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993969
合理搭配治疗药物 让慢性病人安全过冬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7日 医药经济报
     初冬来临,天气骤然变冷,一些喜爱寒冷的慢性病都“溜”了出来。好在我们还能合理搭配治疗药物——

    抗心衰的“四套马车”

    老张是一个老高血压+心衰患者,每到冬天气候变冷时,老张就会发病。由于天冷,血管就会收缩,血压随之增高,心脏负荷加大,导致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痉挛,也会使原本因粥样硬化而狭窄的血管变得更加狭窄,从而造成心绞痛、加重心衰。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四套马车”为: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

    利尿剂适应于伴有水肿的慢性心衰病人,起效较快,分为排钾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两大类,前者有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后者有螺内酯、氨苯蝶啶等。乡村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时要注意:①排钾利尿剂应与保钾利尿剂合用,以防发生高血钾或低血钾;②用药应因人而异,如尿酸升高的病人应少用或不用氢氯噻嗪;③定期让病人检查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对于慢性心衰病人非常重要,循证医学证明,长期服用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特别是长效制剂,如苯那普利、雷米普利等,一般由半量用起,逐渐增加剂量,如合并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者禁用。但应注意,有的患者服用后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如咳嗽。

    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的治疗。过去的医学研究认为该类药物应禁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但循证医学试验对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病人从小剂量(6.25毫克)开始用药,如病情继续保持稳定,2周后增加剂量,直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病人可以改善心衰、提高生存率。因为该类药物要在病人服用2~3个月后才能逐渐改善心功能,所以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有耐心,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坚持用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途停药,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副作用,医生和患者都应谨慎。

    洋地黄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元老”级药物,能够控制心率、增加心脏收缩力,从而改善症状,尤其对较快的心房颤动疗效更佳。不少病人认为洋地黄有一定的毒性而不敢服用,其实它价格便宜、疗效突出,只要遵照医嘱,不和钙剂合用,一般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抗脂膜炎的“四大金刚”

    如今时代不同了,农村的爱美女性比比皆是。虽然已是初冬季节,但好多年轻女娃都穿着短裙、短外套,真是美丽“冻”人啊。前几天,爱美的小王姑娘就是因为穿得太少受凉了,在大腿、臀部等部位出现了约杏核大小的紫红色硬结。硬结处表皮呈紫红色,伴有轻度的痒感和疼痛感,有的地方已经出现溃破。她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脂膜炎。

    患了脂膜炎,有“四大金刚”出动:退热及减少血栓素产生的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及生物制剂霉酚酸酯。

    “四大金刚”中,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退热及减少血栓素A2的产生,常用剂量为 300~600毫克,每天4~6次,不得超过4克/天,餐时或餐后服用,3~5天后才能明显见效,一般在2~4周内达到最大的抗炎作用。但有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出血性疾病与哮喘者应禁用阿司匹林,孕妇也应慎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在病情急性加重时可选用,常用剂量为40~60毫克/天,可一次或分2~3次服用,当症状缓解后2周逐渐减量。凡有病毒感染、消化性溃疡、肝功能不全、皮肤霉菌感染或结核病患者应禁用。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能竞争性地抑制嘌呤的合成,从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其常用剂量为50~100毫克/天,可一次或分2次服用,最好先按1毫克/公斤/天,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5毫克/公斤/天,连用6~8周。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药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严重白细胞减少症,对肝、肾及血液均有一定的毒性,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霉酚酸酯是从青霉属分离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能有效地抑制一磷酸肌苷脱氢酶的活性,使淋巴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从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其常用剂量为1.5克/天,分3次服用,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克/天。霉酚酸酯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白细胞减少、头痛、虚弱、尿道感染、腿部抽筋或疼痛、皮疹、肝功能异常以及与免疫功能抑制有关的感染、脓毒症,还可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低血钾等。

    对在急性炎症期或有高热的脂膜炎患者,一般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明显疗效。对全身系统损害患者,特别是重症病例,可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2种免疫抑制剂,并根据内脏受累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抗类风湿的“四大天王”

    大多数农村风湿性疾病患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到冬天便苦不堪言,活动不便影响了生产劳动和出行,也使他们的生活态度变得很不自信。比如老黄,多年的类风湿性疾病让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身体上的痛苦加上精神压力,使他常感觉生不如死。幸亏抗类风湿“四大天王”出手相救,才使他获得新生,它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药物和生物制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一般中、小剂量用于退热止痛,大剂量用于抗炎。因为作用快,该类药被用作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一线药。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类药不能根治炎症,也不能防止骨破坏,并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副作用,所以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控制剂量,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主要影响糖和蛋白代谢,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它主要通过改变炎性细胞功能,诱导淋巴细胞凋谢,多途径、多位点、多步骤地起作用。选择糖皮质激素,因人而异寻找合适的剂量,并且逐渐减药,防止反跳,直到最低的维持量最为重要。此外,糖皮质激素一般禁用于活动性消化道溃疡、严重高血压、精神病、糖尿病、骨质疏松、青光眼等病症,以免发生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毒副作用,或加重原有病情。

    改变病情药物应当尽早使用,以防脏器损伤及关节破坏。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可以应用甲强龙,炎症性关节痛可以应用金制剂、雷公藤、白芍总苷、青藤碱等药物,但这些药物突出的副作用有骨髓抑制、消化道损害、性腺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应积极预防。

    生物制剂抗TNFα-拮抗剂及其单克隆抗体已在我国进行治疗验证。TNFα-拮抗剂在风湿病的作用有降低血清急性期蛋白、调节众多的炎症细胞因子、减少血管的生成、降低大部分病人疾病活动性,与甲氨喋呤等联合应用可防止骨结构破坏,但是并无根治疾病作用,只能暂时控制病情。 (■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