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9605
国医的道路与梦想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8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9.28
     这段时间,对于全球范围内的中医药界同仁来说,日子并不平静,甚至值得兴奋。

    9月初,全世界药学大会暨国际药学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全球80多个国家130多个团体会员出席这次盛会;9月下旬,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广州召开,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专家在这次为期3天的大会上,切磋技艺。而就在一个多月之前,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传出的一则消息也吸引了诸多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眼球,据了解,扶正化瘀片已正式通过美国FDA的审批程序,免试Ⅰ期临床直接进入Ⅱ期临床研究。

    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振奋人心的呢?“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几千年来,中医药承载国人对健康的渴望与追求,她从最初的技艺成长为艺术,从艺术演绎为一种独具东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延绵至今。

    然而,她曾经是不幸的,在北洋政府“中西医难以兼采”的犹豫中,终被排除在当时的教育体系之外;在“破四旧”的日子里,许多老中医被批斗,中医古籍被焚烧……
, http://www.100md.com
    几番风吹雨送,吹落一时的愚昧与疯狂,送走了狭隘的傲慢与偏见。如今的中医药事业,犹如走出泥淖的蛟龙,带着大浪淘洗后的自信迈出时代的废墟。“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医药正以自强不息之魂魄、厚德载物之胸怀,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

    在现代语境下寻找未来

    古人行医,一般采取前店后作坊的工作方式,医生甚至要亲手开垦荒地种植草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不分家。但是,多少年来,中药的传统剂型无外乎散、丸、膏、丹、汤、酒这几种,缺点就是人所诟病的量大、体积大、粗糙等,“良药苦口利于病”就是关于中药的常见描述。对于我们的祖宗而言,服药是个极其痛苦的过程,而且有的药物对器皿、火候以及服用的时辰都有着古里古怪的要求。

    于是,滴丸就出现了,这种建立在固体分散法原理上的剂型,将一些难溶性液体药物或挥发油与水溶性固体基质加热熔融,形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后,趁热滴在另一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再迅速冷却,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滴丸就形成了。中药在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就是复方丹参滴丸,光看它的名字就体现出了剂型的独特。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栗原博介绍说,复方丹参滴丸水溶性高,可在口腔内迅速溶解,起效时间优于片剂6倍,血药浓度在20分钟内就能达到峰值。这种剂型不仅从技术上保证了药物的高效,而且简化了中药的包装与重量,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让外国患者接受。滴丸,缩短了中药与国际水平差距的有效途径,被誉为药物发展史上的一道靓丽的彩虹。
, 百拇医药
    除了滴丸,中药在剂型上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粉针工艺本身并非新工艺,但用到中药注射剂中却是创新,随着双黄连粉针的问世,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就进入了新水平,它有效地解决了贮存中的稳定性问题。比如,传统的薄膜包衣是糖衣,其缺点显而易见:制作工艺时间长,废物料容易崩解,体内吸收慢,这些问题也制约了中药作用的发挥。而近年来采用的薄膜包衣技术或工艺,则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因为这种新型的制药工艺可把聚合物溶液成分散液均匀涂在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及微丸剂等固体制剂表面,形成完整的薄膜层。

    诚然,中药在制剂方面即使有了如此进展,但是要与国际接轨还存在一些问题。当然,事情不总是那么悲观,就在最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以“专利许可”的方式与英国植物制药公司签订了一种新型中药的合作协议,为饱受海外争议的中药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化之路。

    据了解,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将向植物制药公司转让相关技术,后者获得该药的独占许可权,负责临床研究及在海外的开发上市。“这是中国首次将中药知识产权授权给国际公司,标志着中国在药物研究水平及研究规范等方面已逐步获得国际认可,是向中药国际化迈出的可喜的一步。”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孙建中说。而英国植物制药公司的负责人则说,由海外公司来进行中药的临床研究和市场推广,将有助于增加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信任度。他认为,该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数据为产品的国际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广东省中医院原副院长禤国维认为,医药产业最大的特点是产业的高度专利依赖性和垄断性,而中药和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英国植物制药公司的合作来看,一些研究机构对中药的创新有着强烈的专利保护意识。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一位负责人向媒体透露说,在该药物开发初期,军事医学科学院就申请了该药的国内专利,并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潜在市场申请了国外专利,从而形成了围绕药物制备方法、新用途、衍生物等的专利保护网。

    传统医药现代化进程中,除了以往体制或意识形态内的障碍,一些“突然事件”也多少对传统医药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烦。如当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复方芦荟胶囊事件以及“洋中药入室”事件等等,这些或是恶意炒作,或是因沟通不畅引起的误读,再或者以讹传讹,让热爱中医药的人开始保持理性,否认传统医药者更是增添了攻击的砝码。这样的不利因素也在提醒着政府:如何加强中医的现代化研究、如何客观认识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全世界的语境下介绍中医药等等,这才是中医药本身需要解决的关键所在。
, 百拇医药
    可见,中药的现代化征途充满艰辛;不过,有的“神奇”中药已不再满足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渴望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展拳脚。据悉,国内有不少中药已经获得FDA Ⅱ期临床试验的资格,虽然最后的试验还没有结果,但毕竟中药群体遥望FDA的年代已经远去。

