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服用中药 > 信息
编号:48624
热水瓶“煎”中药疗效低
http://www.100md.com
     近来,我国江南部分省市中,兴起了一股“热水瓶煎药”的热潮。患者把中药放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焖浸一夜(多在10小时左右),第二天开始饮用。这种方便型的煎药法,对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常规煎药法究竟孰优孰劣,笔者曾在实验室中作过一些试验。

    选择了5种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含生物碱的黄连、含黄酮的槐米、含甾体的甘草、含挥发油的艾叶、干姜)进行了煎煮法和热水瓶法有效成分溶出量的比较。结果表明:煎煮对非挥发性物质的溶出明显优于热水瓶法,而对挥发性物质的溶出,则热水瓶法略好一些。

    热水瓶法对非挥发性物质,诸如盐酸小檗碱、芦丁、甘草酸等难以溶出。其原因可能有两点;1、沸水冲入热水瓶时,生药外层组织细胞骤然受高热冲击,会立刻凝固、紧缩,尤其是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道不可逆性的变体层,阻碍了水分的渗入,组织内部的成分也难以渗出;2、热水瓶法的物理过程正好和煎煮法相反。后者是先用冷水浸软药材,使水分大量进入组织内部,然后加温,在沸点时可保持10分钟以上。而前者则开始便使药物处于高热,而后渐渐冷却。

    据测定,沸水冲入热水瓶后3分钟水温使已下降至97℃,10小时后热水瓶中的水温仅为82℃左右,若封闭不好的热水瓶则水温会降至更低。在这种水温中,一般成分较难溶出。即使沸水刚冲入时可少量溶出,随水温降低则可能又形成沉淀而析出。热水瓶法可以保留一定的挥发性成分,似乎也有一定的优点。其实常规的煎煮法中对挥发性类物质常采用“后煎”、“冲服”等方法来克服之。(摘自《浙江日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