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7995
模式之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1日 《医药经济报》 2007.11.21
     在东北辽阳,记者参观了一家即将开业的药店。受到新药特药丹东中心店开业取得轰动效应的鼓舞,这家药店的经营者决定要实行开架经营。当被问及药店有没有做过开业前的培训,如柜台任务的分配、谁负责投诉等,该店老板一脸愕然地回答:“没有。”

    从表面上看,这家经营面积数百平方米的药店颇有超市的气势,十几个开放式的货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商品,当记者随手从货架上拿起一盒药品时,其他的药品居然哗啦啦地掉下来,七零八落洒了一地。原来,该店老板为了顾客取药方便,没有装上护栏。可以想象,如果真的开业,店员单是捡药就忙得够呛,哪里还有时间顾得上招呼顾客。

    要找到更多的例子很容易,东北药品零售市场的主流为什么一直是闭架售药,从这些事例中不难找到答案。奇怪的是,药店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当某种模式在市场上失灵,我们便匆匆做出“不适合”的结论。

    东北最典型的案例是沈阳的“天天好”。在此之前,媒体有过许多报道,结论大同小异,无非是当地的药价竞争充分,平价在这里无用武之地,因此“天天好”不可避免地走到了穷途末路。不过,记者在当地却了解到另有内情,“天天好”在沈阳开局不错,但由于某种原因,其经营最终易手,接手者不善于平价的操作模式,导致关门。

    我们太在意形式了,当一种新的模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急功近利的心理使我们浅尝辄止,然后迫不及待寻找另一种模式,药妆?健康超市?贴牌?……当我们走到十字路口,我们总是习惯于向比我们先进的国外同行学习,可是一遇到挫折,又以“国情不符”而草率否决。

    零售讲究细节,每一个细节的失误都有导致失败的可能,而细节的完善有待于实践的长期摸索。科学有时需要数据来支撑,想当然的思想对制定企业战略十分有害。真实的数据可以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错误的数据可能让我们谬之千里。价格武器的失灵是药品零售市场经过初级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在不断规范的市场中,注重细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开大店打价格战的时代结束了,似乎平价模式从此终结。当我们的药店依靠联合的力量在品种、价格上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实际上这是平价模式的延续,没有因就没有果,没有过去平价风暴的洗礼,就没有今天平价联盟的兴起。

    尝试一种模式需要关注细节,而不仅仅是停留于形似的表面,我们对模式的探讨也应如此。, http://www.100md.com(陈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