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9617
热爱!洋徒弟的中医情结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8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9.28
热爱!洋徒弟的中医情结
热爱!洋徒弟的中医情结
热爱!洋徒弟的中医情结

     1

    2

    3

    图一:

    近日,来自也门、喀麦隆等34个国家的70名外国医务人员来到山西省学习中医技术,他们将在山西中医学院接受包括针灸、推拿等内容的中医技术培训。近年来,实用的中医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外医学界的重视,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图为8月31日,在山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一名外国学员在医生的指导下实践针灸技术。(燕雁 摄)

    图二、三:

    来自名城之都巴黎的法国E.F.C.A.M针推班的13位洋医师抵达昆明,他们是通过朋友和网络的途径,慕名拜在著名中医吕光荣教授门下,专程学习中医临床、针灸和推拿的,自费短期学习近20天。这13位洋学生年龄最小的29岁,最大的45岁,都已在法国学习针灸推拿3年以上。中医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机缘,但更多的是西医无法替代的中医实效,使得这帮洋帅哥美女们成为中医“传教士”中的一员。 图为两名法国洋医在认真学习针灸。(梓华 摄)
, 百拇医药
    九月下旬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的留学生楼,记者采访了3位年轻的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东方人,学的专业,都是中医学。

    韩国女生: 用韩语来背方歌

    沈智罗一进门,就弯着腰连声说“不好意思我迟到了”。这带着洋腔的普通话表明她不是中国人,事实上,她是韩国人,秀气的脸庞,大大的眼睛,韩国女孩的特质,较为明显。

    秀气文弱的沈智罗,自中学时开始便不在韩国读书,初中去了加拿大,高中去了美国,大学来了中国。在记者采访她时,她笑着说:“我妈妈不喜欢我所以叫我到处去留学。”

    但是,沈智罗来中国最初选择的不是中医,而是学中文。

    “我在中大(中山大学)学了一年中文”,沈智罗用不算流畅的中文表达着,“我妈妈是医生,选择大学的时候我本来想去日本,但妈妈让我来中国学中医,我不愿意,因为我觉得,如果要学中医,我为什么不在韩国学韩医。所以我虽然来了中国,但选的是中文。”
, 百拇医药
    起初,小沈觉得学中文很有意思,从汉语拼音学起,到认字读文章,还要自己写文章。但是慢慢的单纯学中文却让小沈觉得“越来越没有意思”,就想着换个专业。在中大念中文系一年级的时候,小沈做家庭教师,教一个孩子英语,正好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师,也是一名中医。他建议小沈学中医,小沈想起妈妈当初的建议,遂决定转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中医。

    2005年,沈智罗来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中医学系。

    基本上,中医学院的学生一二年级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大三的时候才开始学一些应用课程。学习了一年中文的沈智罗,在语言和文字上仍然存有很大的障碍,上课她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也理解不了老师的一些中文意思,只好死命地抄笔记课后用功。学中医的学生都要背方歌,小沈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她是用韩语来背方歌的,但考试的时候,又不会用中文写了。所以考试成绩一直不是很好。

    关于学习,小沈认为老师的引导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大二时讲《伤寒论》的老师对我很好,上课的时候,我迟到了他会点名,很有耐心的指导我学习,他课也讲得很好,所以我对《伤寒论》的兴趣特别大,考试成绩也比其他科好一些。”沈智罗清亮的眼睛看着记者说。

    在广州读书四年,小沈已经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比较适应,由于在广州的同学比较多,分布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她有时间就会在各个大学串门,暑假的时候还和同学去新疆和四川旅行,感受中国的秀丽风光。

    小沈告诉记者,在韩国有很多韩医机构,其实就是发源于中医的。但是韩国设有中医专业的大学很少,也很难考进。所以目前大三的她决定,读完中医学本科五年的教育之后,继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

    加籍女生: 借生病偷师学艺

    初见关文,实在不像留学生,一副中国女孩的模样,居然还讲着一口流利的粤语!记者猜测这是一个来自华裔家庭的留学生。
, 百拇医药
    事实很快就清楚了,关文一家原本就是广州人,只是在她读完高中之后全家移民加拿大。所以关文其实是加拿大籍的华人,广州话那么“熟口”,就毫不为奇了。

