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信息
编号:11522374
佛法与现代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28日 网易博客
     作者:陈重晖

    佛教以疾病为人生诸苦中之荦荦大者,彻底根绝包括病苦在内的诸苦,引导众生皆悉达于永恒安乐的涅槃彼岸,是佛教的根本宗旨。以佛眼观来,众生本性本来涅槃,本性健康、纯净、常乐、至善,超越一切痛苦烦恼。现前诸苦俱备、百病丛生的存在状态,从违自本性的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十足的病态,而诸病之根,终归在于众生自心妄起的无明烦恼。佛陀称大医王,以疗治众生心病为己任。就此而言,佛教所提供的医治众生心病的方案——全部佛法的教理行果体系,都可以看作广义的、深义的医学。

    尽管佛教主要着眼于众生的心病——无明烦恼的根治,但对人类的身病,也相当重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示菩萨十大行愿中“恒顺众生”一愿,就包括“于诸病苦,为作良医”。药师佛,药王、药上菩萨,特以善施医药著称。大乘佛教强调“佛法于五明处求”,五明中的“医方明”即医药学,包括“于病相善巧、于病因善巧、于已生病断灭善巧、于已断病后更不生方便善巧”(《瑜伽师地论》卷15)等技艺。马鸣、龙树等菩萨,留下了《医经》、《医疗八支心论》、《配方百论》等医药学专著。藏传佛教承印度大乘传统,以医方明为僧尼的必修课之一,藏医与佛教医学、禅学关系极深,至今尚有不少活佛、喇嘛行医。汉传佛教也有重医传统,有《大藏治病药》、《释门本草》等佛家医籍。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医方明在后世佛教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所谓现代医学,指西医而言。起源于尸体解剖与细胞学的西方医学,从近代科学分析式的研究法出发,把人看做生物性的实体,主要从生理、物质上着眼,建立起理论与疗法。发展至现代,其学日臻精深细密,然对癌、爱滋病等,尚束手无策,对新出现的疑难病、慢性病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无能为力。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和手术治疗带来的体肤之痛,亦百计难免。那种把本来是多种因缘集起的巨系统之活生生人体零析碎割,只见肉体不见全体的思想方法,及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疗法,从东方传统观点看来实在是太机械、片面了。随着整个科学从分析走向综合的趋势,在东方哲学、医学的刺激推动下,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新理论为指导,从本世纪初起,西方陆续出现了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等新说,被称为西医中的“第三次革命”。西方一般以生物医学、心身医学、社会医学为构成现代医学的三大支柱。

    心身医学是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吸收心理学而建立的医学体系,它从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上来研究病因,认为大脑与身体的免疫系统密切关联,精神、心理的失调,是导致许多生理性疾病的直接原因。据统计,西方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疾病,皆由心理因素所致。行为医学在七十年代初期才随行为科学的出现而逐步形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