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45期
编号:11510708
明道 优术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45期
     概况

    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和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协作组(CROTC)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的明道·优术“优化抗菌治疗”华夏之旅2007大型学术活动于2007年7-10月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2个城市及地区举行,共有约1440名专家及7200名临床医师参加。活动主题为“明道·优术”,即“明感染之道,优治疗之术”,核心思想是提高呼吸道感染初始经验治疗成功率,缩短抗菌治疗疗程,减少耐药产生。

    明道·优术大型活动在各地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福州和杭州,由于遭遇台风和高温,许多学术会议都临时取消,而明道·优术活动仍如期举行,而且会场座无虚席,体现了广大抗感染工作者对“优化抗菌治疗”最新知识和信息的渴求及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型学术活动在每一站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明道·优术“专家讨论会”,在活动当日上午举行,主办方邀请国内抗感染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当地知名学者,针对以下4个主题进行探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谱和耐药现状;防突变浓度(MPC)理论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呼吸道常见感染类型的诊治策略;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CAP指南解读。讨论会以“提问—专家解答—现场讨论”的方式进行,到会专家通过现场讨论就以上问题达成共识,为优化抗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学术活动的另一部分为下午举行的明道·优术“巡回演讲”,即全国医学继续教育(CME)活动。讲座专题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和MPC;老年CAP;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抗菌治疗策略及MOSAIC研究。上述4个专题分别从微生物学、临床药理学、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为广大基层医师构筑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呼吸道感染优化抗菌治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http://www.100md.com
    互动讨论

    活动期间,与会专家和抗感染同道就一些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问:2007年ISDA/ATS CAP指南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是如何推荐的?

    答:该指南将CAP患者分为3类,门诊、住院非ICU及住院ICU患者。对于门诊患者,有合并症如慢性心、肺、肝脏、肾脏病,或糖尿病、酗酒、恶性病、脾缺如、免疫抑制状态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前3个月内用过抗菌药物治疗者,强烈推荐使用作用于呼吸道的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吉米沙星或左氧氟沙星(750 mg)]。在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水平耐药(MIC≥16 μg/ml)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率较高(>25%)的地区,对于无合并症的患者,可使用作用于呼吸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于住院非ICU的CAP患者,亦首推呼吸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于住院ICU的CAP患者,则推荐联用β内酰胺类与呼吸氟喹诺酮类药物。
, 百拇医药
    问:CAP初始经验治疗是否应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答: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检出率持续升高,其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视。我国CAP流行病学调查中3种非典型病原体总检出率高达31.3%,其中肺炎支原体占20.7%,已成为CAP中最主要的病原体。最新研究证实,初始经验治疗覆盖非典型病原体可改善患者预后,缩短到达临床稳定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死亡率。国内研究亦表明,初始治疗覆盖非典型病原体的有效率高于不覆盖者。

    问:在治疗CAP过程中,应如何应对耐药肺炎链球菌的不断增加?

    答:肺炎链球菌是CAP的主要致病原之一, 2005-2006年我国9家教学医院分离的417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显示,PNSP的发生率为47.5%。由于存在交叉耐药,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2005-2006年的最新研究显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对头孢克洛的耐药率高达97.1%,对头孢丙烯的耐药率也高达94.2%,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23.6%。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普遍在60%以上,且多呈高水平耐药。因此,在怀疑肺炎链球菌所致的CAP时,不宜单用大环内酯类。美国2007年ISDA/ATS的CAP指南特别指出,在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水平耐药(MIC≥16 μg/ml)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率较高(>25%)的地区,对无合并症的患者也推荐使用呼吸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抗菌谱广,可同时覆盖G+、G-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对PRSP、多药耐药肺炎链球菌(MRSP)和部分旧喹诺酮类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仍然有效,是治疗CAP的理想选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