    关文与沈智罗同班,在采访的时候,沈智罗曾遇到不能理解记者所讲的中文的情况,关文就用英语或更容易理解的中文告诉她。这是个乐于沟通的爽朗女生。

    关文告诉记者,她读完高中之后全家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她虽然没有继续读大学,却也上了不少培训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十几年,什么都干的,旅行社职员,牙医诊所学徒,还在餐馆打过工。”在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关文笑着说这是“赚快钱”。

    加拿大是中医比较流行的国家,关文说,在温哥华,中医很受欢迎,针灸疗法和药材铺都很Popular。移民不断地进去,中医药人才也越来越多。正是这样的发展态势让关文看到了中医的前景,遂决定回国学习中医。“妈妈是医生,非常支持我。”
, 百拇医药
    三年前,关文回到了离开十多年的广州,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开始了中医的学习。

    虽然母语是中文,可是毕竟离开了十几年,关文坦言“中文很多忘记了,很多会讲不会写”。她的办法是查字典。

    往往留学生的学习,第一年很关键,虽然他们的学习更多的出于兴趣,但如果这一年他们没有被真正引入门,可能就会逐渐失去兴趣了。沈智罗学习了一年中文而改学中医,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因为曾在中国生活学习过十几年,关文的第一年的入门其实比其他留学生要更容易,她至今还能背100多首方歌,而且知道每个方对什么病,而不是像大部分留学生一样,考完试就把方歌还给了老师。

    学了两年的基础理论,大三的关文和沈智罗已经开始了一些中医临床课程的学习,例如针灸、中医内科和诊断学基础等。她们平时有什么不舒服,也会找老师开药,借生病偷师学艺。
, http://www.100md.com
    在有空时,关文喜欢到广州上下九一带跑,因为这一带药材店比较多,附近就是清平药材专业市场,到这些地方,她可以辨认药材,看中成药是怎么配方的。

    比较活跃的关文加入了学校的笛箫会,还经常参加学生组织举办的活动,看起来她非常enjoy在大学的时光,而且可以在学业和师生关系上应对自如。

    “我的愿望是毕业后回加拿大进行中医执业,让加拿大更多的人获益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服务。”关文说。

    澳籍班长: 给人看病三四年了

    “是呀,大五了,明年就毕业了,毕业也就失业了。”小邓笑着说。

    小邓叫邓耀邦,25岁,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中医学专业大五年级的学生,祖籍在香港,很早的时候就全家移民澳洲了。

    短短三个小时的接触和交谈,记者发现小邓是个喜欢思考、领悟能力也比较好的学生。小邓告诉记者,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看中学课本,读中学时就开始看《科学》杂志,一直坚持到今天。
, http://www.100md.com
    令人惊讶的是,年纪轻轻的小邓居然已经拥有不少香港病人了,“我已经给人看病三四年了,练气功也有六七年了。”这句话轻描淡写地从他的口中说出来,但眼神却是认真的。

    现在大五的他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实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拜个好的内科名师。

    科学迷爱上中医

    邓耀邦在香港念小学,两年的中学预科和五年的中学则在英国的学校度过。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小邓喜欢科学,经常找一些自然科学的书来看,还喜欢琢磨。

    从小到大,我就不相信课本,不相信老师。小学四年级我开始看中学的课本,中学的时候开始看《科学》杂志,对物理、生物、化学都很感兴趣。

    读中学预科时有一年暑假我回香港,遇到一个很厉害的中医,他在针灸、骨科和气功方面很出名,正是他让我对中医的哲学和应用产生了兴趣。后来在英国读中学时,我也喜欢关注海外关于中医的报道以及研究气功之类的中医疗法,英国的博物馆有关中国文化的展览,我都会跑去看。同时,我保持了对物理、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视野逐渐放宽。
, http://www.100md.com
    2003选择大学的时候,我已决定要学医,但其实我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走化学、生物学的方向,就是学习西医;另外一种是报读量子医学,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学习医学。但那个时候我对气功很痴迷,加上看到中医在世界各地传播,所以最终选择了来中国学中医。

    很意外成为班长

    2003年,不会讲普通话的邓耀邦来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在那一年,从小就几乎没做过学生高层的他被老师点名做班长,至今仍然是国际学院03级中医学系的最高首领。

