秉性和素质都适应于某种性别的规范,那么,就越趋于这些规范,喜欢它并朝它的方向发展。例如,好动的孩子就喜欢好动的事情,好静的孩子就喜欢好静的事情。
其次,决定于“同化”作用,孩子越欣赏某种性别的家长,就起趋向于按其方式行动。这种“同化”作用不仅有父母,也有他们欣赏的英雄人物或崇拜的人。
再有决定于环境因素。环境对某一性角色有种种评价和暗示,这对性角色倾向性影响也很大。例如,社会上较普遍地存在重男轻女现象,这就形成了某些女孩的自卑心理,据统计,一百个男孩中只有一个想做女孩,而75%以上的女孩愿改性做男孩。环境因素中还有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电影、电视中性角色的形象,当孩子缺乏正确的情感倾向时,往往不加区别地模仿,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就需要大人们及早地发现,并予以纠正。
, 百拇医药
三、儿童期常见的几个性心理问题
儿童期是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是性心理发展的“潜伏期”。这一阶段,儿童由于“恋父(母)情绪”受到阻碍或挫折,性欲得不到满足,于是,寻找新的对象,通常是同龄,同性别的朋友。他们对自己是男性或女性有强烈的自觉,认为和异性在一起是可耻的事,甚至对异性双亲也有厌恶之感。此期儿童性别意识强,同时对异性的好奇心开始增强,很想自己探索性的秘密。由于这种性心理的存在,相应出现了一些性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一个人整个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产生影响,严重的可导致成年后性变态心理。
(一)儿童手淫
儿童手淫最早发生在婴幼儿阶段,有学者观察发现,一周岁的男孩或女孩就有手淫行为,且可达到性高潮。在以后儿童的发育中,儿童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反复手淫。从父母表情、态度中,儿童往往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因而时常偷偷进行。儿童期手淫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大部分成年人在儿童期都有过手淫,这无需惊讶,它对身体也无大伤害。然而,对待手淫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作用于儿童心理上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手淫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态度正确,处理方式得当,可使儿童性心理健康地发展。一旦失之偏颇,儿童性心理就有可能会走上偏常发展的道路,影响整个心理健康地发展。例如,早年儿童的过分手淫起着强化性欲的作用,使得性欲亢进,而社会对此行为的唯一处理就是禁止,这种无意识的性本能自发要求与社会意识制约之间产生的矛盾,将成为持久而强烈的心理冲突的根源,如果这种矛盾得不到正确疏导,将造成各种心理障碍,产生多疑、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和自责自罪等。另一方面,儿童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受传统的性意识的影响,手淫可能使他们自身不洁感,使他们自我形象和自尊心严重受损,引起羞辱、自卑、沮丧、离群和孤僻。正象我们看到的,有些中学生,由于从小过分手淫,到了青春期后,性欲强化,又无正确指导,心理冲突日趋加深。有的整天忧心忡忡,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下降,社会生活退缩;有的甚至采取一种对自身和社会最不负责任的消极自我摆脱方式,自暴自弃,摒弃社会伦理道德,甘愿堕落,成为性犯罪者。
, http://www.100md.com
(二)性身份和性角色的认同障碍
一般说来,儿童期的认知水平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性的自我识别能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角色,接受性角色的要求。但有些父母不管孩子的真实性别是什么,硬要按照自己的性别愿望打扮孩子,结果影响了儿童的性别行为和对自己性别的心理选择,引起性角色认同障碍。久而久之,造成性角色的混乱,性心理的倒错。在对同性恋的病因分析中发现,多数同性恋者均有过在儿童期扮演异性角色的体验,他们体验到的是异性心理状态,对同性感兴趣,对异性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对儿童性角色的要求和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自身的性身份,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培养儿童性角色。
(三)不适当的性接触
异性儿童之间进行的性游戏,尽管在儿童期很少,但确实存在。儿童期具有幼稚好奇、模仿、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的天性。他们对性器官和性交往的认识既新奇又浮浅和朦胧,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亲吻,爱抚,但却不懂得其中的涵义,这种不适当的性接触和性体验本身并无多大危害,但如果不被正确引导,或被大人打骂,惩罚或大人抱着视而不见的态度,就有可能导致他们长成后的性恋态,如窥阴癖、露阴癖等。严重影响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 百拇医药
(四)儿童与父母不恰当亲近关系引起的性心理障碍
