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原发性肝癌 > 认识肝癌
编号:11661839
创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纪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3日
     一肝癌患者50岁时入院手术治疗,术后生存43年,终年93岁。这是迄今经过医疗在世界上生存最长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

    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癌,中国在临床研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昨天上午,记者从中山医院庆祝建院70周年活动上获悉,该院在肝癌研究上创三项“世界之最”,一患者50岁时入院手术治疗,术后生存43年,终年93岁。这是迄今经过医疗在世界上生存最长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

    创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纪录

    马曾辰教授介绍,一上海籍男性患者,50岁时因上腹肿块入住中山医院外科。病理报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由 吴肇光教授(中山医院终身教授)主持。开腹后,见腹腔肿块位于肝脏左叶,恶性肿瘤达直径10厘米,当即进行了肝左叶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一直良好。1999年12月(术后39年)肿瘤复发,经酒精注射、微波等综合治疗,病情稳定。直到2005年1月病人因年迈、心肺功能及全身衰竭死亡,终年93岁。患者肝癌术后生存达43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也是世界上生存最长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
, http://www.100md.com
    中山医院终身教授吴肇光,临床开展了多项高难度手术,其中包括率先在国内实施了规则性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重大手术。他所领导的科研小组也创造了他本人的另一个世界之最,即用肠外营养维持全小肠切除后的年轻女子生命达20年之久的世界最长静脉营养纪录。该女子在静脉营养维持下诞生一健康婴儿。此项纪录再一次轰动了世界医学界。

    主持世界最大规模肝癌筛查

    马曾辰教授介绍,中国肝癌临床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上海为主体所进行的肝癌筛查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

    1971年起我国就开始应用甲胎蛋白进行肝癌筛查。1971年~1980年间,中山医院在上海和江苏启东地区共普查了327万自然人群,发现了799例肝癌,发现率为十万分之24.4。其中亚临床肝癌311例,占38.9%。经筛查发现的小肝癌切除后10年生存率达46.6%。随访至2006年5月,仅上海地区就有4位筛查发现、手术治疗生存超过30年的患者。
, 百拇医药
    由于在“自然人群”中筛查的投入与效果不成比例,肝癌检出率较低,杨秉辉教授等倡导在高危人群中筛查。高危人群的标准为:乙肝、丙肝血清学检查结果标志物阳性或有慢性肝炎史者。年龄在35岁以上。在这一人群中筛查,发现肝癌的检出率是自然人群的34.5倍。

    杨秉辉教授1969年至今从事肝癌的临床研究工作。是我国肝癌筛查工作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由他本人直接筛查的人数即近43万之多。杨秉辉教授主持上海市科委及国家科委“六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关于肝癌筛查的项目并取得巨大成绩,为“亚临床肝癌”和“小肝癌”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获得“小肝癌诊断和治疗”、“肝癌二级预防评价”等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最早提出“亚临床肝癌”诊断体征

    马曾辰教授介绍,“亚临床肝癌”是指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肝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肝癌只有通过筛查才能发现。因为亚临床肝癌大多为早期肝癌,因此手术切除率高,而且效果好。中山医院汤钊猷教授最早总结提出“亚临床肝癌”诊断体征,为早期发现肝癌、延长生存率作出巨大贡献。随访至2006年10月,仅上海中山医院一家肝癌术后生存10年以上患者已超过300例。

    马曾辰教授说,汤钊猷教授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肝癌临床研究。他亲自参加肝癌筛查及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临床研究并总结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亚临床肝癌”专著。汤钊猷教授在书中不仅阐述了亚临床肝癌的概念,且系统、全面论述了亚临床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根据该项研究成果,筛查发现的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后长期生存率特别高。

    汤钊猷教授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医学界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他两次任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议主席,12次担任国际肝癌方面学术会议主席或共同主席,组办6次国际性大型肝癌肝炎会议,把中国的肝癌研究成果推广到了全世界,摘取了美国金牌奖,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