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1804
中医院校该如何改革?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30日 新语丝
     作者:乘7路车去伊甸园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医院校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铁杆中医们认为这类正规的院校在扼杀纯正的中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读圣贤书、不识周易八卦,只会英语、计算机,而且还总是向西医妥协低头,连研究方法都是西医的那套,以致于中医院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乃至实验动物白鼠兔子等等无不让夫子及夫子的弟子们蹙眉侧目。

    而另一面呐,西医们对于中医院校也是充满了神秘感,经常有西医医生感叹,原来中医同行竟然具备不错的西医训练,有志于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毕业生常常能够清晰地感到那种低人一等的感受,可毕竟自己花了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时间学了中医,在现代医学上确实无法与人相比。于是,出现了中医医院只招西医毕业生的情况也就不让人奇怪了。而这逼得很多真正希望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中医院校学生改弦易辙,把考取西医的研究生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两面不讨好,大家都不满意,而且这样的模式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中医的神奇依然还是停留在故纸堆和口耳相传之中,那还为什么不改革一下呐?让大家都满意一些,真的就那么难吗?

    做为学校,至少要为毕业生的前途负点责任吧,总是一味的不管不顾不闻不问,总也不是办法呀。中医学校的毕业生难分配,是从80年代就开始的事情,早就是急需解决的老问题了。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应该是先以培养临床医生为基础,其后再关注个性发展的。中医的发展也是这样。可能是由于中医文化过于博大精深,其结果有很多人无法真正的融入其中,据说主要原因是高中之前接受的教育与中医传统教育差别较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部分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甚或有家学渊源的幸运儿在中医圈内如鱼得水、乐此不疲,但也有很多人无法完成从自然科学训练进入文化医学的转型,从个人思想到执业工作过程都过的比较痛苦,这一点应该是大家都要承认的现实,多少代的中医毕业生的经历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应该给第二种人一条生路。虽然对这种现象的原因争论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错并不在他们身上。

    更何况,在现代科学昌明的今天,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解剖、生理、药理、病理等知识,基本上也无非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因此,在本科阶段给予与西医院校同等水平的临床医生培养是必须的,这同时也能充分解决所谓中医掘墓人的问题,这部分人有了适合的道路可供选择,自然不会因为被限制在中医的圈子里而满腹怨懑。将中医课程的学习放在研究生阶段,最好招收有一定现代临床经验的人来进行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提高中医师培养的标准,这样也许会真正建设出热爱中医、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中医人才队伍,按照这个模式,中医或许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至于民间中医,他们不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自有卫生行政部门去管理。

    既然各不相许,为何不各取其便呐?这不是很好地扶正祛邪的方法吗?

    中医院校要发展,也应该把好脉搏、辨证论治、按方抓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