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9552
北京双向转诊出新招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医药经济报》 2007.10.01
北京双向转诊出新招

     医疗服务共同体若能在各地的社区广泛推广,将利国利民。

    构筑在“医疗信息与应用整合和共享技术平台”之上,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德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服务共同体”于9月25日正式启动,此举实现了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对部分慢性疾病管理的一体化。

    坐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面前,却能拿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挂号单和预约检查单,自己还没走进医院,健康档案已经被传输到医院对应的门诊科室里,检查的结果又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拿到,必要的时候,全科医生还能通过视频与人民医院的专家对病人进行会诊——从9月25日起,北京市西城区有20余万居民开始享受这样的特殊“待遇”。这种新的诊疗服务模式就是北京市西城区启动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它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让大医院真正“撑”起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腰”。

, http://www.100md.com     医院社区联手

    家住德胜街道的张大妈成为共同体第一个受益者,9月26日,她因为高血压从家门口的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到了人民医院。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转诊她没有在人民医院排长队挂号,而是在全科医生那里就拿到了挂号单,到达人民医院后还有专门的医生接待她。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再也不用经历看病之前的“肠梗阻”,张大妈对此十分满意,不过她不知道,让她受益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已经筹备了一年多,除了拥有强大的信息化平台以外,还有专家为此打造的系统的疾病管理方案。实际上,在张大妈走进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时候,这个管理流程已经启动了。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处钟主任介绍,医疗服务共同体主要针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11种慢性疾病,由人民医院11类疾病专家与全科医生共同组成疾病管理团队,制定统一的接诊程序、检验质控、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慢病管理方案以及康复计划。病人进入社区之后,全科医生只需要按照疾病管理方案中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如果病人病情达到相应的转诊指标,就可以启动转诊程序。人民医院11个对应的慢病科室有专门的社区服务医生,在强大的医疗信息整合系统基础上,社区的病人可以通过全科医生与人民医院的社区服务医生实现一对一,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启动视频会诊。需要转诊的病人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网上预约挂号,挂号单和相应的检查预约单能够实时打印。除了双向转诊之外,检验信息共享、处方共享、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都在医疗服务共同体内部变成了现实。为此,人民医院专门成立了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协调管理中心。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人民医院也将通过各种途径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例如,人民医院每周一次的科室大查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也将参加,医院的专家还将为全科医生讲课,其目的就是提高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服务水平。能够与人民医院一起建立共同体,参与试点的德胜和展览路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然十分高兴,他们对社区的发展很有信心。

    探索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张大妈的此次转诊,标志着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以“医疗信息与应用整合和共享技术平台” 为基础,连接着人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在技术上实现了各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跨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了跨医疗机构的预约与转诊、基本病历资料的信息共享和医生处方的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交互性运营。

    通过这样的共同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依靠人民医院的技术力量和品牌效应,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将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统一到中心医院(大学医院)的标准上来。同时,还能够通过资源共享,降低各医疗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终能够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医疗与健康维护环状管理模式、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和生命周期全程健康维护,实现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
,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北京市科委已经将“基于中心医院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创新模式示范工程”列为重大科技项目,以探索支撑此模式的不同信息化水平建设以及相关政策支撑。该项目期望通过实践试点,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未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全面开展在信息平台建立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并通过对11类社区常见疾病医疗共同体内管理模式的研究,为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提供依据。同时也通过研究和分析新模式下新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示范应用的状况和效果,在选择服务成本核算、效益分配方法、医保给付梯度等关键问题上,为政府制定符合区域医疗卫生实际状况的政策提供依据。

    几个关键问题需注意

    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慢病”为重点,培养、带动专家团队,既可以让社区居民从中获益,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不过,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建立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这对于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是一个较高的门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对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跟进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也是一个考验。
, 百拇医药
    据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董丽萍主任介绍,由于北京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加上此项目得到了北京市和西城区政府的支持,建立这套信息化系统的过程很顺利。但是,对于其他一些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或者政府财力支持不足的地区而言,想要建立类似的信息化系统就有些力不从心。武汉市青山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就表示,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共享大医院的技术力量,社区当然求之不得,但是,他估计建立一套信息系统,首期投入至少需要几十万元,以后的例行维护所需的费用也不小,这对全国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社区卫生工作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要负担起这项工作,没有各项政策的支持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是难以实现的。该负责人还指出,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推行与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双方也必须经过磨合才能找到在共同体中最适合的位置。

    此外,在医疗服务共同体启动仪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提到了5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效益分配的问题,这也是“基于中心医院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创新模式示范工程”项目所要探索解决并且为政府今后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的问题。韩启德指出,要做好医疗服务共同体,需要各方面的团结协助,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会涉及到效益分配的问题,这是个实际问题。他希望,各协作部门能够考虑大局利益,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少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特别是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也表示,除了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以外,他希望人民医院能够选派一些高素质的医生到社区,面对面地辅导培训社区医生。同时还要突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康复治疗,提供一些有效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让社区学会当“上工”,学会治“未病”。, 百拇医药(魏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