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http://www.100md.com
《中医基础理论》
曾遇一位在精神病院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界友人来找我,他苦笑着对我说,半年来他左手三、四、五指掌处有异样感觉,似麻似疼。曾去找他那些在大医院从事西医内科、神经科、皮肤科、骨科的当年医学院同学咨询过,有的说颈椎问题,有的说尺神经异常,有的说神经末梢与皮肤营养不良,还有的说骨与腕掌关节病变,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摄片等检查难以确定,不知何故?试问中医作何解释?有何妙法?询得症情,并细察舌脉后,我顺口说了一句:“气血不和”。建议他不妨用些中药饮片,泡茶代饮,试服数日。过了多日,偶遇该君,他笑着对我说,你的“气血不和”说,我难以接受;但服用药茶后,症状倒真的缓解了不少。你建议的药中,哪一味是专治手麻的?我如实而答,中医本没有专治手麻的药,我建议你饮的药茶,是调整全身气血的。该君似乎对这种解释更显惊诧。其实,这里正体现着中西医学观念的一大差异:注重整体和偏好于具体结构。
几乎所有介绍中医的书中,都把“整体观念”视为中医学的最大特点。果真如此吗?那又何谓“整体观念”?怎样理解才算比较确切?为什么会造成中西医学的这些差异?对这些作些剖析是颇为有趣的。
, 百拇医药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联系着的统一整体。在组织结构上,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在生命活动中必然受到整体的调控与制约。并且,各个脏腑之间也通过经络、气血等,相互联通、相互影响。因此,整个人体被认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与之相为表里,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起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等全身组织,从而构成的统一整体。不仅结构上如此,另一方面,维持人体基本机能活动的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分布运行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之间,互根互用、协调制约地完成着人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物质上的同一性加强着这种整体联系。尤其重要的是,不仅人的生理结构与物质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也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和协调制约的。“形神合一”就是指人的正常生理与心理机能的有机融合。而心理的失调往往可导致多种躯体疾病,故七情失节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病因之一。
对于人的整体性的把握使中医学家能辩证地看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除了研究不同脏腑组织各自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外,常更注重观察各个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探讨在疾病过程中,局部的病理变化与全身脏腑、气血间的传变影响。例如在诊断上,舌诊、脉诊之所以成为中医诊疗手段的特色,就是因为舌与脉和全身脏腑机能状态紧密联系,其不同改变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情况。中医理论认为: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连属,“查诸脏腑图,脾、肝、肺、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临证验舌法》)。通过察舌按脉可以判断内在的病变部位与全身的寒热虚实,这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古人在这方面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病因诊断上,中医学更注重局部病变与全身脏腑组织的关系,而非简单地责之于局部。所谓“治病必求其本”就是将局部病变放在个体心身合一的整体背景下考察,找出致病的内在根源,并在治疗时从局部到整体共同考虑,往往可获得较为长久而稳定的治疗效果。前述的手麻例案,就是一个典型。
, http://www.100md.com
不仅个体自身内在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里恰好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外界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明显或潜在地影响到人的身心活动,使人时刻处于与环境的互相沟通交流之中。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的一切生理活动、新陈代谢均受制于或依赖于自然环境,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节气的改变等都调控着人的机能活动。例如,春天阳气升发,而人体也会表现出气血趋于体表,新陈代谢加快,寸口脉(指通常中医腕后切脉处)浮大有力等的适应性征象。不同的委节气候特点,使患病及病理变化也常有着很强的季节性。总之,人的一切机能活动都是在自然、社会环境里发生的,并时刻适应着环境的变化,以使两者趋于和谐一致。这些,体现着人与外界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中医理论常归纳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它也是整体观念的体现。
由此,可以概括地说,所谓“整体观念”,是强调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时,须注意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包括自身内部所具有的及该事物与他事物间所具有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运用探索人及其健康、疾病问题,就成其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说,所谓特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我有你无的,或我典型你不明显的特征。因此,把整体观念视作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潜台词就是西医学不具备这一点。事实果真如此吗?有许多人对此愤愤不平,似有必要作些分析:
