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7984
好学、坦白丁唯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1日 《医药经济报》 2007.11.21
好学、坦白丁唯建

     采访丁唯建,真可谓一波三折,记者原本与他约好上午10点进行电话采访,可因为一场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会议,约好的采访被改到了下午1∶30,然后又从下午1∶30改到了2∶30。眼看着截稿时间就要到了,不能再等了,刚刚开完公司内部会议的丁唯建不由分说地被记者给“拽”住了。但显然,这样连轴转的状态对药店经理来说是常有的事情,语调稍有疲惫的丁唯建对记者略显大惊小怪的感叹只是“呵呵”笑了一声。

    坦率正视自己

    丁唯建评价自己的性格用了“内向”两字,他坦白告诉记者:“这是我性格中最不利于工作的地方,有些工作场合,这样的性格会影响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也会妨碍别人对自己的了解。”

    作为一个管理者,这样的坦率颇让人有些意外,也让记者突然地一阵语滞,因为在如今的价值标准下,“开朗”无疑是更易被公众接受的个性。然而丁唯建停顿片刻后的继续让记者缓了口气,他接着说:“所以自己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有些最初的印象也可以慢慢修正。”丁唯建认为,自己更擅长个体之间的交流,他说,“我可以通过细致的工作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点。”
, 百拇医药
    作为门店经理,丁唯建的管理风格一直比较平和,“老是这样也有问题”,对此,丁唯建也看得很清楚。但他表示,虽然不习惯对员工太过严厉,但他也有自己的办法——通过考核“盯紧”员工,让他们完成任务。“有些活动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就会安排身边适合的人选去负责。”“坦率地正视自己”,这大概是丁唯建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进步的重要原因。

    学习,学习,再学习

    1975年,高中毕业的丁唯建被安排进入了当时隶属于绍兴医药公司的一家药店。因为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药店的工作让17岁的他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他很坦白地告诉记者,“当初的学习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一起进去的还有一帮同学,当时就心想,如果没有别人干得好会很没有面子。”就是带着这股子“不甘落后”的劲头,丁唯建踏上了中药学习的道路。“一方面跟着师傅学,一方面自己也慢慢摸索,那时候觉得中药很神秘,学着学着就慢慢有了兴趣。”丁唯建说。那时药店系统经常会有“业务比武大赛”,他总能拿到名次。
, http://www.100md.com
    上世纪90年代初,丁唯建开始担任店长工作,随着工作内容的变化,丁唯建的学习也有了新的内容。1988年~1991年的3年间,丁唯建每周都有3个晚上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上“商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当时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多学点有用的东西,从而把本职工作做好,并没有什么更远大的目标,但修完管理课程之后却发现,自己的眼界更开阔,可以望得更远了。”他告诉记者,3年的学习让他掌握了一套专业的管理方法,也让他把自己的工作看得更加清晰。

    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让丁唯建开始注意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2006年,丁唯建从同行口中得知某家管理顾问公司开设“药店管理”培训的消息,没有半点犹豫,丁唯建向公司请了一个礼拜的假,兴冲冲地从绍兴跑到了北京。“参加今年的超级店长/店员大赛,也是因为看重这次学习机会。”他对记者坦承,“最近,药店行业内有很多变化,震元堂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还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只有不断学习改进,才有能力生存下去。”

    当了“抗非”先进
, http://www.100md.com
    20多年的药店工作生涯,丁唯建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不少荣誉,“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丁唯建告诉记者,震元堂是绍兴颇有名气的药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抗击非典的“重镇”之一。那时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前来购买中药和其他药品,而绍兴的媒体也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在震元堂身上。“价格、服务、质量是大家最关心的,而顾客、家人、同事,这么多双眼睛也都盯着自己。”丁唯建身上的压力骤然增加,“当时连着干了10个通宵,白天就和店员一起抓药,晚上还要理货、清货,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去考虑家里,而最大的难题就是怎么把一个人当几个人用。”回忆起那时的焦灼,丁唯建记忆犹新。

    然而这场突发事件也让他收获了不少经验,“这样的经历一生只有一次,虽然当时很困难,但却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压力之下的可塑性——原来把一个人管理好了可以让其发挥出几个人的工作效率。”丁唯建告诉记者。这一收获很快就被他用到了门店管理上。“如今我们震元堂从当初的70多人精简到现在的50多人,工作效率却越来越高,门店的销售额也一直都在上升,今年大概可以达到6000多万元。”说到这些,一直很平静的丁唯建,语气之中终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百拇医药(见习记者 张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