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动物学习养生
千万年的“优胜劣汰”法则,让动物们成了天生的养生专家,人们不妨向它们学习,借鉴借鉴它们的“养生大法”。
坚持饮食的多样性
“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保持食物的多样性,这样既能确保身体所需营养的均衡摄入,又可避免某种食物摄入过多而损害机体。现代营养学家更是提倡“人一天应食用30种左右的食物”,在这方面,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而黑猩猩却是忠实的执行者。动物学家观察到,黑猩猩平均每天的食物品种多达15种以上,最多的甚至超过30种。除无花果等果实类食物,还使用坚果、白蚁等昆虫以及小型哺乳动物,甚至一些植物的茎和树皮,都被黑猩猩列入自己的“菜单”。
想方设法保持良好情绪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10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可使机体血液循环稳定,细胞代谢旺盛,使内分泌、心血管、免疫、呼吸等生理系统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增进免疫力、预防疾病,从而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促进人体生理健康。反之,郁气于胸,伤神又伤身。而动物们似乎知道该如何保持良好情绪。有一种斑雀,在争斗时会突然偃旗息鼓,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躲到一边去整理羽毛、伸伸腰、抖动身体、抓挠头皮、打哈欠、小睡、取食、筑巢等;两只大袋鼠争斗时,会突然停止打斗,转向一侧去整理自己的体毛;两只海鸥在受到攻击的刺激时,其中一只常丢开攻击目标转飞向别处,十分激动地啄草、石子等。它们都是把积蓄的愤怒情绪转移或宣泄到别处,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良好情绪。动物这种以转移注意力摆脱负面情绪的方法,人们亦可效仿之。
持之以恒保持身体的运动量
据有关资料记载,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200岁,而关在动物园里却活不过80岁;在野外生活的野兔可活15年,而家兔却只能活5年。由此可见,活动锻炼多,寿命也长,人也不例外。据专家研究发现,平时不爱运动者与经常运动者相比,其心脏要早衰10到15年,冠心病发病率要高1.2倍。医学家们也证实,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等慢性病多发于活动偏少的人。有许多动物会有意识地运动身体,增加运动量。动物专家发现,对于唾手可抓获的小动物,猎豹常并不急于抓捕,而是首先惊动猎物,让其亡命般地奔逃,待跑出一段距离后,猎豹才一跃而起,迅速追扑向猎物。某些动物即使被限制在一定范围时,它们也会设法保持身体的运动量。在动物园里被关着的动物,虽然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但绝不养尊处优,总能自觉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如猴子爱不停地跳上爬下。关在笼子里的狮子,不因活动天地狭小而放弃运动,常常漫无目的地在笼里来回转圈等等。
人虽称为“万物之灵”,但在一些养生之道上,还得俯首向动物们借鉴学习,习其之长,补己之短才是。 (黄阔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