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饮食宜与忌
参见附件(32kb)。
道教饮食宜与忌
黄永锋
道教饮食宜忌方面的问题在道教经典《太清道林摄生论·黄帝杂忌法第三》、《养性延命录·食诫篇第二》、《孙真人摄养论》、《四气摄生图》、《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修真秘录》、《混俗颐生录》、《三元延寿参赞书·饮食》、《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有比较多的叙述,内容庞杂,篇幅很大,本文仅就道门一日三餐饮食中基本上为道士共同认可的宜与忌作一番线索比较明朗的整理工作。
食之宜忌。道门认为食前最好先咽气,"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气,咽一两咽乃食,主无病"1。又如,《太清道林摄生论》记载:"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曰送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每欲食,先须送入腹。"2饮食当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陶弘景引青牛道士言:"食不欲过饱,故道士先饥而食也。饮不欲过多,故道士先渴而饮。"3因为在道医看来,"极饥而食且过饱,结积聚。极渴而饮且过多,成痰癖"。4进食之时要注意冷热食顺序,《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甚妙。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进食的时候不要讲话,"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疼痛。5 "食不语",是《论语》中也提倡的,不仅可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也避免了漏食。道门提倡进餐时保持愉悦的心情,"人当食勿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瞋,则令人神惊,夜梦飞扬。6"有条件的还可以"侑食以乐",《混俗颐生录》说:"脾好音乐,丝竹纔闻脾磨,即《周礼》云乐以侑食。"7人们食热食时往往会出汗,道医提醒我们:"凡热食汗出勿荡风,发痓头痛,令人目涩饶睡。8"热食汗出也不能马上去洗脸,"食热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面如虫行。9"食毕当漱口,这是道教徒很注意的一件事,多种道经记载了漱口事项,表明了他们的饮食卫生意识。如《三元延寿参赞书》云:"食毕漱口数过,齿不蛀,口不臭。"10同书又引苏东坡《茶说》云:"除烦去腻,世固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常自修之,辄以浓茶漱口于食后,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者,得茶漱涤,乃不觉脱去,不烦挑剔也。11"陶弘景告诫人们:"食热食讫,勿以醋浆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齿。"12那怎么样漱口才是正确的呢?茅山处士刘词提出:"食热食后不以冷水漱口,食冷食后不以热水漱口。冷热相击,是以多患牙齿疼痛、齿根宣露。13"刘道长的话是有生活实践根据的。道教还提倡食后摩腹和散步。"食了,先以手摩肚数十下,兼仰面呵气二十下,甚消毒食。......食了,必须冲融少时,行三、五十步,使食消化。......食饱不欲速步、走马、登高、涉险,必伤内室。"14食后摩腹和散步,有利于增强肠胃功能,使人体更好的吸收食物营养。但要防止食后激烈运动,这样会造成肠胃炎症。道教反对夜食和饱食。陶弘景引真人言:"人不要夜食,食毕但当行中庭如数里可佳。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15由上述可见,道门于进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程,道士们努力遵循这类规程,力图达致健康长生的愿望。类似的规程在饮用茶酒中也存在。
饮之宜忌。道门对酒的基本态度是:酒可以喝,但不要过多过频。"夫酒少吃即益,多吃即损。少即引气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通荣卫,理气御霜,辟温气。"16饮过量则醉,醉甚而吐,不佳。刘词荟萃前人经验对饮酒过度的危害以及饮酒中当注意的事项有明了通达的论析:
大醉极伤心神,肝浮胆横,又复招风败肾,毁筋腐骨莫过于酒,饱食之后尤宜忌之。夫好酒之人多患肺气兼风,不尔则腰膝疼痛或膀胱冷疼,课一般耳。凡饮后不欲大吐,大吐则肝翻胆竭。肝是胆之府,既竭则胆痿,胆痿则心怯,心怯则多惊悸,夜卧恍惚,尤多健忘,则心神渐散。觉损则服补心丸。凡欲饮酒不欲速,速则冲破肺。肺为五藏之华盖,固不得损。损则多涕洟兼患肺气、肺痿、咳嗽之疾。若患劳气、风疳、五痔人切忌之。若患风人加之药物浸酒,不令甚醉。饮酒后不欲得饮冷水、冷茶,多为酒引入肾藏,为停毒水,即须去之。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疼兼患水肿、消渴、挛躄之疾,皆又斯起。饮后不欲一向卧,须使人回转,不尔浸损膀胱、肠胃,但看酒家屋易坏,此益明矣。不问四时常吃暖酒弥佳。若冬月但杀冷而已,不要苦热,热即伤心肺。......凡空腹,切不宜闻秽恶之物气,及往疾病人家,但饮酒即辟邪毒。......常见人夏月于井中浸酒,冬月即以酥酪和饮之,此为大害,必当入腰膝间为冷症之疾。......饮酒不欲风里坐卧,袒肉,操扇,盖缘毛孔悉开,不欲使风入,风入即令四肢不遂兼风,手足瘫痪等皆由斯得。17
