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道地论概要
作者:胡世林
摘要 在比较世界传统药物学基础上提出道地药材思想是中药学重大特色之一;在药材研究思路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种内生物多样性和品质评价极为迫切;通过文献研究和白芷、丹皮、牛膝、花椒、艾叶及龙骨的实验研究,提出现代道地论的三个组成部分: 古典的、现代科学和道地性评价。
主题词 中药学 历史 中药产地
道地药材的学术思想是《内经》“天人相应”理论的延伸,动、植、矿物药材的形成无不依赖于环境(地质背景、土壤、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生物圈和驯化技术等)。故唐新修本草》有句至理名言:“离其本土,则质词而效异”。〔1〕于是我们不妨把从《神农本草经》到清末本草所反复论述的道地观〔2〕概括为“无药相应”。通过初步比较民族药物(Ethnopharmacology)研究,未见于希腊、埃及、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家(地区)的著名传统医药学中,故应视为我国本草学的一大精华,但是如不进行现代科学的研究而使之发扬光大,就有可能当成一种“迷信思想”而加以摒弃。
, http://www.100md.com
本世纪以来,中药材研究思路大体上沿着以下方向进行:按照新缘关系和分类学知识去扩大资源;调查整理混乱(淆)品种、代用品、习用品的现状及其鉴别;加工炮制经验和工艺的调查研究;有效成分和品质评价;药理活性和安全性评价。直到90年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也基本上没有考虑产地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因此认为药材道地性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或是薄弱环节。农、林、地质部门意识到名特产品与产地有密切关系。但多从农业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背景一个因素去探讨成因或关系。由于环境因素是极为复杂的,所谓道地也不仅只是无机元素,故作者在进行药材道地性研究课题时并不把重点放在成因和原理的探讨上,而是从药材产品的形态学、生态学、化学、光谱学方面去比较不同产地的异同,个别还进行了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比较,发现白芷和牛膝的野生种的根不能作中药白芷和牛膝用,即道地性不仅表示优劣,有时也存在真伪问题。在大量文献研究、产地调查、形态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代道地论”对保证和提高药材质量,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信誉的极端重要性,其社会效益、学术水平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兹简介如下。
, 百拇医药
现代道地论是天地生相关学科的集合体,同时还涉及文史哲内容,进行科学研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继承古人道地思想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和升华的结果。
1 文献研究
1.1 主流本草关于道地的论述〔2〕
1.2 二十六史各道、州、府、郡进贡药材史料;
1.3 历代地理总志、方志关于道地药材的记述,这是本草学中的一项空白,而天文、地震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从这类史料中获益,并有整理文献出版〔3,4〕,表1是对《元和郡县志》等5种主要古籍的初步整理结果,且多有进贡或出产的详尽地理位置、数量、特征等记载,相当于提供了模式资料,对物种考证和历史资源极富参考价值;
1.4 清宫医案〔5〕中道地药材资料的整理,发现处方用名体现道地或特注产地,或提出性状加词以限定品质,如肥知母、黄郁金、香白芷、苦桔梗、粉丹皮等,川、广、云 、贵、浙、南北、西、怀的道地区划格局已初见端倪。
, 百拇医药
表1 部分史籍主方志收载药物一览表
文献名
植物
动物
矿物
合计种数
廿六史医学史料汇编
129
31
27
187
(史记-清史稿)
69.0
, 百拇医药
16.5
14.5
100%
华阳国志
24
9
5
38
(约350AD)
63.2
27.7
10.1
100%
, 百拇医药
元和郡县志
99
50
30
179
(813AD)
55.3
27.9
16.8
100%
元丰九域志
57
12
, 百拇医药
18
87
(1730AD)
77.6
12.0
10.4
100%
(1085AD)
65.0
14.0
21.0
100%
大清一统志
, 百拇医药
425
65
57
547
清宫医案记录了1643~1911共268年间宫廷小社区中医疗保健病案,道地药材来源于临床实践,还需回到临床实践去反复检验其科学价值,这些病案是道地药材临床药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例如同是一种艾蒿Artemisia argyi Vant.et Levl.et Van.,蕲艾是新文是明代形成的湖北新春道地药材,祁艾则是清代形成的河北安国道地药材,清宫御医分别用于胎前产后危急重症和风湿所致恶露不尽,两种道地艾叶均系栽培,生于贫峪土壤和干旱环境以及显蕾采叶均不道地,甚至应视为伪品;又如川芎和抚芎是亲缘关系极近的两种药,御医临床上虽都用于外感风寒,但川芎长于调、养,抚芎则长于驱散止痛,典型病例用川芎不对症换用抚芎即见效;再如川牛膝一直认为是现代兴起的药材,实际上在清初早已大量应用,通过医案中川、怀牛膝适应症的分析,不难把川牛膝的药用历史提前近300年。由此可见在清宫特定环境、医生有名,药材考究、疗效观察仔细,在某些情况下足以提供翔实的药效证据。
