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1497048
别再回避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13期
     编者按:一般公认,中医学是有双重属性的科学,即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科学属性。但这两种属性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则是仁智各见。其争论的目的,恐怕在于阐明中医生存的土壤,以适其所好,利其生长,这也是本期刊登这两篇意见相左的文章目的所在。

    别再回避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

    重视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问题,很早就被提出,时至今日还是有人在回避甚至否定它,只是大谈中医的特殊性,大谈中医的传统性与文化性,而闭口不谈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中医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要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的合作加以突破。”这是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阐述的。虽然中医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具有不同于西医学的明显特征,但是,从中医的起源、研究对象和目的看,相信谁也不会因此而否定中医学所具有的与西医学相同的一面,即自然科学属性。承认不承认和敢不敢面对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意味的是要不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研究阐释中医的重要问题。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自然科学属性的基本表现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从中医学研究的对象看,主要关注的是患病的人所表现出的疾病现象,以及自然对人体的影响。从中医学研究的目的看,主要在于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有效防治,祛除疾病,恢复健康。这充分呈现出中医学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一是它的客观性。即中医学所反映的人体客观的生理病理机制和疾病的防治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事实。二是它的可重复性。虽然中医学的基本原理现在还不可能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得到检验,但它的有效性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重复证明。三是它的历史继承性。自然科学具有随着生产发展而发展的世代连续继承的特点,中医学二千年来发展传承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它的这种继承性。

    由于古代科学发展的局限和科学方法的落后,尤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和层层包裹,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一直未得到应有的伸展和充分的显露。也正因如此,中医学中具有自然科学属性的内容便始终未得到重视和应有的开垦。
, 百拇医药
    中医学许多具体原理,仅用传统文化研究模式难以阐明

    强调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就是要求我们能自觉地“按照自然科学的特点和规律办事”。或者说,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医的现代研究中能自觉地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去进行探索。客观地说,二千年来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依靠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一种哲学思辩,是一种在不太严格的逻辑推导下进行的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辩。可以这样认为,在古代哲学层面总结归纳出的中医基本理论,其真理性不可否认,但是,其哲学层面以下的某些具体的中医原理,还只能算是理论假说,其真理性还有待证实。如中医关于“心主神明”的争论,是“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如此重要的理论至今仍莫衷一是。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如实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规律是什么?它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的多数理论基本源于二千年前的中医“经典”,其理论总结也只是基于对临床现象的观察,由于所处时代认识手段的落后和认识层次的局限,某些理论的概括则缺乏必然性,可能只是对事物偶然现象的归纳,不一定就是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的反映,即不具有规律性。
, http://www.100md.com
    所以,对中医学具体原理的研究,应当从这样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对其真理性的证实,就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验证这些具体原理反映的是否都是客观对象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在同样条件下是否都具有可重复性。也就是要对中医学具体原理进行真假辨别,使之得到优化。二是对真理性原理进行现代科学层面的阐释,即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的合理运用,使中医学具体原理的科学内涵不仅在“形上”水平而且在“形下”水平也能得到客观阐明。对中医学具体原理的深化研究,仅在传统文化层面上做文章是难以奏效的,需要我们将视野深入于哲学层面以下,需要突破传统文化的研究模式,用自然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进行解读。

    中医界有一种顽固的认识误区长期以来未得到破除,即认为“中医临床的有效足以说明一切,为什么一定要进行现代科学阐明、一定要有质的发展和突破?”甚至认为:“只要阴阳、藏象、经络等等这些现象和规律是人身上真实客观存在,中医就消灭不了……中医理论只要正确地反映着健康与疾病的客观规律,必将是‘万岁’的。”这一观念严重导致了中医发展的惰性。中医疗效要不要提高?中医目前的水平是否已经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中医要发展、疗效要提高,就必须对其科学内涵进行阐明,就必须有所创新和突破。不要以为中医认识的规律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中医就消灭不了、就是万岁的,要知道中医的意义主要在于它的应用性,它的存在不仅取决于它的科学性,还要看它随时代发展而具有的社会价值。物竞天择,如果中医学不与时俱进,有一天其应用优势殆尽,完全失去其社会价值,就难免会被历史无情淘汰。
, 百拇医药
    强调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其意义就在于将中医学“形而下”的探索引入到自然科学研究的轨道上。自然科学的东西只有遵循自然科学自身的规律去研究发展,才会有生机,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不要将经典视为偶像,对“经典”中的话,句句视为真理,把“引经据典”视为不容怀疑的科学依据。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中医,既看到经典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同时也要看到它的时代性和以及由此造成的时代差距。斯大林在《列宁主义问题》中有一句名言:“科学所以叫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中医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属性在发展中互根互用、并行不悖

    中医的整体观、对立统一认识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理论已相当系统丰富,但是仅靠“形而上”的哲学文化层面的研究是不能改变中医发展滞缓的问题,因为中医发展的瓶颈不在“形而上”而在于“形而下”研究的不足和缺失,是自然科学属性的发掘不够。中医的人文科学特性,主要表现在用传统哲学对人体生理病理“关系”的阐述。关系是对“结构”的表达,这种结构无论是解剖的还是非解剖的,都应当是建立在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等一定客观实体之上的。但是,中医对人体内脏腑、气血、经络等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概念是不清晰的。阴阳五行学说对人体各层次生理病理关系的解释,虽然在整体把握上是科学的,但是,解释的水平并没有突破“对立统一”这一哲学层面,总体水平仍然是宏观的。中医理论要达到现代科学的严格程度,一要对“关系”依赖的实体认识必须清晰,二要对“关系”的表述应当具体微观化。所以,引入自然科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就是要解决中医“形而下”研究不足的问题。以还原研究为基础的西方科学正在积极吸收东方的整体思维优势,而我们在东方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医学为什么就不能吸收西方还原思维的优势呢?

    中医学既然具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就表明中医研究一定具有双重路线,否定和回避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是对中医自身科学规律的违背,是对中医发展的阻挠。中医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属性在发展中是互根互用、并行不悖的,文化上的差异不应当成为研究的障碍。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中医“形而下”的深入探索,将为中医“形而上”的学术研究带来更有力的促进,为中医的理论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http://www.100md.com(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