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44期
编号:11503501
通心络对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防治及其机制(四)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44期
通心络对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防治及其机制(四)
通心络对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防治及其机制(四)
通心络对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防治及其机制(四)
通心络对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防治及其机制(四)
通心络对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防治及其机制(四)
通心络对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防治及其机制(四)

     (续11月15日B8版)

    病理HE 和Masson染色 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显示(图7),通心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治疗组心肌组织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轻,梗死面积显著减小。

    移植细胞在心肌中生存率 比较结果显示(图8),通心络+MSC联合治疗组心肌中移植细胞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用MSC组(P<0.0001)。

    移植细胞成心肌分化效率 比较结果显示(图9),通心络+MSC联合治疗组心肌中移植细胞成心肌分化率显著高于单用MSC组(P<0.0001)。

    梗死区和梗死周边毛细血管密度比较结果显示,通心络+MSC联合治疗组心肌梗死区和梗死周边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单用通心络组及单用MSC组(均 P<0.0001)。

    梗死周边心肌细胞凋亡 比较结果显示(图10),单用通心络治疗组和通心络+MSC联合治疗组梗死周边凋亡的心肌细胞数显著减少,尤其是联合治疗组减少更显著。
, 百拇医药
    梗死区氧化应激损害电镜观察显示,单用通心络组和通心络+MSC联合治疗组心肌梗死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001),联合治疗组又大于单用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01),但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电泳图谱所示各组炎症因子表达 结果比较显示(图11),单用通心络和通心络+MSC联合治疗均可显著抑制梗死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使得绝大多数移植细胞死亡。围移植期使用通心络可有效阻止心肌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这都基于通心络显著改善微环境,使移植MSC的存活和生物学作用显著增强,由此实现了心功能的显著改善。

    五、通心络超微粉对AMI和再灌注后无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的影响
, 百拇医药
    为使通心络胶囊有效成分更充分释放和被吸收,使药品质量更加稳定与均一,以岭药业与清华大学合作,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完成了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和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的超微粉通心络胶囊的研发。经细胞级微粉碎技术破壁处理后的超微粉通心络胶囊与原胶囊相比,其粒度从原来的150~200 &micor;m减到5~10 &micor;m,形成超微粉;处方、适应证、服药方法不变,但工艺水平、药理活性、临床疗效却大为提高(总有效率提高5.7%),同时胶囊型号减小,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降低,服用更加安全。

    为了评价通心络超微粉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我们采用大[0.5 g/(kg.d)]、中[0.2 g/(kg.d)]、小[0.05 g/(kg.d)]剂量通心络超微粉,对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小型猪模型进行干预。在A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行血液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并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进行疗效比较。

, http://www.100md.com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中、小剂量通心络超微粉,均可改善猪再灌注后的心功能,减小AMI和再灌注后无再流面积,减小心肌梗死面积。这提示,大、中、小剂量通心络超微粉均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六、通心络治疗AMI的临床研究

    为了改善AMI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患者缺血心肌功能,我们在常规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加用通心络(通心络组),连续观察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并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常规组)进行比较。

    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

    两组患者心梗后24小时内和1周时,LVEDV均有所增加,但无组间差异。第二周开始,通心络组患者LVEDV增加缓慢并基本稳定,而常规组继续增加。1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增加保持在9.42%水平,而常规组达12.33%,此时两组患者均发生心室重构,但常规组更为显著。3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增加比率明显降低,已接近最初水平,而常规组增加仍维持在13.70%的高水平状态,容积改变不明显。6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基本保持稳定,而常规组虽在减少,但仍居高明显。这提示,通心络改善左室心肌重构不仅早于,并且最终影响结果也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
, 百拇医药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心梗3个月时,两组LVEF已有显著组间差异,但6个月时组间差异消失。这提示,两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均有所恢复。同时,通心络组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的时间早于常规组,恢复的水平及LVEF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

    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1周、2周和1个月时,通心络组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恢复率(11.86%、18.12%、18.79%)明显高于常规组。2周后,左室整体WMSI进行性降低,显著早于常规组。6个月时,通心络组左室整体WMSI恢复率高达70.03%,明显高于以往报道的52%。这提示,通心络+常规治疗改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作用,无论是时间还是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

    两组中LVEF<45%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显示,通心络组LVESV治疗后(94.82±25.96)比治疗前(99.09±17.92)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通心络可提前改善缺血心肌功能,预防左室心肌重构,改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这可能与通心络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缓解血管痉挛,保护微血管完整性和阻止再灌注损伤等多功能有关。因此,在AMI血运重建后应用通心络有一定临床价值。,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