, http://www.100md.com
2 道地药材经济学
一种有名的道地药材,其经济效益显著,究竟是搞基地生产还是东西南北竟相引种,这里就有一个质量控制和经济合理性问题。道地药材经济学就是在认同质量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合理性:国内外市场价格、需求变化以及相应对策,这同样也是新兴的空白领域。
3 种内药材质量有时大于或等于种间差异
这是迄今为止未见提及,笔者通过严格取样,先进的分析手段,多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药材质量后得出以上结论。
3.1《中国药典》〔6〕规定白血的原植物为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此种植物为野生,植株高大,根部细瘦,分枝,具强纤维性,气浊;挥发油中未检出芳樟醇、壬酮、四葵烷醇和十二烷醇;醚溶物的红外光谱在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 1600cm-1和骨架振动(1600cm-1)有特征谱带; Sr、Zn、 Cu、Fe、 Mn、Ca、K等7种元 素的特征参数与栽培品相差3.9~3×10-6,关联系数与栽培品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 0.01)。道地白芷分为川、杭、祁、禹,虽在红外光谱上小有差别,但无机元素相差无显著性,共同特点是整株较小,生长周期270天左右,不令其开花即采根入药,根部粗壮,圆柱形或圆锥形,不分枝,粉性强、气芬芳,至少从唐代以来作为面脂要药,可见这是经过人工驯化了居群,在全国有上千万亩的栽培,故建议命名为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 ook.f.cv.Baizhi而其野生祖先可用东北地区民间用名大活,如此分别则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 百拇医药
3.2药用和观赏牡丹一直采用Paeonia suffruticos Andr.一名,虽然都是栽培品,但目的不同,选地不同,采用的栽培措施也不同,结果是药用牡丹植株矮化,高约50cm,只开单瓣白花,根系发达,主根粗壮,根皮厚,丹皮酚的含量一般在2%以上,醚溶物红外光谱具 有2937、1517cm-1 特征谱带,无机元素关联系数t检验结果不同于观赏牡丹(P<0.01 );洛阳牡丹和荷泽牡丹以花为贵,杆株高多在80Cm以上,重瓣花色多样,根皮薄,丹皮酚 含量在1%以下。因此将药用牡丹以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为模式,命名为凤丹P.suffruticos a Andr.cv.Fengdan,代表四川垫江等传统丹皮基地的庞大栽培居群。
3.3牛膝以河南怀州(今武陵县及其周围)所产为道地已有两干多年历史,长期栽培的结果已具备稳定的内外特征:叶片阔卵圆形居多;花序短(10cm左右);地上部分高约50cm,上部分枝少;根长达1.5cm,不分枝,木质化程度低,质脆易折,断面油润,脂溶物的红外光谱图具有3007、1245、927cm;等特征谱带;无机元素特征参数和关联系数t检验均不同于野生品。故建议命名为Achyranthes bidentata L.cv. Huainiuxi,目前《中国药典》〔 6〕等所规定的牛膝为其野生种,广布于东亚和东南亚,根部不具药材牛膝特征而与土牛膝 等相似,故以称野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L.为宜,这是种内质量差异大于种间差异的典型例证,即同一物种也可能成为伪品。
, http://www.100md.com
3.4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分布极广,我国南北皆产,湖北战国曾候乙( 433BC)古墓中出土了508颗花椒,表明作为药用或调味品的历史相当久远,《神农本草经》载有秦椒和蜀椒,史料中贡品花椒自唐以降均来自四川省汉源县,特称黎椒(古为黎州)、清椒(清溪乡所产)或红椒(以其色特红而得名),比之本草记载要翔实得多,且有诗为赞:鸭绿千层饱雨露,猩红为颗尽珍珠。其栽培历史有两干多年,树形别致;成熟果实外表猩红,腺点密而突起,果皮内表面洁白,气芬芳,味辛麻;挥发油中柠檬烯、芳樟醇和月桂烯的含量 分别为50%、17%和16%;醚溶物红外光谱具有3316、3087、853和739cm-1等特征谱 带。这些都是与野生品或其它产地显著不同的,故将其命名为红椒Zanthoxylum bungeamun Maxim.cv.Hongjiao。
3.5艾叶为药或环境消毒(端午悬艾于门)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曾以河南汤阴、浙江都县 为佳、明初形成湖北新春特产新艾,清初又有河北安国祁文驰名,这些都是菊科一种植物Ar temisia argyi Levi.et van.引起的。经野外调查发现其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甚密。祁文和新艾油中均含有反一胡椒醇,但新文中含有16.21%的侧柏酮在祁艾中未检出。建议药用艾叶原植物采用 A.argyi levi.et vzn.cv.Qiai〔7〕这一拉丁名。叶片特征为宽大肥厚(宽径不小于15cm),缘齿钝圆或有锐尖齿。
