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9705
导师型 先要当个好玩伴(心理生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3日 《生命时报》 2006.06.13
     俄罗斯有一部电影,叫《回归》,讲的是两个男孩,一直和妈妈生活。忽然有一天,失踪了12年的父亲回来了。从那一刻开始,父亲就以一个男人的标准,来要求和培养自己的儿子。然后,借助一次“探险旅行”,父亲展开了若干他认为儿子们必须要上的课程,比如暴力、服从等。

    影片中的父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导师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导师型父亲的作用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先从正面进行分析,孩子从刚出生到2岁之间,通常和母亲比较亲近。2岁以后,他就开始想找人玩耍了,父亲的介入使他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这时候,父亲以一个玩伴的角色出现,他可以陪孩子一起嬉笑打闹。而渐渐地,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的角色也由玩伴变成了导师,但是,由于父子之间已经有了亲密的关系做基础,此时再进行任何说教,孩子都会乐于接受了。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工作中也容易与人沟通,并且习惯用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开头提到的那部影片中的父亲,则是一个反面例子。在孩子最需要父亲介入的时候,他因为工作忙或是以其他事情为由主动放弃了。于是,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这个位置是缺失的,那么以后父亲再对孩子进行说教和呵斥,他就会很不服,“在我小的时候,你没有管我,凭什么现在才来说我,早干嘛去了!”孩子的态度惹恼了父亲,一个恶性循环就会在父子之间展开。当孩子步入职场后,就容易对上司产生敌意,并且常常会在工作中感到不满。

    所以,作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比如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臭骂,你可以告诉他:“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事,……但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个故事总比那些冠冕堂皇的道理让孩子乐于接受,哪怕这个故事是你自己杜撰出来的也无所谓。, 百拇医药(北京阳光华仁心理咨询师 宋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