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冻
编号:11517337
这些慢性病病人不宜秋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29日 《中国医药报》 2007.10.29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流传已久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用现代养生观点来看,这是耐寒锻炼的一种方式。但是,秋季,特别是深秋时节气温变化大,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某些疾病的控制。对于患有某些慢性病的老年人,秋冻一定要适度,有些人不但不宜秋冻,还应注意保暖。

    脑血管疾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血管负荷加重,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脑出血或使脑血栓形成,所以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不宜受冻。

    心血管疾病深秋时节的低温和多风,常常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用以保存能量,这就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搏动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更加缺血、缺氧。如果此时再不注意保暖,就会使冠状动脉严重缺血、缺氧。缺氧会使冠状动脉加强收缩,易造成附壁血栓或动脉硬化栓子脱落,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不宜秋冻及长时间逆风行走。

    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老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慢性胃病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身体不慎受到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易使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原有胃病的人会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秋凉时节,有胃病的老人应注意保暖,一旦有疾病复发的征兆,应及时服药治疗。

    关节炎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糖尿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此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也不宜秋冻。

    此外,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此外,还可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文/易善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