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43期
编号:11503585
在五台县松岩口村记者见到3位老人,说起白求恩,他们说——我记得他的样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43期
在五台县松岩口村记者见到3位老人,说起白求恩,他们说——我记得他的样子

     汽车驶出五台县县城,向东行进,很快进入五台山脉之中。汽车在盘山公路上时疾时缓,车内的人翘首期待即将抵达的松岩口村。在这个村庄,白求恩大夫工作了5个月,建立起被誉为“模范病室”的外科病房。

    白求恩纪念馆(模范病室)的小院子里挤满了人,有身着校服的学生,还有村子里的乡亲们。我们走进人群,希望能够幸运地探访到68年前见到过白求恩的老人。

    “那儿!”一位头上扎着绿色头巾的大婶从人群中挤出来指给我们看,“那个戴着军帽的,他见过。”循着她的手指,我们看到在纪念碑下面的人群中,坐着一位戴着军绿色帽子的老人。

    就是这位老人,军绿色的帽子已经洗得泛白,蓝灰色的制服上衣袖口已经磨破,浅灰色的裤子,黑色的布鞋。他仰起头,浑浊的双眼眯起来望着我们。听到我们的来意,老人点点头,“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娃娃,10岁。”我们问:“那您还能记得白求恩大夫的样子吗?”老人平静地说:“咋能不记得,高个子啊,”转身指向身后的白求恩塑像说:“就是这个样子嘛。”68年过去了,在老人心里,白求恩永远都是那么清晰,高大而亲切。老人叫裴贵清,当地村民,当过兵,务过农,近十年,“干不动农活儿了”,就守护着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裴贵清老人还招呼另外两位见过白求恩的老人,张根和(76岁)和师吉元(78岁)。他们听说今天有这么一个活动,就都赶来了。当我们问是否还记得白求恩的样子时,老人都说:“记得,记得。”

    张根和老人告诉我们,他见过白求恩大夫,因为白大夫经常去找他家隔壁的铁匠,“要做动手术用的东西嘛,做不好了,他会急。” 师吉元老人不爱说话,但是听我问“村里还来人纪念白求恩吗?”他有点急,“咋会不来嘛,他是俺们村的救命恩人哩,俺们还得给他烧个纸啥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