父母与儿童之间应该有一定的亲近行为:如抚摩、亲吻、搂抱等。这样的行为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对儿童的性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是有益的,过少与过分的亲近都会有损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吸吮口欲或皮肤爱抚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可以引起婴儿情绪方面的障碍,表现为经常哭闹、睡眠减少、不愿与人接触等。而这些情绪方面的障碍常常伴随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如呼吸、心律的改变、胃肠道机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如果上述情况反复出现,则可形成条件反射而巩固下来,在以后的生活变化中或其他的心理刺激的激发下,很容易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疾病的形成或恶化,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哮喘、甲亢和消化道溃疡等。再如过分的亲近使得儿童长大以后,一旦缺少一点爱,就会表现出胆小怕事、焦虑、感到失去安全感,并试图以孩子气式的方式缓解这种恐惧。儿童期摆脱不了对父母的性吸引,成长以后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弗洛伊德认为成年期的神经症往往是由于儿童期与父母关系不正常形成的症结而引起的。因此,父母应正确引导孩子并使其摆正这种关系。, http://www.100md.com
儿童期的生理发育与婴幼儿期相比,相对缓慢而平稳,但心理发育则随着新的生活和教育的开始,发生了有决定意义的变化。与此同时,性心理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儿童早期不同的性准则和性观点,作为成年人高度明确的概念和信念的前身,可能是成年人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也许是许多成年人性问题的心理基础。
儿童期是人类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这一性发展全过程的开始,也是这一过程正常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儿童期性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一、儿童期一般心理
与婴幼期相比,处于新的生活和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百拇医药
1、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幼儿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在童年时期的生活条件下,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起来。儿童进入小学后,取得“学生”的称号,作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而被认可。他们不再是成人的“附属物”,进入公共场合不必让父母携带,外出乘车需要买票,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似乎和父母上班具有同等意义。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上。低年级的儿童和幼儿差不多,还不会独立地评价自己。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增长、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的教育和影响,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原则性逐渐形成,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所发展。“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渐渐地在脑海中形成。
2、认知能力明显提高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其主导活动与幼儿期相比有了明显的转变,不再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而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儿童在学习中,不仅是知晓和记忆先代人积累和流传下来的那些经验、知识,而且还要积极思考,理解并掌握这些经验和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经验和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不仅需要学习那些对他们直接感兴趣,比较直观的东西,还必须掌握那些对他们没有兴趣、非直观但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感知、注意能力、记忆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开始从无意到有意,从冲动到思考,从短暂到持久、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地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社会事物以及所学到的概念、知识。此阶段的认知水平从量与质上与幼儿期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 百拇医药
3、情感日趋稳定发展
