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9351
死亡观念期待革新(特邀专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8日 《生命时报》 2006.07.18
死亡观念期待革新(特邀专家)
死亡观念期待革新(特邀专家)
死亡观念期待革新(特邀专家)

     每个人都需要临终关怀,让患者没有痛苦地走完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崔以泰:中国临终关怀之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徐勤:中国老年学学会理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人口统计调查室主任

    2005年重阳节前夕,北京某临终关怀医院为老人添置了精神治疗的新玩意——一辆黄包车,老人喜笑颜开。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临终关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说熟悉,是因为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名词;说陌生,是因为对它了解很深入、接受过相关服务的人太少。

    实际上,临终关怀是随着对弥留阶段人群生活质量的关注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尽量没有痛苦、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尤其是那些在疾病中走向死亡的人,他们最需要专业临终关怀。但是,目前我国每年有约750万人死亡,其中80%的死因是慢性病,不少人在缺乏意义的治疗中离开了人世。而在我国超过1.3亿的60岁以上老人中,80%的人没有自理能力,不得不由家属照料,由此造成的家庭负担之大可以想见。

    一方面是对临终关怀的不重视,另一方面却是它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专家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临终关怀之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以泰,以及中国老年学学会理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人口统计调查室主任徐勤。

    什么是临终关怀

    问:临终关怀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徐勤:临终关怀主要针对濒死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