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2782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当代健康报》 2007.11.0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害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慢性并发症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前几讲所谈到的糖尿病心、脑和下肢血管的并发症是目前患者致死致残的首因。

    虽然上述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不同,但它们病理变化的基础是相同的,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并出现血管腔的狭窄以及血栓的形成,使血流被部分或完全堵塞。所谓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发生在大血管或中等血管管壁上的以粥样斑块形成为典型特征的病理形态改变,同时伴有管壁增厚和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管壁内的炎性反应不断进行是发生发展的主要变化。虽然发生在全身大中血管的粥样硬化是广泛而弥漫的,但最易受损的是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

    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并极易在血流冲击下受到损伤或剥脱,特别是在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血浆中的脂蛋白胆固醇等就容易从损伤处浸入血管壁引发炎性反应,并不断沉积在血管壁内形成粥样斑块。同时炎性因子刺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而使得管壁硬化,斑块隆起于内膜表面导致管腔缩窄。从而出现血流缓慢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心绞疼,头晕和间歇性跛行等,特别是在血液黏稠度较高的时候缺血现象会更严重。此外,内皮细胞损伤的部位还会引起血小板的聚集,激活而形成血栓。血栓的形成机制很负杂,受好多因素的影响,但血小板的聚集率升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栓的形成速度可快可慢。所以当血栓形成时,即可以一点一点较缓慢地,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把血流不完全阻断或完全阻断,这就出现了心肌梗死,脑梗塞和下肢坏疽等。许多危险因素可以对血管内膜产生慢性微小的损伤,如高血压所致的局部剪切力、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吸烟、血中的活性肽、免疫复合物和感染等。所以对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要实施“超强化治疗”——超越降糖,全面控制。还要及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体内感染。这样才能积极防治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2型糖尿病确诊时,几乎就有近一半的患者已经有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有了心、脑、下肢血管的损害。如何能早发现并尽早解除上述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危险因素至关重要。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和程度,目前临床上可以用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这一指标来判断,或者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脉搏传导速度和踝、肱血压指数(ABI)来综合评价动脉狭窄、闭塞及硬化程度。

    荣海钦 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瑞典皇家医学院医学科学博士(MD & PhD),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院长,山东省医学会理事,山东省内分泌暨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咨询电话:0531-8662683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