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22057
高精尖医疗设备的竞购与滥用让病人多花冤枉钱

     如今的商场如战场硝烟弥漫,烽火四起。而医疗卫生单位也燃起了争相购置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战火,近年来国内的医疗设备大战高潮迭起,CT热、核磁共振热、彩超热、加速器热、电子胃镜热、伽马刀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很多医疗卫生单位在购置上述大型医疗设备时,还热衷于“舶来品”。

    数量虽多但配置不平衡

    有关专家指出,富集高新技术的大型医疗设备进入医疗卫生单位,应该肯定有积极的方面,即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又对患者、社会和医院自身造成影响,其原因在于配置和应用管理等方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CT和伽马刀。

    据2006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医学高峰会议披露,截止到2004年,全国县以上的医院CT拥有量达到了5000多台,每台价格人民币300万元~500万元,有的还不止500万元。80%以上的CT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医院,沿海发达地区CT人群拥有量早已超过中等国家甚至超出部分发达国家水平。

    如无锡,至2003年底,400多万人口的行政区域,拥有CT设备32台。而从西方发达国家卫生资源配置看,一般每百万人口配置CT机一台。目前我市配置的CT数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拥有CT的不仅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连乡镇级医疗卫生单位也拥有CT,装备数达8台,占到四分之一。

    特别令国外同行惊讶的是,2004年末64层CT首次在北美放射年会上亮相后,短短10个月时间,仅北京就有15家医院引进了这一世界顶级设备。

    另外,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非常不平衡。比如,我国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人口数占全国人口的60%,而CT的数量仅占总数的29%。从每百万人口设备的拥有量来看,各个地区差异同样显著。以CT为例,根据北京等10个省市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统计,每省拥有量在0.17~7台之间,最多的北京和最少的四川相差近50倍。具体到某一省份,大型设备则主要集中在省会及大中城市。

    再看伽马刀。头部伽马刀技术是瑞典人于1968年研制成功的,1990年以后引入我国,随即呈燎原之势。300多万美元的设备,短短一两年时间国内一下购置了10多台。看到这种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台了暂缓引进伽马刀的规定。但这一规定并没有达到遏制伽马刀滥用的效果。国外生产企业不再向中国出口设备,却“放活”了国内企业。国产伽马刀没有了竞争对手,迅速发展起来。几年内国产伽马刀的使用数量飙升到100台左右。

    原因出自攀比和利益

    许多医院看中的是新设备可以按成本比例收费,投资回收快、收益高,如CT检查一个部位需收费400元左右。某省卫生厅的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该省CT全年总检查收入为3.8亿元,平均每台创收132万多元,平均每台每天创收4400多元。如果一台CT按照使用寿命10年计算,则可创收1320万元。每台CT平均售价300多万元,只需两年多就可收回成本。另外,为解决设备闲置问题,有的医院利用给医生或给病人回扣的手段“抢”病人。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检查屡有发生,诊断阳性率在40%以下。

    在上档次、进级别的思想支配下,有些医疗卫生机构希望通过硬件设施的改进来提高其级别、档次。问题在于,部分医院却因此进入误区,互相攀比。不但三级综合性医院争相购置高精尖医疗设备,而且有的二级医院也认为“拔高”硬件档次,而在攀比风中,投资大型医疗设备的渠道不一,有自筹、集资、贷款、租赁、合作联营等各种方式,地方、行业、军队“三足鼎立”,造成多头管理,重复购置现象不胜枚举。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些医院购置医疗设备不但“贪大”,而且“求洋”,但有时缺乏科学的调查和论证,花大钱却引进“洋垃圾”。以CT为例,自1970年英国工程师豪恩菲尔德发明生产CT以来,已生产了五代产品,技术较为成熟的是第三代以后的产品。而国内有些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对CT技术和质量一知半解,出国“考察”后,引进的却是第一、二代“二手货”,有的根本不能正常运转。据估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二手货”CT约占总量的1/3。

    盲目配置造成害处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有限,生活水平不高,2005年全国人均卫生事业费用只有46元。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医疗卫生资金不足与资金浪费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一些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有的根本闲置,如某县级医院平均每天只有5~6名患者需要利用CT诊断病情,而每台CT的正常工作量是每天做40名患者。于是,有些医院为了让设备“满负荷”工作,只得采用多开单、多检查的办法,使病人和国家加重了负担。据对全国10个省市500家医院10种大型医疗设备的调查分析发现,CT的使用率不到40%,其中17%的CT检查没必要。

    另一方面,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医院医疗设备严重缺乏,有的乡镇医院病房简陋、基础设施落后,甚至连常规化验都无法进行,依靠近乎原始的手段为病人诊治,严重影响诊疗质量。由此,造成地区间、城乡间医疗设备配置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伽马刀的盲目购置,危害更大。伽马刀主要用于治疗脑部肿瘤,其适应症非常窄,仅限用于与脑干、下丘脑等重要结构有一定距离、体积小并且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的颅内深部肿瘤和某些功能性疾患。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3万名脑肿瘤患者,其中适用于伽马刀治疗的不足1/10,而且其应用对操作技术的要求很高,若为了医院自身利益,盲目扩大适应症范围,或操作水平欠缺,都会造成对患者正常组织的破坏,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用伽马刀“照”一次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伽马刀的滥用,无疑会使病人花冤枉钱。(邬时民)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