, 百拇医药
3.6龙骨传奇于甲骨文的发现,又与古脊椎动物和考古有着密切关系。在龙骨中发现有巨猿骨化石,可为龙的传人作证。《史记》记载陕西先民“穿渠得龙骨”,推论龙骨入药历史久远,同时也可证明《神农本草经》早期传本的存在。本研究从史料和近、现代龙骨收购点的地图绘制中发现沿河(黄河、渭河等)分布的特点,并首次测定不同产地、品种、年代的龙骨的红外光谱各不相同,更系统地分析、积累数据,可能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鉴定提供一条新途径。无机元素分析发现Ph的含量普遍较高(10~80ppm),甘肃灵台样品表现了富Cu( 45ppm)和Ag(560ppm),是否为探矿线索尚需进一步调查。经7种无机元素特征参数和关联系数t检验,河北泥河湾的龙骨与其它产地有极显著差异。总之龙骨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均十分丰富,不能简单地把几千年临床经验归结为碳酸钙之因,而予以否定。
综上所述,现代道地论是由古典的道地观、现代天地生相关学科和药材品质评价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客观地反映天然物种的多样性一种内由于环境引起的品质变化有时大于种间这一规律。为确保药材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服务,加强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是应用研究的迫切需要,无论如何也不会过分、过时。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唐?苏散等撰,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胡世林等.中国道地药材.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中国科学院天文台.中国天文史料汇编.科学出版社,1987
4.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科学出版社,1984
5.陈可冀等.清宫医案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
6.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7.林有润.广西植物,1983;(1):25
原载:《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7):7, 百拇医药
摘要 在比较世界传统药物学基础上提出道地药材思想是中药学重大特色之一;在药材研究思路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种内生物多样性和品质评价极为迫切;通过文献研究和白芷、丹皮、牛膝、花椒、艾叶及龙骨的实验研究,提出现代道地论的三个组成部分: 古典的、现代科学和道地性评价。
主题词 中药学 历史 中药产地
道地药材的学术思想是《内经》“天人相应”理论的延伸,动、植、矿物药材的形成无不依赖于环境(地质背景、土壤、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生物圈和驯化技术等)。故唐新修本草》有句至理名言:“离其本土,则质词而效异”。〔1〕于是我们不妨把从《神农本草经》到清末本草所反复论述的道地观〔2〕概括为“无药相应”。通过初步比较民族药物(Ethnopharmacology)研究,未见于希腊、埃及、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家(地区)的著名传统医药学中,故应视为我国本草学的一大精华,但是如不进行现代科学的研究而使之发扬光大,就有可能当成一种“迷信思想”而加以摒弃。
, http://www.100md.com
本世纪以来,中药材研究思路大体上沿着以下方向进行:按照新缘关系和分类学知识去扩大资源;调查整理混乱(淆)品种、代用品、习用品的现状及其鉴别;加工炮制经验和工艺的调查研究;有效成分和品质评价;药理活性和安全性评价。直到90年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也基本上没有考虑产地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因此认为药材道地性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或是薄弱环节。农、林、地质部门意识到名特产品与产地有密切关系。但多从农业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背景一个因素去探讨成因或关系。由于环境因素是极为复杂的,所谓道地也不仅只是无机元素,故作者在进行药材道地性研究课题时并不把重点放在成因和原理的探讨上,而是从药材产品的形态学、生态学、化学、光谱学方面去比较不同产地的异同,个别还进行了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比较,发现白芷和牛膝的野生种的根不能作中药白芷和牛膝用,即道地性不仅表示优劣,有时也存在真伪问题。在大量文献研究、产地调查、形态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代道地论”对保证和提高药材质量,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信誉的极端重要性,其社会效益、学术水平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兹简介如下。
