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7569
一出生就做健康记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日 《生命时报》 2007.01.02
一出生就做健康记录
一出生就做健康记录

     喝奶时间、次数,睡眠时间、习惯都是记录重点

    “你家宝宝有系统完整的健康档案吗?”近日,《生命时报》记者接连询问了许多家有3岁以下孩子的年轻父母们,可得到的回应基本都是摇头,还有家长疑惑地反问:“需要吗?”

    “当然需要!”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早期发展中心的闫琦主任说,孩子出生的头3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健康档案,让他们得到专业的喂养指导和护理,将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保障。

    建档追踪婴幼儿健康状况

    据了解,在美国,早在1997年就已经提出了从出生第一天就开始的婴儿教育计划。并且,只要婴儿一出生,就要建立起一个数据库,记录下他所有的健康情况,以作为日后健康检查的参考。

    而在我国,这方面却几乎是个空白。闫主任说,国内0—3岁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散居在家中,由长辈或保姆照顾。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专业养育知识,很难准确判断孩子的营养状况是否良好,神经运动、感知的发育是否正常等。这时,就更需要由儿科医生来对孩子的早期发育进行跟踪检查,给出指导意见了。建立0—3岁婴幼儿健康档案的意义也就在于此了。
, 百拇医药
    个体化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在门诊,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家长都是带着“想知道孩子现在发育得怎么样”、“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和改进”这样的问题而来的。显然,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发育状况。然而,以往每年只有4次的集中检查却无法满足家长的这种需求——医生缺乏与家长的交流,也不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每次检查只能按照“一刀切”的标准草草了事。

    闫主任说,如果能够建立起孩子的健康档案,结果就会不一样了。儿童健康早期发展中心的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建立起的档案主要是从婴儿出生后42天起,其内容包括心肺、神经系统的全身检查结果,以及一系列的化验结果。此外,医生还会针对其结果进行专业评价,有病的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在案;没病的,则要指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方式科学喂养。

    一般来说,孩子在某些阶段会有其重点的检查项目,不管是否有问题,这些检查的结果都将一一记录在案。
, 百拇医药
    出生后42天以内要及时做眼保健检查。除了可以检查眼睛的功能发育,也可筛查先天性白内障、鼻泪管不通等症。

    出生后4个月做一次智力筛查。这段时间是神经系统发育较为完善的阶段,此时做检测,可以发现孩子的智力发育是否存在问题。

    婴儿在8个月做专门的口腔检查。口腔保健知识是从孕期就该普及的,但在8个月时,婴儿开始长牙,最好做个检查,以确定牙齿生长正常。

    在家记录生活细节

    就目前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给0—3岁的婴幼儿建立健康档案。所以,家长就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了。

    平时在家,家长可以把孩子的饮食、睡眠、二便等生活细节记录下来。如喝奶量、次数,喝完后有没有漱口,什么时候添加的辅食等;孩子的睡眠时间长短,习惯好不好,有没有含着乳头或抱在怀里入睡这些坏习惯;关于二便,则可以记录每天的次数、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定时等。

    记录时,应该是越细越好,因为这些细节在体检及与专业医师沟通时,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料。闫主任说,她在临床中就常常看到一些家长非常细心,甚至还画了曲线图来表述,这些都是在专业医师评价孩子发育状况时十分重要的数据。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样,家长们还应加强与儿科医生的联系,定期去医院体检,由他们做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百拇医药(吴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