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出,道门中人认为酒可避秽、助药力,适当饮用有益健康,但如果过量,又饮用不当,那危害就很大。所以道门主张:"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气壮神,然不过饮也。"18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道教对酒的态度是科学的。少量饮酒可延缓动脉硬化,预防部分心脏病。大量饮酒损肝,会使心血管疾病大大增加。大量饮酒还会使人发胖,升高甘油三酯并消耗人体维生素B,从而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这对老年人来说,尤为不利。适量得当的原则同样被道教信徒贯彻于饮茶中。刘词引《本草》等书云:"茶饮者,宜热,宜少,不饮尤佳。久食去人脂,令人瘦,下焦虚冷。惟饱食后一二盏不妨。消渴也,饥则尤不宜,令人不眠。同韭食身重。""将盐点茶,引贼入家。恐伤肾也。""饮多,则肺布叶举,气逆上奔。"19
道教经典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20;提倡"稍能于饮食奢欲间消息之,则无枉横之虞也"21。为此,历代道教徒不断总结饮食保健宝贵措施,积极吸纳各个时期中国饮食保健先进经验,摸索出许多饮食宜忌。这些宜与忌经实践证明,其中许多方面是相当有益健康的,仍然值得现今人们取资。
作者简介:黄永锋,哲学博士。男,一九七六年生,福建省仙游县人。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讲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道学研究》人部编辑、中华道学资讯网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文化与当代社会、道教养生学、道教科技思想。联系方式:电子邮件:xueyeweilu@163.com;电话:0592-3808001(H);通讯地址: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哲学系,邮编:361005。
1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46页。
2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32页。
3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46页。
4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750页。
5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34页。
6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33页。
7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720页。
8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35页。
9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47页 ......
道教饮食宜与忌
黄永锋
道教饮食宜忌方面的问题在道教经典《太清道林摄生论·黄帝杂忌法第三》、《养性延命录·食诫篇第二》、《孙真人摄养论》、《四气摄生图》、《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修真秘录》、《混俗颐生录》、《三元延寿参赞书·饮食》、《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有比较多的叙述,内容庞杂,篇幅很大,本文仅就道门一日三餐饮食中基本上为道士共同认可的宜与忌作一番线索比较明朗的整理工作。
食之宜忌。道门认为食前最好先咽气,"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气,咽一两咽乃食,主无病"1。又如,《太清道林摄生论》记载:"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曰送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每欲食,先须送入腹。"2饮食当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陶弘景引青牛道士言:"食不欲过饱,故道士先饥而食也。饮不欲过多,故道士先渴而饮。"3因为在道医看来,"极饥而食且过饱,结积聚。极渴而饮且过多,成痰癖"。4进食之时要注意冷热食顺序,《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甚妙。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进食的时候不要讲话,"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疼痛。5 "食不语",是《论语》中也提倡的,不仅可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也避免了漏食。道门提倡进餐时保持愉悦的心情,"人当食勿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瞋,则令人神惊,夜梦飞扬。6"有条件的还可以"侑食以乐",《混俗颐生录》说:"脾好音乐,丝竹纔闻脾磨,即《周礼》云乐以侑食。"7人们食热食时往往会出汗,道医提醒我们:"凡热食汗出勿荡风,发痓头痛,令人目涩饶睡。8"热食汗出也不能马上去洗脸,"食热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面如虫行。9"食毕当漱口,这是道教徒很注意的一件事,多种道经记载了漱口事项,表明了他们的饮食卫生意识。如《三元延寿参赞书》云:"食毕漱口数过,齿不蛀,口不臭。"10同书又引苏东坡《茶说》云:"除烦去腻,世固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常自修之,辄以浓茶漱口于食后,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者,得茶漱涤,乃不觉脱去,不烦挑剔也。