儿童期,由于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的改变,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和事物,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变得复杂化了,这自然会引起他们复杂的态度的体验,促使他们情感的发展,使他们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充实,情感的稳定性、深刻性日益增强。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那些与精神文化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也开始发展起来。他们不再象幼儿时期那样变幻莫测、喜怒无常,不再会因为某件小事而大哭大闹。他们也开始懂得了控制自己的情感,有了集体荣誉感、友谊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也逐渐形成。
总而言之,儿童期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学校教育的影响均给其心理发展带来明显的影响,也使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具有特殊性。
二、儿童期性心理的发展
儿童性心理的发展受着生理因素和社会因毒两方面的影响。生理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在性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生理因素包括生殖系统的结构、体内激素的产生、生理成熟的程度等等。例如,生理成熟程度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如果一个女孩比同龄的人长得太高,她就可能觉得自己不符合理想的性角色。儿童性心理还受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的自身表现和教育方式、结交的朋友、社会风气、文化宣传等,都会在儿童性心理上印下烙印。
, 百拇医药
人类的性表现和性行为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为性心理所制约。性心理又受生理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所影响。人从一个婴儿要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或女人,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从幼儿开始,怎样会意识到自己是男人或女人,为什么要按照男孩或女孩那样去行动,怎样承担起作丈夫、父亲或妻子、母亲的职责,在性行为方面如何才能不越轨等等,都要学习、领会、改造,即实行社会化。树立健全的性心理,确立自己的性角色,并按照性角色规范去做。如果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发生障碍,就会产生性变态,性罪错等现象。
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是以下四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所得到的自身感受;周围人对他们一些行为表现是赞许或反动的反应这两条途径来得到某种心理刺激。
(一)认清性别标志
性别标志就是同是男是女联系在一起的语言和行为。它既包括对主体(自身)的认识,也包括对客体(他人)的认识。儿童通过衣服、头发、胡须、称呼等认清自己或他人的性别。例如:幼儿从父母对他说“你是男孩子”,自己穿男孩的衣服,小阴茎,站着小便等认清自己是男孩;从别人的头发、服装、胡须等方面认清他是“哥哥”或“叔叔”;对称呼“姐姐”或“阿姨”的人她们的服饰、头发、体型等与“哥哥”或“叔叔”的不同,从而认清主体和客体的性别。如果把自己或他人的性别搞错,人家就笑话,这就使他的认识得以纠正。例如,一个小男孩同妈妈一起去女浴室洗澡,阿姨们都取笑他,说“你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呀?怎么到女浴室洗澡”,他就会很不好意思,那么下次洗澡就会让爸爸带他去而不与妈妈一起去了。
, 百拇医药
对于性别标志的认识,一般人都不会发生错误的。但有极少数人主体的性别认识有倒错现象,即所谓“性别同一性障碍”。这样的人在生理上是正常的男人或女人,但往往从幼年开始就强烈地认为自己是异性,即男人认为自己是女人,按照男人的方式生活,女人认为自己是男人,并穿男人的衣服,并喜欢按女人的方式生活。他们认为“肯定是上帝把我的性别搞错了”。这种倒错心理往往往终身难改,他们发展下去就要求做性别更换手术,即男子切去阴茎、阴囊并做人工阴道;女人就人造阴茎。现在,世界进行这种手术的人数以万计。据报道,我国首例性别重塑手术于一九九二年七月在北医大附属三院获得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男女性器官内部互换手术。这两位变性手术者都是大学生,一位刚跨出校门,一位尚未毕业,他们都是自幼起就喜欢按异性的方式打扮自己,虽多次挨骂,但仍不改悔,经鉴定都患有“易性癖”的精神疾病。他们都强烈要求作更换性别手术。经过手术,使两个年轻人都改变了从前的性别。
若在幼年时的性社会化过程中发生障碍,以及没有认清性别标志,那么就有可能产生这种变态的心理。
, http://www.100md.com
(二)学习性角色规范
性角色规范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性角色出现,而社会对不同的性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例如,男孩子要勇敢坚强,女孩子要文静淑雅;丈夫应主要承担养家的责任,保护妻子,妻子要管理家务、孩子、体贴丈夫等等,个人只有按此实行,才能和社会达到和谐一致。
