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11521426
卫生医士专业·平民笔记之1979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7日 医学捌号楼
     卫校是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士”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卫校毕业生实习期一过,就是医士、检验士、护士、药剂士……

    “士”是个什么级别呢?首先,“士”是国家干部身份,从事的是医务卫生工作。第二,“士”是专业技术职称中最低一档,到它的下面,就是工人身份的工勤人员了,它的上面则依次是“×师”(相当于助理讲师级)、“主管×师”(相当于讲师级)、“副主任×师”(相当于副教授级)、“主任×师”(教授级)。第三,“士”是一个过渡存在的一个专业技术层,最终是肯定要消除的。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没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不能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对此,政府的意图是明确的,如十多年里前国家就取消医士在国家所设医疗卫生机构里的处方权,即不能再给人看病开药。不过,“士”层的消除不是件容易事,可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

    一九八0年下半年,当我高考后被录入荆州地区卫生学校时,对上面的这些是一窍不通的。大队卫生室里的赤脚医生,或是跟着师傅学的中医,或是在“五七”中学红医班混了几个月后回来边学边干的,或是部队退伍的卫生兵,有的才小学毕业。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们,听说有文化大革命前从外地分来的大学毕业生,但本大队和隔壁大队都有过去的中医学徒在里面当医生。所以,无论是我的亲戚,还是我自己,对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只是录取通知书的“卫生医士专业”几个字,着实让人费解。只听说有医生,没听说有医士。或者,医士就是医生吧。可为什么要加上“卫生”两字呢?现在的卫生院就是过去的医院,“卫生”不就是“医”吗?家里农村的人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问学校老师,也没听说过,一个在公社卫生院工作的亲戚,也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那时还没有技术职称一说呢。
, 百拇医药
    到了学校,我们班被编为“卫生医士”三班。并不是本届“卫生医士”专业有三个班,而是建校以来,本班是开办的本专业第三个班。同学们首先关心的就是“卫生医士”是怎么回事。班主任是个前两年毕业的“卫生医士”班留校生,他说,“卫生医士”专业就是学预防医学的。什么是“预防医学”呢?就是毕业后做卫生防疫工作的。卫生防疫工作是干什么的,我们还是不知道。老师说:“你们小时候打过预防针吧?通俗地说,卫生防疫工作就是安排打预防针的。当然,还有其它卫生防疫工作。”大家一时像掉在了冰窖时,顿时心凉了半截。弄了半天,我们就是学怎么给人打预防针?难怪把个专业名字取得大家都不懂,就是怕大家知道是打预防针这个专业后,都不来上学了吧?我们都知道,医生是个好职业,给人看病多吃香啊,那打预防针有什么意思,谁看得起?

    刚一进学校,同学们思想上都有了情绪,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很着急,怕今后不好管理。大道理是免不了要讲的,什么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下不同,什么大家都是革命的螺丝钉等等,但大道理服不了人。班主任又讲专业前景,说医学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两大门类,临床医生的工作对象只是单个的患者,开的处方针对的是个体,而防疫医生的工作对象却是整个人群,开的处方针对的是群体;防疫医生工作做好了,临床医生只有喝西北风。他是想增强我们的专业和职业自豪感,可现实就摆在那儿,空洞的自豪当不了饭吃。
, 百拇医药
    他最后讲了最实际的毕业分配问题。他说,现在医学院招的学生多得很,中央一级的,省一级都办有医学院,各地区也办有专科医学院,招的学生多得很,开办的专业大都是临床专业,如果我们在中专性质的卫校也学临床,毕业后如本科、专科学生一同竞争,除非家里后台特别硬,肯定只有分配到公社一级的卫生院去。学预防专业则不一样,目前各医学院开办卫生系的不多,中央、省一级医学院卫生系的学生分到省、地区卫生防疫站都不够,而地区一级医学院是绝对没有开办卫生系的,分配时在县卫生防疫站没有谁与我们争抢。在全地区各县的卫生防疫站,文革前曾分配过一些医学院毕业生,文革期间本校卫生医士一班、二班有近百名学生分配在十几个县,但很多人改行到医院工作去了,各站现有人员主要是三类,一是少量临床专业改行的,专业不对口;二是一部分部队转业、退伍的,不懂行;三是大量的“以工代干”(工人身份做干部身份的事)或“工转干”(工人身份转为了干部身份)的,专业能力极差,普遍都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革后学校才第一次开办我们这届卫生医士专业班。他举了好几个县的例子,说他基本可以保证大家毕业后分在县卫生防疫站工作,而且马上就可以成为单位的骨干。他这一番分析有理有据,才让我们心理平衡一些。
, 百拇医药
    两年时间里,我们共学习了二十门课程,其中十三门是公共课,即各学校各个专业都要学习的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中医学、医用英语、拉丁文,但由于时间太紧,中医学实际没有上;专业课则有七门,包括流行病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学校少年儿童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食品卫生学,统计学。学校开办这个专业显然是十分勉强的,公共课程的师资力量尚可,基础理论课程由本校教师负责,临床课程由紧挨学校的荆州地区医院的医生负责,但专业课程却有五门课的老师是外请的。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但是政府对卫生防疫专业人才的培训、使用似乎并不重视。我后来工作过的石首县卫生防疫站,从一九六六年至今,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分配去过一个医学院卫生系毕业生,后来陆续分配去的荆州卫校卫生医士专业毕业的学生,一直是主力骨干。荆州卫校卫生医士三班的五十多名同学,目前仍从事卫生防疫工作的,也不到四分之一了。有在各种党政机关包括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工作的,还有在法院、公安局工作,更多的同学通过进修、培训,改行当了临床医生。

    (听风堂主 2002年2月27日 转载自故乡 http://www.guxiang.com),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