简单地说西医学不重视或没有整体观念,显然太武断,有欠公允。不仅历史上《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有重视整体观的思想火花,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命题更是垂训几千年的永恒真谛;即使进入20世纪后,神经说、体液说和塞里的“应激学说”等都或显或隐地体现着或支持着整体观。前述的那位手麻的精神科医师就曾被一位西医内科医师告知有可能是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手麻,这其间也不只是局部就事论事,自有整体观的成分存在。
然而,就此认定西医学同样强调整体,似乎也嫌勉强,难以令人信服。因为临床上西医医师的确习惯于从具体病变部位或某个局部立论,展开诊治活动。像前述的手麻各从某一局部着眼,以叶障目的,实属普遍情况。渐进性耳聋、耳鸣总认为是耳的锐变,不受中医影响,绝不会说这是“肾”虚之表现;舌尖红、复发性口疮就是舌红和口的病变,不会联系到“心”或全身;视物昏花等眼疾就是眼疾;偏头痛就是偏头痛,或局部血管痉挛、或局部肌肉病变,或局部神经异常,……总之,这也是种传统,或者说倾向。我们暂先不评价其长短优劣,而来看看何以形成这种传统的。
, http://www.100md.com
前已述及,古希腊的某些哲贤也很重视整体。然而,古罗马的盖伦着重于解剖研究,且取得斐然成就,把西方医学的航向调整在立足解剖结构的局部实体上。文艺复兴后,原子论昌盛,弄清人体的结构特点成为医学中所有代表性研究的最主要特点,可以说近代医学正是一步一步建立在对人体构造的具体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而限于当时的条件,要弄清人体的构造,只能进行静态的、相对凝固的、局部的研究。诚如恩格期在《反杜林论》中所言:“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这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过程,它既帮助西方医学建构了严格立足于构造特点的近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但同时又给这个体系烙上了只重视局部凝固了的结构或细小部件,却淡漠于广泛整体的、动态的联系和变化的深刻印记,以致出现了诸如《人是机械》之类的名著和时髦一时的流行观点。现代西医师们也许会对“人是机械”之说嗤之以鼻,但它所代表的那种根深蒂固的,只注重局部细节构造的传统,却犹如形影随身,一直影响着西文医界人士。就像著名的未来学家、美国的托夫勒为普列戈津的《从混沌到有序》一书作序时第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一些部分。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这正是与整体观念完全异趣的另一种传统。
, http://www.100md.com
医学涉及人的健康与疾病等极其的复杂的生命机理,借助“拆零”的局部结构研究,确能揭示出不少相关的机理。可惜,它又是有所欠缺或“失真”的。因此,进入本世纪以来,西方医学在继续精致地进行“拆零”的同时,也开始萌发出一种新的倾向:日趋强调须注重生命过程中广泛存在着的种种联系:包括结构上、功能上、代谢上、神经方面、体液方面、免疫方面,乃致心身之间和内在机能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等等。这种倾向可以看作是对旧有传统(包括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的一种“复旧”。它虽然仅处于萌发和发展早期,仅体现在一些学说或不少的研究进展中,尚未成为西医学学科共同体的普遍信念和他们诊疗活动时自觉的行为取向,但由于它依托了精致的“拆零”,故有可能在更扎实的根基上取得关于生命等问题认识的一系列的重大进展。然而,不管怎么说,在这些方面,现在医学俯下身来,认真廉虚地聆听一下《黄帝内经》作者们的教诲,是会大有启发和收益的。, http://www.100md.com
几乎所有介绍中医的书中,都把“整体观念”视为中医学的最大特点。果真如此吗?那又何谓“整体观念”?怎样理解才算比较确切?为什么会造成中西医学的这些差异?对这些作些剖析是颇为有趣的。
, 百拇医药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联系着的统一整体。在组织结构上,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在生命活动中必然受到整体的调控与制约。并且,各个脏腑之间也通过经络、气血等,相互联通、相互影响。因此,整个人体被认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与之相为表里,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起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等全身组织,从而构成的统一整体。不仅结构上如此,另一方面,维持人体基本机能活动的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分布运行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之间,互根互用、协调制约地完成着人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物质上的同一性加强着这种整体联系。尤其重要的是,不仅人的生理结构与物质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也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和协调制约的。“形神合一”就是指人的正常生理与心理机能的有机融合。而心理的失调往往可导致多种躯体疾病,故七情失节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病因之一。
对于人的整体性的把握使中医学家能辩证地看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除了研究不同脏腑组织各自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外,常更注重观察各个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探讨在疾病过程中,局部的病理变化与全身脏腑、气血间的传变影响。例如在诊断上,舌诊、脉诊之所以成为中医诊疗手段的特色,就是因为舌与脉和全身脏腑机能状态紧密联系,其不同改变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情况。中医理论认为: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连属,“查诸脏腑图,脾、肝、肺、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临证验舌法》)。通过察舌按脉可以判断内在的病变部位与全身的寒热虚实,这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古人在这方面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病因诊断上,中医学更注重局部病变与全身脏腑组织的关系,而非简单地责之于局部。所谓“治病必求其本”就是将局部病变放在个体心身合一的整体背景下考察,找出致病的内在根源,并在治疗时从局部到整体共同考虑,往往可获得较为长久而稳定的治疗效果。前述的手麻例案,就是一个典型。