, 百拇医药
现代道地论是天地生相关学科的集合体,同时还涉及文史哲内容,进行科学研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继承古人道地思想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和升华的结果。
1 文献研究
1.1 主流本草关于道地的论述〔2〕
1.2 二十六史各道、州、府、郡进贡药材史料;
1.3 历代地理总志、方志关于道地药材的记述,这是本草学中的一项空白,而天文、地震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从这类史料中获益,并有整理文献出版〔3,4〕,表1是对《元和郡县志》等5种主要古籍的初步整理结果,且多有进贡或出产的详尽地理位置、数量、特征等记载,相当于提供了模式资料,对物种考证和历史资源极富参考价值;
1.4 清宫医案〔5〕中道地药材资料的整理,发现处方用名体现道地或特注产地,或提出性状加词以限定品质,如肥知母、黄郁金、香白芷、苦桔梗、粉丹皮等,川、广、云 、贵、浙、南北、西、怀的道地区划格局已初见端倪。
, 百拇医药
表1 部分史籍主方志收载药物一览表
文献名
植物
动物
矿物
合计种数
廿六史医学史料汇编
129
31
27
187
(史记-清史稿)
69.0
, 百拇医药
16.5
14.5
100%
华阳国志
24
9
5
38
(约350AD)
63.2
27.7
10.1
100%
, 百拇医药
元和郡县志
99
50
30
179
(813AD)
55.3
27.9
16.8
100%
元丰九域志
57
12
, 百拇医药
18
87
(1730AD)
77.6
12.0
10.4
100%
(1085AD)
65.0
14.0
21.0
100%
大清一统志
, 百拇医药
425
65
57
547
清宫医案记录了1643~1911共268年间宫廷小社区中医疗保健病案,道地药材来源于临床实践,还需回到临床实践去反复检验其科学价值,这些病案是道地药材临床药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例如同是一种艾蒿Artemisia argyi Vant.et Levl.et Van.,蕲艾是新文是明代形成的湖北新春道地药材,祁艾则是清代形成的河北安国道地药材,清宫御医分别用于胎前产后危急重症和风湿所致恶露不尽,两种道地艾叶均系栽培,生于贫峪土壤和干旱环境以及显蕾采叶均不道地,甚至应视为伪品;又如川芎和抚芎是亲缘关系极近的两种药,御医临床上虽都用于外感风寒,但川芎长于调、养,抚芎则长于驱散止痛,典型病例用川芎不对症换用抚芎即见效;再如川牛膝一直认为是现代兴起的药材,实际上在清初早已大量应用,通过医案中川、怀牛膝适应症的分析,不难把川牛膝的药用历史提前近300年。由此可见在清宫特定环境、医生有名,药材考究、疗效观察仔细,在某些情况下足以提供翔实的药效证据。
, http://www.100md.com
2 道地药材经济学
一种有名的道地药材,其经济效益显著,究竟是搞基地生产还是东西南北竟相引种,这里就有一个质量控制和经济合理性问题。道地药材经济学就是在认同质量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合理性:国内外市场价格、需求变化以及相应对策,这同样也是新兴的空白领域。
3 种内药材质量有时大于或等于种间差异
这是迄今为止未见提及,笔者通过严格取样,先进的分析手段,多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药材质量后得出以上结论。
3.1《中国药典》〔6〕规定白血的原植物为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此种植物为野生,植株高大,根部细瘦,分枝,具强纤维性,气浊;挥发油中未检出芳樟醇、壬酮、四葵烷醇和十二烷醇;醚溶物的红外光谱在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 1600cm-1和骨架振动(1600cm-1)有特征谱带; Sr、Zn、 Cu、Fe、 Mn、Ca、K等7种元 素的特征参数与栽培品相差3.9~3×10-6,关联系数与栽培品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 0.01)。道地白芷分为川、杭、祁、禹,虽在红外光谱上小有差别,但无机元素相差无显著性,共同特点是整株较小,生长周期270天左右,不令其开花即采根入药,根部粗壮,圆柱形或圆锥形,不分枝,粉性强、气芬芳,至少从唐代以来作为面脂要药,可见这是经过人工驯化了居群,在全国有上千万亩的栽培,故建议命名为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 ook.f.cv.Baizhi而其野生祖先可用东北地区民间用名大活,如此分别则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 百拇医药
3.2药用和观赏牡丹一直采用Paeonia suffruticos Andr.一名,虽然都是栽培品,但目的不同,选地不同,采用的栽培措施也不同,结果是药用牡丹植株矮化,高约50cm,只开单瓣白花,根系发达,主根粗壮,根皮厚,丹皮酚的含量一般在2%以上,醚溶物红外光谱具 有2937、1517cm-1 特征谱带,无机元素关联系数t检验结果不同于观赏牡丹(P<0.01 );洛阳牡丹和荷泽牡丹以花为贵,杆株高多在80Cm以上,重瓣花色多样,根皮薄,丹皮酚 含量在1%以下。因此将药用牡丹以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为模式,命名为凤丹P.suffruticos a Andr.cv.Fengdan,代表四川垫江等传统丹皮基地的庞大栽培居群。