11"陶弘景告诫人们:"食热食讫,勿以醋浆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齿。"12那怎么样漱口才是正确的呢?茅山处士刘词提出:"食热食后不以冷水漱口,食冷食后不以热水漱口。冷热相击,是以多患牙齿疼痛、齿根宣露。13"刘道长的话是有生活实践根据的。道教还提倡食后摩腹和散步。"食了,先以手摩肚数十下,兼仰面呵气二十下,甚消毒食。......食了,必须冲融少时,行三、五十步,使食消化。......食饱不欲速步、走马、登高、涉险,必伤内室。"14食后摩腹和散步,有利于增强肠胃功能,使人体更好的吸收食物营养。但要防止食后激烈运动,这样会造成肠胃炎症。道教反对夜食和饱食。陶弘景引真人言:"人不要夜食,食毕但当行中庭如数里可佳。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15由上述可见,道门于进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程,道士们努力遵循这类规程,力图达致健康长生的愿望。类似的规程在饮用茶酒中也存在。
饮之宜忌。道门对酒的基本态度是:酒可以喝,但不要过多过频。"夫酒少吃即益,多吃即损。少即引气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通荣卫,理气御霜,辟温气。"16饮过量则醉,醉甚而吐,不佳。刘词荟萃前人经验对饮酒过度的危害以及饮酒中当注意的事项有明了通达的论析:
大醉极伤心神,肝浮胆横,又复招风败肾,毁筋腐骨莫过于酒,饱食之后尤宜忌之。夫好酒之人多患肺气兼风,不尔则腰膝疼痛或膀胱冷疼,课一般耳。凡饮后不欲大吐,大吐则肝翻胆竭。肝是胆之府,既竭则胆痿,胆痿则心怯,心怯则多惊悸,夜卧恍惚,尤多健忘,则心神渐散。觉损则服补心丸。凡欲饮酒不欲速,速则冲破肺。肺为五藏之华盖,固不得损。损则多涕洟兼患肺气、肺痿、咳嗽之疾。若患劳气、风疳、五痔人切忌之。若患风人加之药物浸酒,不令甚醉。饮酒后不欲得饮冷水、冷茶,多为酒引入肾藏,为停毒水,即须去之。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疼兼患水肿、消渴、挛躄之疾,皆又斯起。饮后不欲一向卧,须使人回转,不尔浸损膀胱、肠胃,但看酒家屋易坏,此益明矣。不问四时常吃暖酒弥佳。若冬月但杀冷而已,不要苦热,热即伤心肺。......凡空腹,切不宜闻秽恶之物气,及往疾病人家,但饮酒即辟邪毒。......常见人夏月于井中浸酒,冬月即以酥酪和饮之,此为大害,必当入腰膝间为冷症之疾。......饮酒不欲风里坐卧,袒肉,操扇,盖缘毛孔悉开,不欲使风入,风入即令四肢不遂兼风,手足瘫痪等皆由斯得。17
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出,道门中人认为酒可避秽、助药力,适当饮用有益健康,但如果过量,又饮用不当,那危害就很大。所以道门主张:"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气壮神,然不过饮也。"18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道教对酒的态度是科学的。少量饮酒可延缓动脉硬化,预防部分心脏病。大量饮酒损肝,会使心血管疾病大大增加。大量饮酒还会使人发胖,升高甘油三酯并消耗人体维生素B,从而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这对老年人来说,尤为不利。适量得当的原则同样被道教信徒贯彻于饮茶中。刘词引《本草》等书云:"茶饮者,宜热,宜少,不饮尤佳。久食去人脂,令人瘦,下焦虚冷。惟饱食后一二盏不妨。消渴也,饥则尤不宜,令人不眠。同韭食身重。""将盐点茶,引贼入家。恐伤肾也。""饮多,则肺布叶举,气逆上奔。"19
道教经典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20;提倡"稍能于饮食奢欲间消息之,则无枉横之虞也"21。为此,历代道教徒不断总结饮食保健宝贵措施,积极吸纳各个时期中国饮食保健先进经验,摸索出许多饮食宜忌。这些宜与忌经实践证明,其中许多方面是相当有益健康的,仍然值得现今人们取资。
作者简介:黄永锋,哲学博士。男,一九七六年生,福建省仙游县人。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讲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道学研究》人部编辑、中华道学资讯网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文化与当代社会、道教养生学、道教科技思想。联系方式:电子邮件:xueyeweilu@163.com;电话:0592-3808001(H);通讯地址: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哲学系,邮编:361005。
1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46页。
2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32页。
3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46页。
4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750页。
5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34页。
6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33页。
7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720页。
8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35页。
9 张继禹:《中华道藏》第23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47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