, http://www.100md.com
不仅个体自身内在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里恰好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外界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明显或潜在地影响到人的身心活动,使人时刻处于与环境的互相沟通交流之中。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的一切生理活动、新陈代谢均受制于或依赖于自然环境,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节气的改变等都调控着人的机能活动。例如,春天阳气升发,而人体也会表现出气血趋于体表,新陈代谢加快,寸口脉(指通常中医腕后切脉处)浮大有力等的适应性征象。不同的委节气候特点,使患病及病理变化也常有着很强的季节性。总之,人的一切机能活动都是在自然、社会环境里发生的,并时刻适应着环境的变化,以使两者趋于和谐一致。这些,体现着人与外界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中医理论常归纳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它也是整体观念的体现。
由此,可以概括地说,所谓“整体观念”,是强调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时,须注意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包括自身内部所具有的及该事物与他事物间所具有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运用探索人及其健康、疾病问题,就成其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说,所谓特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我有你无的,或我典型你不明显的特征。因此,把整体观念视作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潜台词就是西医学不具备这一点。事实果真如此吗?有许多人对此愤愤不平,似有必要作些分析:
简单地说西医学不重视或没有整体观念,显然太武断,有欠公允。不仅历史上《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有重视整体观的思想火花,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命题更是垂训几千年的永恒真谛;即使进入20世纪后,神经说、体液说和塞里的“应激学说”等都或显或隐地体现着或支持着整体观。前述的那位手麻的精神科医师就曾被一位西医内科医师告知有可能是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手麻,这其间也不只是局部就事论事,自有整体观的成分存在。
然而,就此认定西医学同样强调整体,似乎也嫌勉强,难以令人信服。因为临床上西医医师的确习惯于从具体病变部位或某个局部立论,展开诊治活动。像前述的手麻各从某一局部着眼,以叶障目的,实属普遍情况。渐进性耳聋、耳鸣总认为是耳的锐变,不受中医影响,绝不会说这是“肾”虚之表现;舌尖红、复发性口疮就是舌红和口的病变,不会联系到“心”或全身;视物昏花等眼疾就是眼疾;偏头痛就是偏头痛,或局部血管痉挛、或局部肌肉病变,或局部神经异常,……总之,这也是种传统,或者说倾向。我们暂先不评价其长短优劣,而来看看何以形成这种传统的。
, http://www.100md.com
前已述及,古希腊的某些哲贤也很重视整体。然而,古罗马的盖伦着重于解剖研究,且取得斐然成就,把西方医学的航向调整在立足解剖结构的局部实体上。文艺复兴后,原子论昌盛,弄清人体的结构特点成为医学中所有代表性研究的最主要特点,可以说近代医学正是一步一步建立在对人体构造的具体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而限于当时的条件,要弄清人体的构造,只能进行静态的、相对凝固的、局部的研究。诚如恩格期在《反杜林论》中所言:“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这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过程,它既帮助西方医学建构了严格立足于构造特点的近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但同时又给这个体系烙上了只重视局部凝固了的结构或细小部件,却淡漠于广泛整体的、动态的联系和变化的深刻印记,以致出现了诸如《人是机械》之类的名著和时髦一时的流行观点。现代西医师们也许会对“人是机械”之说嗤之以鼻,但它所代表的那种根深蒂固的,只注重局部细节构造的传统,却犹如形影随身,一直影响着西文医界人士。就像著名的未来学家、美国的托夫勒为普列戈津的《从混沌到有序》一书作序时第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一些部分。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这正是与整体观念完全异趣的另一种传统。
, http://www.100md.com
医学涉及人的健康与疾病等极其的复杂的生命机理,借助“拆零”的局部结构研究,确能揭示出不少相关的机理。可惜,它又是有所欠缺或“失真”的。因此,进入本世纪以来,西方医学在继续精致地进行“拆零”的同时,也开始萌发出一种新的倾向:日趋强调须注重生命过程中广泛存在着的种种联系:包括结构上、功能上、代谢上、神经方面、体液方面、免疫方面,乃致心身之间和内在机能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等等。这种倾向可以看作是对旧有传统(包括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的一种“复旧”。它虽然仅处于萌发和发展早期,仅体现在一些学说或不少的研究进展中,尚未成为西医学学科共同体的普遍信念和他们诊疗活动时自觉的行为取向,但由于它依托了精致的“拆零”,故有可能在更扎实的根基上取得关于生命等问题认识的一系列的重大进展。然而,不管怎么说,在这些方面,现在医学俯下身来,认真廉虚地聆听一下《黄帝内经》作者们的教诲,是会大有启发和收益的。,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药业版 > 医疗器械 > 医械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