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59611
现代家庭 为何“老少倒挂”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6日 《家庭保健报》 2007.12.06
    人到老年,辛苦了大半生,无论从衣食住行哪个方面,都应该是享受人生的时候了,可在现今中国,却出现了老人住旧房小房,把新房大房给儿女住;老人不舍得车费,能走则走,能骑车不坐车,而儿女却动辄打车或开车等种种 “老少倒挂”现象。这不能不让人反思:老人,在儿女们的感情世界里,究竟占了什么位置?

    之一:家庭重心“倒挂”

    情景:王奶奶的孙女从小就跟她一起住,现在已经上小学了。一天晚上,孙女换洗的校服里夹塞了一条红领巾,王奶奶洗衣时没注意。第二天,孙女要上学时发现裤袋没干,红领巾也不能戴,立刻耍起脾气,并赌气说不上学了。儿子、媳妇嘴上没说什么,脸色却不好看。王奶奶虽然采取紧急措施——用电熨斗把红领巾熨干了,但仍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在一旁不知说什么才好。

    中国古代传统家庭是建立在“长幼有序,等级森严”家长制基础上的大家庭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数代同堂的链式家庭已经发生“裂变”,家庭的轴心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老年人已经成为家庭中的“弱势” 或“次弱势”群体,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倾向。
, http://www.100md.com
    现今在社会上流传一首民谣:“爷爷是佣人,奶奶是仆人,儿子是主人,儿媳是客人,孙子是祖宗。”这正是当前一些家庭现状的真实写照。

    之二:老少消费“倒挂”

    情景:齐先生一家是工薪阶层,夫妻俩每月不到2000元收入,但给上小学的儿子过生日从不含糊,一家人前呼后拥着孩子上豪华酒家,切蛋糕,今年开始又升级为宴请小同学同乐。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秋节前夕,老母亲提醒齐先生:“今年是你父亲的七十大寿,该给他庆祝一下。”儿子听了,诧异地抓了抓后脑勺:“爸爸生日是哪一天啊?”二老听后,叹息不已。

    在您的家庭中,是不是有着这样的现象:成年子女总是买新的服装鞋帽,等穿够了就淘汰给父母,而许多老年父母也习惯了这种做法,不舍得买新衣,而是等着捡儿女淘汰的旧衣;剩菜剩饭基本都是家里的老人“消灭”。可另一方面,无论是成年子女还是作为老年父母,对于家中的小孩子却是舍得花钱,孩子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新的、最流行的。
, 百拇医药
    现在的父母,对待孩子往往抱有“缺了谁的也不能缺孩子的”这样一种心态,却想不起自己的父母缺什么,该为父母添点什么。

    调查显示,中国社会中的青少年在消费上远远走在老人前面。据悉,北京市的学龄前儿童,每月入托费400至500元,回家后的零食、玩具、公园消费合计700至800元;再加上在幼儿园参加绘画班、体操班、舞蹈班、英语班等培训班,每月不算服装和医药费在内,月花费千元左右。这对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讲,等于花去家中收入的二分之一以上。凡无力负担者,就由两家老人无偿赞助。相比之下,一些已离退休的老人的消费水平却不容乐观,仅为孙辈们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左右。

    之三:家庭照料“倒挂”

    情景:孙老太的儿子专门请了一个小保姆,保姆的职责是替已经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打理杂务,早晨帮儿子背书包到校,中午安排儿子午睡,下午接儿子放学。孙老太起监督保姆的作用,却不享受保姆的服务,孙子的三顿饭菜还要亲自张罗,围着灶台转得不亦乐乎。
, http://www.100md.com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清晨的农贸市场,买菜的多是老年人 。早晚幼儿园的门前、小学门前,在接送孩子的人群中,也是白发者居多。众多的老人是“退而不休”,他们成为家中自出工资的“五大员”:保育员、采购员、炊事员、卫生员和给养员。

    现在年轻人工作忙,许多老人就主动承担起替儿女照看孙辈的重任,而且为了使儿女生活轻松,有的老人干脆就让孙辈住在自己家,让儿女享受二人世界,或让儿女下班回老人家吃现成的,有的还隔三差五去儿女家替儿女洗衣、做家务。而儿女们对老人的这些付出,却感到心安理得,很少想到为父母减轻负担,有时间想不起来替父母做做家务、买买菜,却想得起来自己逛街、娱乐、聚会、休闲。

    之四:赡养“倒挂”

    情景:高级工程师老徐,退休和老伴没过上几年好光景,就为不争气的儿子担负起抚养第三代的重任。儿子所在的企业破产后,只拿低保,三口之家隔三差五就来老徐这儿蹭饭,孙子的一切花销都由二老出,小两口回父母家就吃饭,饭后碗筷一放,二郎腿一跷,自个儿看电视去了,剩下擦桌扫地、刷锅洗碗筷的活几乎由父母包了。老徐为了心疼长得活泼可爱的小孙子,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得拿出一半资助他们。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着“养儿防老”的想法,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人到老时有儿女赡养。但在21世纪的今天,这句话在一些家庭中不但过时了,还有倒过来的趋势。

    在协助子女完婚成家后,老人也该“解脱”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婚前向父母要房子,婚后要票子,儿媳分娩时还要让父母出劳务、带孩子。这种赡养倒挂的问题,不少是出于老人的自愿,但有些情况也让不少老人脸上愁云密布,无可奈何。根据全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赡养与抚养严重错位。一些年轻人把父母家当旅馆和饭店,经常蹭饭或干脆就到老人家吃饭,却从来不交伙食费,父母帮助照看孩子却从没给过父母辛苦费,有的就连孩子的花销也厚着脸皮让老人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