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24463
幸 福 在 哪 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2日 《当代健康报》 2007.11.22
幸 福 在 哪 里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近年科学家们试图揭开使人产生幸福感的生理基础,精神心理学家们试图发现大脑中供幸福栖居的区域或褶皱,因为他们认定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其生理机制无疑根植于大脑中心。

    而实际上他们也已通过实验证实:幸福者的大脑左前方叶显示出的“脑电流”更强,相反在大脑右前方叶中显示出较强的“脑电流”多是那些精神抑郁或沮丧的人;而遗传学家则在通过努力找到能唤起幸福感的基因。研究者们近些年来获取了许许多多有关“幸福”的科学新发现。

    幸福是过程而非结果

    一个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各种心理需要都会得到及时的满足,这样的孩子是肯定没有幸福感的。因为幸福感往往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发育。实际上幸福存在于心理满足过程之中,存在于自身潜能发挥过程之中。

    幸福是无数“小乐”的日积月累。有一个心理实验请受试者关注自己的心情六周,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电子测定器,记录他们的感觉以及快乐的程度。

    测试结果多少有点令人感到意外:一个人的幸福感竟然来自多次的“感觉良好”,而不是仅仅一次短暂的“大乐”。一些很简单的“小乐”,诸如和孩子出去放风筝、和朋友去野外踏青或享受一次自己制作的美味等等--这些并不起眼的“小乐”加起来却往往远远胜过短暂的“大乐”。

    幸福与年龄关系不大

    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幸福感会下降。然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满意感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有升高的趋势。

    一些研究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实际上能够根据自身年龄的变化对自己的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一项针对英国和美国居民的大规模抽样调查研究表明,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

    幸福和遗传有关

    明尼苏达大学遗传学家里坚博士分析1500对双胞胎时发现,即使他们中的一个做大学校长,另一个做水管工,同卵双胞胎对人生的满意程度完全相同,即他们要么都快乐,要么都不快乐。

    不过,遗传对人性格的影响也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后天条件,如环境、教养等对同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正如心理学家认为,性格作为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它受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及家庭和学校等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人的性格是在独特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过程所形成的。

    使用左脑过多不幸福

    美国一位叫霍华·克莱贝尔的心理学家几年前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习惯利用左脑去看待问题和思考生活,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人感受轻松愉快的能力下降。

    不仅如此,过度使用左脑而忽视右脑还是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 (怡然 编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