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战胜结肠癌(抗癌明星)
就诊日记帮助治疗
“红披素装北肿楼,而立庆典恰逢秋。医患携手登阅台,人才成果双丰收。回首天使德韵路,后浪正推前浪走。理化生物三剑客,临床科研争上游。硬件点击创新路,延年康复人常有。化疗歌疗敞心扉,中西合璧同携手。癌症再不是顽疾,自信白寿九十九。泼墨挥毫记今日,敢续太白将进酒。宝典康复纳新曲,满目青山踏绿洲。”
不是什么文学鸿儒的惊世之作,也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只是一名癌症患者最普通不过的真切感受。或许在文学家的眼中,连平仄押韵都不太规范,可就是那一份信手拈来的乐观与豪情,就足以让大多数人为之汗颜。
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一篇诗作会出自一位晚期结肠癌患者之手。作者王学明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一名退休职工,1994年,在他被诊断为结肠癌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忧愁’”。
“不是没有经历过紧张和害怕,刚开始治疗的那段日子,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思想上一片混乱,总想着: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了啊……治疗这么痛苦,还不如早点翘辫子拉倒呢……”可是,在动完第一次手术后,主刀医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黄信孚教授告诉他状况尚好时,信心一下子就来了。“可能是我天生乐观的性格使然,当黄教授告诉我手术很成功时,我想没有问题了,我觉得自己一定能战胜肿瘤。”
奇迹果然发生了,在度过“5年生存率”这个槛之后,王学明顺利地迎来了和肿瘤搏击的第12个年头。在9月2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举行的康复患者座谈会上,回顾长期以来的抗癌经历,提及为什么能和肿瘤“相处甚欢”,王学明觉得,除了拥有“能战胜癌症”的信念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和医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
“医患要配合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真正做起来还真的挺困难。首先是病人,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坚信他们能够治好你的病,才能从被动求医到主动配合治疗。”王学明说,必须和医生建立一种知心朋友的关系。“12年来,我始终把黄教授当作无话不说的朋友,不仅让他随时了解我的病情发展,还让他熟悉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王学明的家里,至今珍藏着一本当年就诊时记录病情的日记本。“一般来说,总是大夫问什么,病人答什么。开始治疗时,我也是一样,可是有一天黄教授突然对我说‘病在你自己身上,如果连你都说不清,我们医生怎么治呢’,就是这样一句话,促成了日记本的诞生。”后来,在王学明的诊疗过程中,本子一直伴随着他,每周治疗的情况、身体状态、生活内容都在其中做了详细记录,医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成为非常宝贵的确定治疗方案的参考,在以后的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今,王学明已经退休,写诗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主题。“我知道自己是一个病人,可是我坚信,只要按规律生活、治病,不要说一个12年,就算再来一个、两个,我也一样能活。”, http://www.100md.com(王 伦)
“红披素装北肿楼,而立庆典恰逢秋。医患携手登阅台,人才成果双丰收。回首天使德韵路,后浪正推前浪走。理化生物三剑客,临床科研争上游。硬件点击创新路,延年康复人常有。化疗歌疗敞心扉,中西合璧同携手。癌症再不是顽疾,自信白寿九十九。泼墨挥毫记今日,敢续太白将进酒。宝典康复纳新曲,满目青山踏绿洲。”
不是什么文学鸿儒的惊世之作,也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只是一名癌症患者最普通不过的真切感受。或许在文学家的眼中,连平仄押韵都不太规范,可就是那一份信手拈来的乐观与豪情,就足以让大多数人为之汗颜。
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一篇诗作会出自一位晚期结肠癌患者之手。作者王学明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一名退休职工,1994年,在他被诊断为结肠癌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忧愁’”。
“不是没有经历过紧张和害怕,刚开始治疗的那段日子,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思想上一片混乱,总想着: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了啊……治疗这么痛苦,还不如早点翘辫子拉倒呢……”可是,在动完第一次手术后,主刀医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黄信孚教授告诉他状况尚好时,信心一下子就来了。“可能是我天生乐观的性格使然,当黄教授告诉我手术很成功时,我想没有问题了,我觉得自己一定能战胜肿瘤。”
奇迹果然发生了,在度过“5年生存率”这个槛之后,王学明顺利地迎来了和肿瘤搏击的第12个年头。在9月2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举行的康复患者座谈会上,回顾长期以来的抗癌经历,提及为什么能和肿瘤“相处甚欢”,王学明觉得,除了拥有“能战胜癌症”的信念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和医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
“医患要配合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真正做起来还真的挺困难。首先是病人,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坚信他们能够治好你的病,才能从被动求医到主动配合治疗。”王学明说,必须和医生建立一种知心朋友的关系。“12年来,我始终把黄教授当作无话不说的朋友,不仅让他随时了解我的病情发展,还让他熟悉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王学明的家里,至今珍藏着一本当年就诊时记录病情的日记本。“一般来说,总是大夫问什么,病人答什么。开始治疗时,我也是一样,可是有一天黄教授突然对我说‘病在你自己身上,如果连你都说不清,我们医生怎么治呢’,就是这样一句话,促成了日记本的诞生。”后来,在王学明的诊疗过程中,本子一直伴随着他,每周治疗的情况、身体状态、生活内容都在其中做了详细记录,医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成为非常宝贵的确定治疗方案的参考,在以后的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今,王学明已经退休,写诗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主题。“我知道自己是一个病人,可是我坚信,只要按规律生活、治病,不要说一个12年,就算再来一个、两个,我也一样能活。”, http://www.100md.com(王 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