    揣着“成人达己”的梦想

    在中医理论方面,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中医不仅仅是中医本身的需要,而是把其提高到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战略高度来重视。中医几千年的“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等原创性思维已经引起各国医学专家的关注,在他们理解了中医精髓以后,惊奇地发现,原来中医在更为遥远的年代就确立了更为人性化的医学模式,就是今天所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国内,中医药研究以往总是缺席“国家级”的医学科研奖励,这个尴尬境遇直到2004年才算结束——

, http://www.100md.com     由陈可冀和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项目,以冠心病为研究重点和突破口,历经40多年,从中医理论、临床、现代科学基础及药物等方面对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临床疗效上,该项目显示了巨大的优势:首创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冠心病,使疗效由70%提高到88%;该团队创立了“血瘀证”诊断标准和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后者已被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推广;首创以活血化瘀防治介入治疗冠脉再狭窄及心绞痛复发,使两者的复发率下降了50%,超过国际水平。这个课题所取得的系列成果还包括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新药30余种,其中有10多种已获准临床应用。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这项研究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居于国际领先水平,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对传统中医理论进行全方位现代研究的成功模式,该项目获得了目前为止中医药成果的唯一一个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昭示着中医药将传统的继承与融汇新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医药研究的新境界。
, 百拇医药
    2005年,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传统医学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名为“益气升陷法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与研究”的课题,通过对2000例病毒性心肌炎证候分类及演变规律的研究,首次提出并证实临床上大气下陷证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证候,首次提出咽中拘急或心前坠胀是病毒性心肌炎大气下陷证的证候特征。当然,该课题所取得的成就还不止这些,最有意义的是,该研究阐明了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升陷法治疗的机理是逐渐清除柯萨奇病毒核酸,发送心肌内形成的持续感染状态,通过抑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殖、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防止疾病向慢性期乃至心肌病演变。这一系列的成果足以说明,当传统医学插上现代医学的翅膀以后,便飞出了经验医学的禁锢,在新鲜血液的涌动下,有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中医诊断学方面,“中医瘟疫研究及其方法体系构建”与“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于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拿“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来说,“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是该研究团队首先创立的络病研究的理论框架,官方评价认为,这项研究开辟了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新学术领域,提高了疑难病的防治水平,带动了创新药物研发,促进了学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种选用中药通络药物改善络脉病变的独特治疗方法,是传统医学在现代化语境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 http://www.100md.com
    陈可冀院士告诉记者,继承和发扬中医,不是熟背大量汤歌和熟悉全身的穴位就了事,而是批判地继承,一定要通过现代医学实践去完善、丰富中医理论。提到中医的现代化进展,陈可冀院士说,要综合当代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以及信息科学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中医所用,为中医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记者手记

    让医学

    回归爱的本身

    ■刘景峰

    传统医药学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前段时间,还有人声称要废除中医,认为中医理论是一派胡言,而事实上,中医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人认为这是中医在向现代医学妥协,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医本身发展需求决定的,因为即使在西医未进入中国之前,从远古走来的中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 http://www.100md.com
    “医学是一门充满同情心的艺术,在为病人解除痛苦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有门户之见,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为病人服务。”在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一位来自丹麦的专家这样说。

    致力于中医基础研究的吕爱平教授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曾在2004年进行全国性的社会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超过91.21%的医务工作者认为要实行中西医结合,71.2%的患者最喜欢中西医结合疗法。而一组来自美国的调查显示,有50%~75%的民众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各种形式的补充或替代医学,有意思的是,他们并不告诉医生,原因是医生和患者对替代医学在认识上有很大差距。

    这里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中西医结合,另一个是整合医学,两者看上去差别不大,但是细微区别还是有的。新方法引入、多学科结合,是传统医学这些年来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国内,中西医结合逐渐从一种治疗思路成为学科的代名词。中西医结合之所以能独立于传统医学与西医,原因很明显,中西医所倡导的“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和方法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也就是说在实际临床中,辨证诊断和辨病诊断相结合,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所得出的微观结论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不仅促进了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规范化,也丰富和发展了西医内涵。
, 百拇医药
    我们可以把整合医学看作中西医结合的另一种称谓,仔细品味又不尽然,中西医结合更像是一种方法论的客观描述,而整合医学的概念就显得很丰富。有国内学者认为,整合医学主要是从宏观上,从整体上,从功能上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在看待局部问题时,是把这个局部问题放在整体的框架下看待的,即局部不脱离整体;在看待整体问题时,是把这个整体问题放在多个局部之上看待的,即整体包含局部。

    在国外学者眼中,整合医学并不是中西医结合的国外叫法,而是在以西医为主要方法的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替代医学手法的积极作用,而替代医学不光指中医手段(针灸、刮痧、推拿、按摩等),还包括西方社会流传下来的自然疗法,如瑜珈、香薰疗法等。基于此,也有学者提出了综合疗法这个概念,因为西医正面临着其他医学手段的挑战,在医学领域,需要一个崭新的系统建立起来,应用公认可靠的方法来指导临床实践。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中西医结合、整合医学还是综合医学,并不是完全没有争议的,但是这种建立在胸怀宽广前提下的争论值得尊敬,因为真理总是愈辩愈明,只要是各种学说互敞心扉,不再以疾病为中心,也不再单纯以某个患者个体为中心,而是把人类的健康作为呵护对象,又有什么不好呢?, 百拇医药(刘景峰 钟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