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中医疗效评价
艾滋病是世界普遍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疗效评价指标血浆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治并发症和延长存活时间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如何准确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性,我们有以下认识:
一、用现行的“金标准”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艾滋病的中医科研和临床救治中,大都采用西医的血浆中病毒载量的是否下降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是否上升或稳定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然其存在以下问题:①CD4+T淋巴细胞计数受患者检测前的身体状况、劳累程度、检查仪器和检查技术等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检查的结果,临床表现出变化较大的不稳定性。②中药抗艾滋病病毒虽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却不如HAART疗法理想,然而大部分病人在服用中药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得到了改善,生存质量明显好转,患者可长期带毒生存而不发病,故仅用目前的“金标准”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 百拇医药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方法
1.评价沿用HIV感染自然病程的三个临床分期
HIV感染的全过程短则半年,长则达20年以上,我国艾滋病诊断标准(2001年修订版)中,将其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AIDS三个临床期,这是当前我国HIV/AIDS临床诊断的依据。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也应当根据各期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价,有利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评价规范及学术交流。
2.着眼于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有数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他毋庸置疑的临床疗效,而其疗效的核心表现就在于改善症状。我们在“十五”国家“适合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2004BA719A13)”课题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同期平行对照研究,完成了97例HIV/AIDS脾气虚、脾肺气虚证患者和166例无症状HIV感染者的早期干预,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可明显改善艾滋病的临床症状,恢复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小,不仅能改善患者体质,还有增强免疫的功能。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应着眼于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
, 百拇医药
3.结合血浆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
目前,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作为客观的疗效评价指标已得到现代医学界的认可,因此,中医药在评价疗效时也应采用这两个指标,有利于学术界交流。
4.评价方法
依据上述三方面情况,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可按三个临床期分别进行评定:
HIV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HIV2周~6周后,有一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样症状出现,多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头痛、自汗或伴盗汗、汗出热不解、红色皮疹、周身淋巴结肿大或伴腹泻、消瘦,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细数等,持续2周左右可消退。此期病程较短,且临床症状易与普通感冒、流感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混淆,除职业暴漏外在临床中极易被误诊,中医药难以在此期发挥作用。
, 百拇医药
无症状HIV感染期。一般为2年~10年,此期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逐渐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虽此期无明显的AIDS相关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临床常多见反复感冒、反复腹泻、反复口糜、持续性淋巴结肿大、饮食减少、体重下降、皮疹、痒疹或斑疹等,因此,中医的疗效评价即可着眼于上述症状频次的改善,分症而评。如对于感冒和腹泻,可采用一定治疗时间内发生的次数进行评价;对于饮食情况,可以分为正常、减少和明显减少,观察一定治疗时间后进行对比评价;对于体重,可以按增加、不变和减少进行评价;对于皮疹等,可以按痊愈、好转、未愈及复发次数进行对比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符合中医整体观,也便于进行疗效评价。
艾滋病期。一般为半年~3年。此期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增加,CD4+T淋巴细胞计数(数值)<200/mm3,最重要的是AIDS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和伴发症状较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表现为长期发热、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汗、消瘦、全身无力、持续性慢性腹泻、反复发作性头痛、精神淡漠或恶病质等。因此,对此期中医的疗效评价可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一定治疗时间内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次数;评价一定治疗时间内血浆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评价一定治疗时间内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恶化、无效、好转、痊愈)。
三、结论
目前学术界过分强调按目前的“金标准”来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过分依赖现代医学的物理、化学检测指标,结果导致医者和患者过分关心药后病毒载量的降低、CD4+T淋巴细胞的上升,忽视了病人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恢复,不能全面反映病人的具体情况。为了准确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依据HIV感染的自然病程、各期临床表现和血浆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阶段、分类别评价,避免物理、化学检测指标评判的局限性,充实了评价内容,突显了中医特色,便于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百拇医药(郭会军 蒋自强 王永奇 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
一、用现行的“金标准”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艾滋病的中医科研和临床救治中,大都采用西医的血浆中病毒载量的是否下降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是否上升或稳定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然其存在以下问题:①CD4+T淋巴细胞计数受患者检测前的身体状况、劳累程度、检查仪器和检查技术等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检查的结果,临床表现出变化较大的不稳定性。②中药抗艾滋病病毒虽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却不如HAART疗法理想,然而大部分病人在服用中药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得到了改善,生存质量明显好转,患者可长期带毒生存而不发病,故仅用目前的“金标准”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 百拇医药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方法
1.评价沿用HIV感染自然病程的三个临床分期
HIV感染的全过程短则半年,长则达20年以上,我国艾滋病诊断标准(2001年修订版)中,将其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AIDS三个临床期,这是当前我国HIV/AIDS临床诊断的依据。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也应当根据各期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价,有利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评价规范及学术交流。
2.着眼于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有数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他毋庸置疑的临床疗效,而其疗效的核心表现就在于改善症状。我们在“十五”国家“适合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2004BA719A13)”课题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同期平行对照研究,完成了97例HIV/AIDS脾气虚、脾肺气虚证患者和166例无症状HIV感染者的早期干预,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可明显改善艾滋病的临床症状,恢复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小,不仅能改善患者体质,还有增强免疫的功能。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应着眼于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
, 百拇医药
3.结合血浆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
目前,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作为客观的疗效评价指标已得到现代医学界的认可,因此,中医药在评价疗效时也应采用这两个指标,有利于学术界交流。
4.评价方法
依据上述三方面情况,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可按三个临床期分别进行评定:
HIV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HIV2周~6周后,有一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样症状出现,多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头痛、自汗或伴盗汗、汗出热不解、红色皮疹、周身淋巴结肿大或伴腹泻、消瘦,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细数等,持续2周左右可消退。此期病程较短,且临床症状易与普通感冒、流感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混淆,除职业暴漏外在临床中极易被误诊,中医药难以在此期发挥作用。
, 百拇医药
无症状HIV感染期。一般为2年~10年,此期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逐渐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虽此期无明显的AIDS相关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临床常多见反复感冒、反复腹泻、反复口糜、持续性淋巴结肿大、饮食减少、体重下降、皮疹、痒疹或斑疹等,因此,中医的疗效评价即可着眼于上述症状频次的改善,分症而评。如对于感冒和腹泻,可采用一定治疗时间内发生的次数进行评价;对于饮食情况,可以分为正常、减少和明显减少,观察一定治疗时间后进行对比评价;对于体重,可以按增加、不变和减少进行评价;对于皮疹等,可以按痊愈、好转、未愈及复发次数进行对比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符合中医整体观,也便于进行疗效评价。
艾滋病期。一般为半年~3年。此期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增加,CD4+T淋巴细胞计数(数值)<200/mm3,最重要的是AIDS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和伴发症状较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表现为长期发热、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汗、消瘦、全身无力、持续性慢性腹泻、反复发作性头痛、精神淡漠或恶病质等。因此,对此期中医的疗效评价可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一定治疗时间内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次数;评价一定治疗时间内血浆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评价一定治疗时间内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恶化、无效、好转、痊愈)。
三、结论
目前学术界过分强调按目前的“金标准”来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过分依赖现代医学的物理、化学检测指标,结果导致医者和患者过分关心药后病毒载量的降低、CD4+T淋巴细胞的上升,忽视了病人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恢复,不能全面反映病人的具体情况。为了准确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依据HIV感染的自然病程、各期临床表现和血浆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阶段、分类别评价,避免物理、化学检测指标评判的局限性,充实了评价内容,突显了中医特色,便于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百拇医药(郭会军 蒋自强 王永奇 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