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4701
无车日宣示环保理念(焦点热评)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5日 《生命时报》 2007.09.25
无车日宣示环保理念(焦点热评)

     一位市民在“无车出行,从我做起”的条幅上签名。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这个源自西方的“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优待”了。据报道,今年的“无车日”活动有108个城市参加,近八成市民愿意支持。其地域之广,策划之细,人数之众,热情之高,不知道是否绝后,我想可能是空前的。

    “无车日”原本诞生于1998年的法国;一年后,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无车日”活动;2000年,“无车日”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据统计,截至2006年,全世界已有37个国家近1500个城镇参与其中,使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无车日”。

    而在我国,10年前,我们对这个节日可谓知之甚少,不少人甚至闻所未闻。因为那个时候,我国的私家车少之又少,难以驶入寻常百姓家,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几乎天天都是“无车日”,天天都在“绿色出行”,当然也犯不着去设什么“无车日”。而现在,“无车日”终于在我们这里也成了一个重要“节日”。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确实发展了,许多人圆了“汽车梦”,我们也终于“现代化”了一把。

    但不能否认,我们的环保观念不够强也是事实。这样的“现代化”步伐,显然过快了一点。拥挤的路面交通、糟糕的空气质量,甚至看不到繁星的夜空……恐怕都与汽车数量的激增不无关系。

    建设部在发起这次活动时,就曾明确提出“城市应该是人的城市,而不是车的城市。”所以当务之急,是探索解决办法,而“无车日”大小也算一剂药方。据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

    仅从这些数字看来,一日无车之举还真能为环保作出些贡献。可是仔细想来,一年内,如果仅仅倡导一日无车,就意味着其他360多天依然照旧,这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如果比起直冲云霄的滚滚浓烟、直排江河的污黑废水,这一天的数据则更显得微不足道。

    那么天天“无车日”如何?显然不现实。我虽不敢说“弃车徒步”是文明的倒退,至少,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汽车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是不能够轻易抹杀的。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拓宽了人类的生存时空,古人在进京赶考途中花费的时间,足够我们周游世界了,所以有时我觉得,现代物质文明让我们“活”得比古人不止长了一辈子。

    因此,我们现在反思汽车带来的副作用,并不是打算把它看作敌人,我们也不指望用一天的无车换来朗朗的晴天。应该说,“无车日”的初衷抑或意义,更多的是让国人正确看待汽车这个文明产物,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每一个人为环保、节能善小而为。我相信,只有每个中国人头脑里都绷紧一根环保之弦,在生活工作中身体力行地为此努力,才能真正拥有一片蓝天。

    (作者为《长江日报》评论员), 百拇医药(廖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