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编号:11503767
试论学习中医经典的必要性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27期
     很多学生初入中医之门,便被学长和老师谆谆教导:要好好学习经典!医圣张仲景也主张“勤求古训”并身体力行。那么中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经典呢?在现代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学习经典还有必要吗?

    经典是“圣贤教人之法”

    朱熹讲:“圣贤所以教人之法,俱存于经。”中医经典讲述的多是一般战略理论,其目的是为了让后学者通过学习其思维方法,能够推而广之,用以灵活解决特殊情形下的复杂问题。王冰序《素问》云:“将升岱岳,非径奚(怎么)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往去)。”实际上经典就是“径”,就是“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法门。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同样也是“经典”的意义所在。

    《内经》、《伤寒论》等之所以成为经典,被历代医家广泛地推崇,是因为它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经典,能指导实践,能起作用。我们学习《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并不是说一定要死读这些书、死记其原话,而是说一定要掌握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将这种方法灵活而有效地应用于客观实践,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这才是我们学习经典的目的。尼采在《查拉图斯拉如是说》中指出:“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桥,而非目的。”同样的,我们可以说:“中医经典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桥,而非目的。”我们不能为熟悉经典而学习经典,我们是为了熟悉方法而学习经典。
, 百拇医药
    经典“美不胜收”

    大凡能够称之为经典的东西,往往都是美不胜收的,总能在人们不断的琢磨中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我们认为中医经典之美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1.经典的“永恒之美”

    所谓“永恒之美”就是古今共识、贤愚同见,不因时代的更迭而变化、不因水平的高低而歧义。韩愈曰:“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其中的某些内容能产生广泛的跨越时空的认同感,有“永恒”之美。读中医经典的好处,在于可得千载之精华,历代之嘉许而为我所用。

    2.经典的“含蓄之美”

    所谓“含蓄之美”是指古今无共识,贤愚不同见,尚有潜力可挖。中医经典可以说文固陈旧,意尚深长,并不是某个人、某个学派、某个时代所能完全认识的。综观中医发展历史,历代医家虽然流出有源,大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并没有脱出《内经》等几大经典以外,但每一个新的学派的建立,每一种新的学说的诞生,都有其独特的深度和高度。虽然也有各自历史的和专业的局限,但是每一个新的理论都尝试提出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思想,将中医理论的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引发一些新的思考,这说明经典之美还有含蓄的一面,还需要我们去挖掘、去领会,还需要我们去揭示和彰显更多的精华和魅力。
, http://www.100md.com
    3.经典的“婀娜之美”

    所谓“婀娜之美”是指大家虽然都认为美,但理由不一样,角度不一样,也即“横看成岭侧成峰”。经典由于言近旨远,包罗宏富,所以它提供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价值衡估的争议性、选项抉择的犹豫性,给人留有无限想象、不断探索的巨大空间,也给人制造众多的思想悬念、模拟无穷的答案可能。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也是我们反复阅读、叩问经典的兴趣所在,动力之源。

    学习经典是为了“取法于上”

    学习经典是“取法于上”的需要。唐太宗《帝范》曰:“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指出:“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这些都是指做事要向最好最高的标准看齐。如果我们“取法于中”,那就“不免为下”了。为了得到最大的收获,我们只能取法于上。而经典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研究、论证以及广大读者的比较与鉴别之后而论定的。它们在思想方法上、在指导作用上都是第一流的。通过经典,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高质量的欣赏和最丰富的收获。
, http://www.100md.com
    经典能“推演新知”

    前人的成就,固然要学习,要继承,但如果止于此,那就永远只能步前人脚印,拾别人牙慧,也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还有什么进步可言?学习经典的目的是为了于旧学中求新知,在继承中得创见。

    张仲景之所以对中医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首先抓住了“勤求古训”这一环节,但对他而言,“勤求古训”不是目的,而仅仅是开始,是起点,更为重要的则是需要“思求经旨,演其所知”!所以,我们学习经典,学习《内经》、《伤寒》这些著作,完全是为了“演其所知”。演是什么意思呢?演就是推演、发展、扩大、延续之意。能够在经典的基础上把原有的知识发展、拓宽开来,能够发扬光大它,能够寻找、摸索出更加有效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这才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

    “勤求古训”即注重经典的学习,因为经典是记载数千年来医家实践经验及其理论成果的载体。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成功运用经典理论的人。扁鹊运用经典理论成为起死回生的一代神医,而张仲景则因为谙熟经典而最终成为医圣。故作为一名中医必须探隐索微、识辨真要、应验临床,要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只有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源流,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医经典的理由。, http://www.100md.com(陈刚 湖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