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44期
编号:11503482
美国国立犹太医学研究中心Richard W. Weber教授报告 阿司匹林不耐受可致哮喘 脱敏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44期
     自1899年Bayer公司的阿司匹林上市以来,该药引起的呼吸道不良反应就屡被报告。1922年Widal等首次描述了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之间的关系,后被称为阿司匹林三联征(aspirin triad)。

    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花生四烯酸代谢失衡假说。该假说认为,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PG)E的合成,同时通过脂氧合酶途径增加白三烯(LT)合成,导致支气管痉挛。研究证实,患者呼出气体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和8异前列烷水平增加,尿中LTE4和痰中PGD2水平也增高。支气管黏膜活检显示患者LTC4合成酶过度表达。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后患者尿液LTE4浓度也显著增加。

    口服阿司匹林激发试验是本病唯一的确诊手段。令缓解期患者口服递增剂量的阿司匹林(美国国立犹太医学研究中心规程:常规剂量40.5、81、162、325、650 mg,有时需要补充一些中间剂量,每次给药间隔2 h,末次给药后观察2~3 h),监测用药后症状和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出现哮喘发作(FEV1较基线值降低25%)和(或)明显的鼻堵流涕、眼充血症状为阳性反应。大多数患者末次剂量在中等剂量范围(81~180 mg),且在给药后60~90分钟发生反应。

    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必须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可接受阿司匹林脱敏治疗,以改善嗅觉异常、哮喘和鼻-鼻窦炎症状,降低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急诊住院治疗的频率。对于脱敏治疗的剂量选择,建议初始采用较大剂量(650 mg bid),然后递减至最低有效剂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