    很意外就做了班长。

    一开始我站在台上,用中文讲,但是没人听得懂。

    因为我在香港长大,会讲粤语但是不会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来到这里才学的。那些台湾来的同学会讲普通话,也听得懂老师的意思,所以我跟他们学了很多。
, http://www.100md.com
    班长的角色意味着我要主动去接触不同的人,了解同学不同的要求,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也负起沟通者的责任。因为当时比较年轻,说话也比较直接,所以一开始与老师的沟通有些问题。例如,有一个老师是从湖南来的,口音比较重,我们的中文本来就很差,老师这样口音我们就更加听不懂了,于是他讲课时我们不专心,结果老师发脾气,问班长是谁。于是我就站起来实话实说,老师你的口音很重啊,我们听不懂。

    还有在课堂上,我们留学生喜欢不懂就问,还问到底,这种学习方式中国的老师也还不是很适应。

    但是今天我做事就比较有条理了,也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

    辅佐病人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面对同一个问题,邓耀邦喜欢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也许正是这种一贯以来的思维模式让他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更为认可。他目前希望拜一个好的老师,对他的中医哲学观和思想方法论做一个梳理,包括气功哲学等,使自己的所学更实用。
, 百拇医药
    中医同一个词汇,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解释。例如虚火,课本上阴阳学说的解释是阴阳失调,阴少阳旺。但是从火神论就把虚火跟相火、命门火都称为坎中之火。比如中医气功的治疗,可以从现代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我喜欢研究和比较,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意思,也更有收获。

    在学校,我喜欢与不同的人沟通,从沟通中学习和进步。我发现,年轻的老师会把你比较固定在书本上,引导到主流上,但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就会启发我们进行发散性的思考。

    在香港和英国,中医很流行。我每年放假回香港,在那里的家人,他们的亲朋好友都会找我看病,所以久而久之,我在熟人圈给人看病和做健康教育也有三四年了,效果还不错。

    现在一附院儿科实习,接触的病种更多了,眼界也大了,方子和药很多都是课本上没有的,加减的量也跟书上说的差很远。

    对于医生的职业,我的理念就是辅佐病人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所以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同等重要。在这方面,中医更具优势。
, 百拇医药
    目前全世界的医学教学模式,制造了大量的普通医生。要做一个精英,就要从这个教育体系出来,又脱离这个规范,所以我觉得我不适合在医院干。

    在西方,不少医生自己从医院出来开诊所,一方面他不用参加医院的轮班,另一方面他将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我的职业理想就是毕业以后自己在香港、澳洲或英国开个诊所,一边行医一边推广中医药,发挥中医的治未病和辨证论治等优势,辅佐我的病人实现他的理想。

    记者手记

    因为中医很有“前途”

    如果对他们的求学道路做一个审视,就会发现这些年轻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周游列国”——澳大利亚籍的邓耀邦在香港出生,后来全家移民到澳洲,他在英国念的中学;韩国女孩沈智罗最想在韩国读书,但是自中学时起就去加拿大和美国留学了;关文祖籍在广州,念完高中之后全家移民加拿大,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她又回来了中国念书。
, 百拇医药
    为什么会学中医?三个留学生首先谈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对中医非常感兴趣;排在其次的理由是,他们确信中医在世界上有发展,在他们所在的国家有空间,所以他们选择了学中医。但是,在国外,比如说澳洲和韩国,大学里边也有中医专业,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来中国而不在留在本国学呢?他们的理由是,中医源自中国,如果要真正学到东西,还是要来中国。

    近年来,外国人来中国学中医已经蔚然成风了,据了解,光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就已经培养了3000多名海外中医人才。资料显示,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7130名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

    这些外国留学生其实大部分是华裔后代,因为在文化背景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感情,信任中医和看好其前景,他们选择了来中国学中医;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真正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带着对中国文化、中医浓厚的兴趣而来,从学汉语拼音开始,啃读一本本医书,这一部分人更多的选择了学习针灸、推拿,因为针灸和推拿在国外最受到推崇。

    洋人的学中医热,一方面与国际上流行的“防病胜于治病”的健康新观念有关,与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同,中医疗法讲究调理、平衡,能够有效防病。另一方面,中医是崇尚自然的疗法,而西医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再者,随着现代疾病谱的改变,国际医学界的一部分人士也觉得单纯用西医的手段治疗一些现代病效果不那么好,所以他们相信如果结合传统医学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不少西医生认可中医的价值,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中医,也印证了这种趋势。(钟可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