3.3牛膝以河南怀州(今武陵县及其周围)所产为道地已有两干多年历史,长期栽培的结果已具备稳定的内外特征:叶片阔卵圆形居多;花序短(10cm左右);地上部分高约50cm,上部分枝少;根长达1.5cm,不分枝,木质化程度低,质脆易折,断面油润,脂溶物的红外光谱图具有3007、1245、927cm;等特征谱带;无机元素特征参数和关联系数t检验均不同于野生品。故建议命名为Achyranthes bidentata L.cv. Huainiuxi,目前《中国药典》〔 6〕等所规定的牛膝为其野生种,广布于东亚和东南亚,根部不具药材牛膝特征而与土牛膝 等相似,故以称野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L.为宜,这是种内质量差异大于种间差异的典型例证,即同一物种也可能成为伪品。
, http://www.100md.com
3.4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分布极广,我国南北皆产,湖北战国曾候乙( 433BC)古墓中出土了508颗花椒,表明作为药用或调味品的历史相当久远,《神农本草经》载有秦椒和蜀椒,史料中贡品花椒自唐以降均来自四川省汉源县,特称黎椒(古为黎州)、清椒(清溪乡所产)或红椒(以其色特红而得名),比之本草记载要翔实得多,且有诗为赞:鸭绿千层饱雨露,猩红为颗尽珍珠。其栽培历史有两干多年,树形别致;成熟果实外表猩红,腺点密而突起,果皮内表面洁白,气芬芳,味辛麻;挥发油中柠檬烯、芳樟醇和月桂烯的含量 分别为50%、17%和16%;醚溶物红外光谱具有3316、3087、853和739cm-1等特征谱 带。这些都是与野生品或其它产地显著不同的,故将其命名为红椒Zanthoxylum bungeamun Maxim.cv.Hongjiao。
3.5艾叶为药或环境消毒(端午悬艾于门)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曾以河南汤阴、浙江都县 为佳、明初形成湖北新春特产新艾,清初又有河北安国祁文驰名,这些都是菊科一种植物Ar temisia argyi Levi.et van.引起的。经野外调查发现其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甚密。祁文和新艾油中均含有反一胡椒醇,但新文中含有16.21%的侧柏酮在祁艾中未检出。建议药用艾叶原植物采用 A.argyi levi.et vzn.cv.Qiai〔7〕这一拉丁名。叶片特征为宽大肥厚(宽径不小于15cm),缘齿钝圆或有锐尖齿。
, 百拇医药
3.6龙骨传奇于甲骨文的发现,又与古脊椎动物和考古有着密切关系。在龙骨中发现有巨猿骨化石,可为龙的传人作证。《史记》记载陕西先民“穿渠得龙骨”,推论龙骨入药历史久远,同时也可证明《神农本草经》早期传本的存在。本研究从史料和近、现代龙骨收购点的地图绘制中发现沿河(黄河、渭河等)分布的特点,并首次测定不同产地、品种、年代的龙骨的红外光谱各不相同,更系统地分析、积累数据,可能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鉴定提供一条新途径。无机元素分析发现Ph的含量普遍较高(10~80ppm),甘肃灵台样品表现了富Cu( 45ppm)和Ag(560ppm),是否为探矿线索尚需进一步调查。经7种无机元素特征参数和关联系数t检验,河北泥河湾的龙骨与其它产地有极显著差异。总之龙骨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均十分丰富,不能简单地把几千年临床经验归结为碳酸钙之因,而予以否定。
综上所述,现代道地论是由古典的道地观、现代天地生相关学科和药材品质评价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客观地反映天然物种的多样性一种内由于环境引起的品质变化有时大于种间这一规律。为确保药材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服务,加强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是应用研究的迫切需要,无论如何也不会过分、过时。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唐?苏散等撰,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胡世林等.中国道地药材.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中国科学院天文台.中国天文史料汇编.科学出版社,1987
4.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科学出版社,1984
5.陈可冀等.清宫医案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
6.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7.林有润.广西植物,1983;(1):25
原载:《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7):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