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王澄
编号:11497344
陈竺下台平民愤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7日 新语丝
     读了十月十五日报道卫生部长陈竺的讲话《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附件),感到陈竺非常不适合作卫生部长的工作,我在这里敦促陈竺早日下台。

    反对中医运动在2006年掀起高潮,媒体说现代医学工作者都保持沉默。其实,600多万现代医学工作者才是我们这次反对中医运动的真正支持者。他们是我们反对中医人士的“门神”。他们手握剑柄,对“异己分子”怒目而视。钟南山代表他们表了态,“中西医不能结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也没有提到中西医结合。从今往后,再也不会有人像1958年的大老粗领导那样强迫西医学习中医了。钟南山又说,建议政府再支持中医一段时间,如果还不行就不支持了。大家都听出来了,“不支持”才是真心话。50多年来政府对中医的支持还少吗?那个中华民族的罪人程莘农据说已经花了一亿多人民币给皇上炼“经络”,成果是零。谁还敢批钱给中医。三五年后秋后算账怎么办?

    一年多的中医问题讨论进行到现在,目前三方人马各有一个代表性的问题。这三方人马是600多万现代医学工作者,中医,和关心中医问题的知识分子。
, 百拇医药
    2007年10月11日健康报网刊登的孙燕院士的文章《应科学看待中药治肿瘤》中提到“中医药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当配角”。这句话代表了不少“好心的”现代医学工作者的想法。他们的问题是:中医药如果做配角能不能继续留在国家体制内?(孙燕院士本人因为1959年研究“神农丸”并获奖,所以,我们对他说的“中医中药在抗肿瘤中是大有作为的”不敢恭维。)对于这个疑问,我们期待着再用一到两年的时间,通过现代医学工作者自己的观察和研究,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No。中医药即使作配角也无法用实验证明有用。配角也不行,必须退出国家体制。

    和西医事不关己的态度比,中医方面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的代表性问题是:哪条路是活路?中医今天要开发治未病,明天冬病夏治,后天亚健康,中医心理学等等。一天发明一个学科。科学不够文化凑,中医中药中国行,沿街卖唱。堂堂的国家级中国中医科学院现在要和可口可乐合作研发中药饮料。(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0月15日)。谁都知道饮料和看病没有任何关系,中国纳税人的钱就是给中医拿来闹着玩的。政府要中医现代化,给中医出了很大一个难题。中医何尝不想现代化,何尝不想人模人样地活在这个世上。可是怎么才能现代化,没有人能答上来,因为过去50多年来中医没有一个现代化的努力是成功的。所以,最近中医界就要不要保留纯中医的事一直在热烈讨论中。
, 百拇医药
    一般知识分子越来越感到废中医的事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说我们半个世纪已经习惯了的东西是错的,越想越后怕。他们的问题是,我们的中医药大学就不办了,几万中医大学生怎么办?

    综上,600多万现代医学工 作者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去想通中医作配角也不行。中医自己要回答我们的一个问题,中医药在哪个疾病的治疗上比现代医学的标准治疗更有效?如果回答不上这个问题,中医搞治未病,坐堂医,中成药改保健品包装,大医院开除中医房,中医师再也当不上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变成中国可口可乐科学院,等等,这不正在像我们建议的那样,朝着退回民间的路上走吗?那些“善良”的局外的知识分子的恐惧和担心没有任何帮助,现代化的飓风扫荡到那里那里就得垮,哭也没有用。

    我上面谈到的这些事才是2007年的真实的中国问题,真实的中医问题。而陈竺作为部长竟然闭目塞听,满嘴胡言乱语,说“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 http://www.100md.com
    陈竺你是从哪个星球上来的?你好像是从崔月犁时代一下子就跳进2007年,没有接受过2006年的“教育”。陈竺你今天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全国人民,你打算从哪里开始去“汇集”这两种力量?你打算从哪里突破壁垒?中医就是找不到这个“汇集”的入口,找不到突破口才改行生产可乐的,陈竺你就能找到吗?谁说的这个世界上有西方科学(认知)和东方科学(认知)之分,这个世界上只有今天的科学和300多年前就被全人类(不包括中国人)淘汰的土医。

