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9722
观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6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9.26
     到底有多少人看不起病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 刘远立

    必须弄清楚: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人看不起病?哪些人看不起病?没有对这些基本情况客观和准确地把握,就无法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际成效作出科学的评价。

    看不起病的人群应当包括3类:没有医疗保障的穷人,已经发生因病致贫的家庭,潜在因病致贫的家庭。

    目前国际上“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的测算方法只包括了已经因病致贫的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医疗服务支出大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0%~40%,世界银行的标准是医疗支出大于家庭总支出的10%。依据2003年中国城市的调查(凭借居民自报)数据统计,大概有8.77%的居民是WHO标准中的看不起病的人群,25.7%的人达不到世界银行的标准。

    但现有方法只关注已经发生因病致贫的人群而没有覆盖到另外两类,建议要将“预期医疗支出可以造成因病致贫”的因素也放入测算中。2003年1.8亿中国人看不起病,而对于这些人群,按照城市和农村分开调查发现,在城市没有医疗保障的人是有保障的人的两倍,而在农村有保障和无保障的比例接近。因而认为,与农村相比,全民医保对城市看不起病的人群的效果会更好。全民医保政策要将这一现象考虑其中,否则新农合的建立未必能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
, 百拇医药
    要实现看病不贵,由4个变量决定:增加收入、降低医疗价格、减少就医需求和提高保障。医疗保障的“面”和“包”将影响实际和潜在的“因病致贫”人数。当服务包“保大病不保小病”的时候,潜在的致贫率将上升,因为国民可能把小病拖成大病。而当服务包“保小病不保大病”的时候,国民的就医需求一下子得以释放,但大病致病的可能性将上升。因此在制定医疗保障制度的时候需要兼顾平衡长期和短期利益,兼顾实际和潜在的因病致贫率。

    提高商业保险的作用

    ■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 梁涛

    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一样,是构成整个体系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各项制度在筹资途径、覆盖人群、保障程度、运行机制等方面各具特点,实现各制度之间相互衔接、互有补充才能保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

    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一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在公共卫生领域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除此之外的医疗保障需求通过发挥市场机制,通过商业保险解决。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机制,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作用。
, 百拇医药
    可以运用保险经算技术和风险管控经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运用商业保险平台和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并且拓宽筹资渠道。从国际经验上看,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实施对企业和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将有利于健康保险的发展。医疗费用控制风险是全球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面对的共同难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需要切实加强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的制约机制,建立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协调合作机制,并且加强数据共享。

    卫生筹资结构战略性规划

    ■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左学金

    在我国迄今为止的医疗卫生改革中,缺少对卫生筹资为题的战略思考和目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自费的比例过高,财政和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比例偏低。我国在商业健康保险领域不发达,基本上是个人自掏腰包。

    在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建立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社会保险计划,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大,难以用一个保险计划来统一这样的客观现实。但各种保险的缴费率与保险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与鼓励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社会流动之间又产生了矛盾。

    卫生筹资的战略性研究和规划,相关的重要变量应该包括卫生总经费占GDP的比重,公共筹资和个人筹资所占的比重,城乡卫生经费比率。建议未来5年卫生总经费占GDP比重每年增加0.1%,2010年达到5.3%;个人筹资比例不断下降,从目前的50%下降到2010年的33%左右;城乡人均卫生经费支出的比率从目前的4.2下降到2010年的2.5。“我国财政、城乡社会保险和个人承担的卫生费用的测算”表明,这一建议目标完全可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