性角色的规范是从幼儿开始就点点滴滴地灌输而逐渐形成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对他(她)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其性角色而加以赞许和批评。孩子从赞许或批评中逐渐懂得了怎样做才符合自己的性角色规范。例如,男孩子比较顽皮,摸爬滚打,喜欢舞枪弄棒,大人们就说:“这孩子以后准能当个将军”,若女孩子顽皮,到处爬上爬下,大人们就要说:“怎么一点也不象女孩子,疯疯癫癫的”。同时,姓名、服装、玩具都有性角色的区别。男孩的名字多用“勇、虎、强”等,女孩的名字多用“丽、红、云”等,这也明显地反映出对不同的性角色的期待。另外,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性角色的区别。一般对男孩子给他们买枪炮、车等玩具,培养他们坚强勇敢的性格;而对女孩子则给买娃娃、花等玩具,培养她们文静贤淑的性格。所以,性角色的规范同父母的教育和他们所期待的理想性角色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 http://www.100md.com
性角色规范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我们传统文化要求男子坚强、勇敢、豪爽,女孩子应该文静、贤淑、体贴。男人如果粉脂气太重,女人气,就会遭非议,许多人不欣赏银幕上的“奶油小生”,原因就在于此。而对女子若有点男子气,人们还是接受的,说她很“泼辣”,“能干”,但如果太过分,也不好了,走路大摇大摆,吃饭狼吞虎咽,人们见了也会摇头。但是,现在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那些受社会因素影响的性角色规范也发生变化了。虽然这种变化不为所有的人所接受,但是,它的发展正越来越冲击着传统文化对性角色的要求。比如,女子举重、女子健美等一些体育活动的发展。
(三)建立与成年人的同化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他们会产生“要象大人一样”的愿望,这种愿望会导致他们对同性家长或同性的所崇拜的人物进行“认同”,也就是说,被他“认同”的人“同化”,这种同化作用也就是对他人的特征的吸收,可以促使男孩向“男子汉”、“丈夫”、“父亲”的方向发展,女孩向“女强人”、“贤妻良母”方向发展。
, 百拇医药
促成性角色“同化”的最重要机制在于发现相似性。当孩子在发现自己与父亲或母亲有某种一致性,就趋向获得这种他所欣赏的品质。对这种一致性,孩子可以从父母的体形、外貌、风度、能力等方面发现,也可以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比如,大人教育孩子:“要象爸爸那样坚强”,“男子汉不要动不动就哭”等等。如果孩子对同性家长的某种品质特别欣赏,为了提高自己,他将加倍努力地寻求和家长一致,同时,也促进了他向同性成人的“同化”。
应该说明的是,幼儿的同化作用并不只是对父亲或者母亲,而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不过有所侧重。目前人们认为,儿童和父亲、母亲同时发生“同化”作用,吸取双方各自优点,也就是说无论男、女都应具有双性气质,既具有男子坚强、勇敢、果断等优良吕质,又具有女子细致、温柔、体贴等优良气质,这才是最全面的。因此,父母对和童性角色的正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对性角色的情感倾向
性角色的情感倾向是指一个人对那些和性别相联系的活动所持的态度和偏好。比如,男孩对电视、电影中打仗、枪炮特别感兴趣,女孩对花卉、布娃娃等特别感兴趣等等。
, http://www.100md.com
这种情感倾向在一生中可以有多次变化。例如,一个女孩在幼小时与男孩、女孩一起玩耍,到六、七岁以后就只和女孩玩,和男孩的界限分得很清楚。据研究发现,无论怎样,三岁左右的孩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角色情感倾向了。这种情感倾向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决定于个人因素。如果一个人的秉性和素质都适应于某种性别的规范,那么,就越趋于这些规范,喜欢它并朝它的方向发展。例如,好动的孩子就喜欢好动的事情,好静的孩子就喜欢好静的事情。
其次,决定于“同化”作用,孩子越欣赏某种性别的家长,就起趋向于按其方式行动。这种“同化”作用不仅有父母,也有他们欣赏的英雄人物或崇拜的人。
再有决定于环境因素。环境对某一性角色有种种评价和暗示,这对性角色倾向性影响也很大。例如,社会上较普遍地存在重男轻女现象,这就形成了某些女孩的自卑心理,据统计,一百个男孩中只有一个想做女孩,而75%以上的女孩愿改性做男孩。环境因素中还有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电影、电视中性角色的形象,当孩子缺乏正确的情感倾向时,往往不加区别地模仿,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就需要大人们及早地发现,并予以纠正。
, 百拇医药
三、儿童期常见的几个性心理问题
儿童期是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是性心理发展的“潜伏期”。这一阶段,儿童由于“恋父(母)情绪”受到阻碍或挫折,性欲得不到满足,于是,寻找新的对象,通常是同龄,同性别的朋友。他们对自己是男性或女性有强烈的自觉,认为和异性在一起是可耻的事,甚至对异性双亲也有厌恶之感。此期儿童性别意识强,同时对异性的好奇心开始增强,很想自己探索性的秘密。由于这种性心理的存在,相应出现了一些性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一个人整个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产生影响,严重的可导致成年后性变态心理。