    通过过去一年多的讨论,中国人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中国的现代医疗水平非常低下,人民的现代医学的知识非常贫乏,距先进国家差远了。今天摆在中国全体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急起直追。特别是要赶快补精神病学科的课,把情绪型疾病控制住,减少家庭悲剧。早发现早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病人,避免他们转向“刑事犯罪”。今后在足够的精神病科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宁可多一些病人,少一些犯人。还有农民,平民,穷人的疾病的治疗问题。这些才是和谐社会面临的当务之急。

    一个部长高谈阔论一些西医不能认同而中医无所适从的东西,犹如天方夜谭,暴露出陈竺的政治钻营的心态。十分可卑。一个人不是按照事实说话,而是看着顶头上司的脸色说话,说左话,说大话,说假话,中国人最看不起。连中国中医科学院都不攀登科学高峰了,改攀科学低峰,卖可乐了,陈竺还替中医充的什么大个?
, http://www.100md.com
    我听了胡锦涛同志的政治报告,感到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决心更大了。坚持现代化和科学观,而且特别重视民生。改革开放的好处要落实在民生上,所以,医疗的进步和医疗的现代化就成了国人上上下下极为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政治势态下,中医的问题成了不能回避的问题。医疗的问题很直观,比如有人得了病,要政府里的父母官给拿个主意。对于这个病,中医有没有效?政府现在也不愿意说谎话,也不能说这个问题5年以后再谈。所以中医问题成了今后几年改革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我们反对中医人士最担心的是有人要把中医问题藏起来,说不许讨论。我们最想要看到的是把中医问题公开化,让全国人民关心,议论。只要公开讨论,中医这个南郭先生就藏不住了,就会从吹竽的队伍里被淘汰。我对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的理解是,民生,医疗,中医问题都不可能再耽误了。一定会尽快解决。

    陈竺的想法和600多万现代医学工作者对中医的关心,和中医当前的撤退工作,和一般知识分子的担心全都不交集。常理都不懂,这种人只能回去做科学家。

    附件:卫生部长陈竺: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题:卫生部长陈竺谈中西医结合 中新社记者 曾利明
, 百拇医药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是卫生部长陈竺今天对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前景提出的新观点。

    陈竺在北京香山举行的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强调: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面对着来自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位中、西医专家,陈竺首先讲了孔子遇到的一个难题:两个小孩争论距离的远近,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近,中午时离得远。因为日出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个反对说,太阳刚升起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因为太阳刚升起时凉,到中午就烤得人热烘烘的。”

    陈竺说,他们其实一个是用手测量、依据分析测定,另一个则来自直觉和感受,两者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在这两种认知方法下的医生看病就大不相同:
, http://www.100md.com
    譬如胃病病人在西医会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通过胃镜和生化检查可以更精确到什么病变部位、程度以及致病源。而中医看的是病人处于哪个证型,是饮食问题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所致,病人还伴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一并调理,从而最终恢复他的整体平衡?

    因此,陈竺认为,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类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古典的西洋静物油画。前者勾勒出一个轮廓,模糊而写意,后者描绘出许多细节,精确而写实。但事实上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陈竺表示,当前要特别强调对中医的尊重,如果不知道中医的内涵、优点、精华是什么,需要改进和改善的部分是什么,就草率对它下结论,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应该有的态度。医学研究应首先从人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本身开始,在捕捉和了解其整体特性和规律的前提下着手进入微观领域。也就是说应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策略,先有整体,尽管开始时很模糊,但在明确人体的系统运行功能和状态的基础上逐步向局部直至最小单元进行科学的还原分析,最终使之自上而下地逐层清晰化。
, http://www.100md.com
    沿着这个思维,传统中药大都采用含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化合物的多味药材组成的方剂进行治疗,这样的复杂药物体系给现代药理评价带来极大的挑战,也是中医药被认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将这许多组分的方剂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单一组分的治疗药物,先研究其在人体内的整体生物效应,明确疗效后再去看局部,或许就简单得多或者更有方向了。

    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是,现代医学在专业化还原的策略下分工越来越细,致使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过程逐渐趋于“破碎化”。但是几乎所有复杂性疾病都受到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以及不同疾病之间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在破碎化的诊疗体系下会被丢失,使我们失去不少用简单方法进行治疗或早期干预的机会。

    陈竺指出,中医首先看的是“人”,一个缺乏明确物质基础而相对“模糊”的整体,然后通过疾病相关临床表型特征再寻根溯源,逐层推断其病因病机。但是中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这导致长期以来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中医与西方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格局。因此中医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陈竺预见,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百拇医药(王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