(一)儿童手淫
儿童手淫最早发生在婴幼儿阶段,有学者观察发现,一周岁的男孩或女孩就有手淫行为,且可达到性高潮。在以后儿童的发育中,儿童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反复手淫。从父母表情、态度中,儿童往往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因而时常偷偷进行。儿童期手淫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大部分成年人在儿童期都有过手淫,这无需惊讶,它对身体也无大伤害。然而,对待手淫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作用于儿童心理上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手淫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态度正确,处理方式得当,可使儿童性心理健康地发展。一旦失之偏颇,儿童性心理就有可能会走上偏常发展的道路,影响整个心理健康地发展。例如,早年儿童的过分手淫起着强化性欲的作用,使得性欲亢进,而社会对此行为的唯一处理就是禁止,这种无意识的性本能自发要求与社会意识制约之间产生的矛盾,将成为持久而强烈的心理冲突的根源,如果这种矛盾得不到正确疏导,将造成各种心理障碍,产生多疑、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和自责自罪等。另一方面,儿童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受传统的性意识的影响,手淫可能使他们自身不洁感,使他们自我形象和自尊心严重受损,引起羞辱、自卑、沮丧、离群和孤僻。正象我们看到的,有些中学生,由于从小过分手淫,到了青春期后,性欲强化,又无正确指导,心理冲突日趋加深。有的整天忧心忡忡,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下降,社会生活退缩;有的甚至采取一种对自身和社会最不负责任的消极自我摆脱方式,自暴自弃,摒弃社会伦理道德,甘愿堕落,成为性犯罪者。
, http://www.100md.com
(二)性身份和性角色的认同障碍
一般说来,儿童期的认知水平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性的自我识别能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角色,接受性角色的要求。但有些父母不管孩子的真实性别是什么,硬要按照自己的性别愿望打扮孩子,结果影响了儿童的性别行为和对自己性别的心理选择,引起性角色认同障碍。久而久之,造成性角色的混乱,性心理的倒错。在对同性恋的病因分析中发现,多数同性恋者均有过在儿童期扮演异性角色的体验,他们体验到的是异性心理状态,对同性感兴趣,对异性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对儿童性角色的要求和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自身的性身份,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培养儿童性角色。
(三)不适当的性接触
异性儿童之间进行的性游戏,尽管在儿童期很少,但确实存在。儿童期具有幼稚好奇、模仿、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的天性。他们对性器官和性交往的认识既新奇又浮浅和朦胧,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亲吻,爱抚,但却不懂得其中的涵义,这种不适当的性接触和性体验本身并无多大危害,但如果不被正确引导,或被大人打骂,惩罚或大人抱着视而不见的态度,就有可能导致他们长成后的性恋态,如窥阴癖、露阴癖等。严重影响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 百拇医药
(四)儿童与父母不恰当亲近关系引起的性心理障碍
父母与儿童之间应该有一定的亲近行为:如抚摩、亲吻、搂抱等。这样的行为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对儿童的性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是有益的,过少与过分的亲近都会有损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吸吮口欲或皮肤爱抚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可以引起婴儿情绪方面的障碍,表现为经常哭闹、睡眠减少、不愿与人接触等。而这些情绪方面的障碍常常伴随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如呼吸、心律的改变、胃肠道机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如果上述情况反复出现,则可形成条件反射而巩固下来,在以后的生活变化中或其他的心理刺激的激发下,很容易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疾病的形成或恶化,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哮喘、甲亢和消化道溃疡等。再如过分的亲近使得儿童长大以后,一旦缺少一点爱,就会表现出胆小怕事、焦虑、感到失去安全感,并试图以孩子气式的方式缓解这种恐惧。儿童期摆脱不了对父母的性吸引,成长以后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弗洛伊德认为成年期的神经症往往是由于儿童期与父母关系不正常形成的症结而引起的。因此,父母应正确引导孩子并使其摆正这种关系。,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