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中医预防 > 治未病
编号:11573541
高明医生治未病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生命时报》 2008.01.01
高明医生治未病
高明医生治未病
高明医生治未病

     著名中西医健康教育专家对话

    洪昭光,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

    曹洪欣,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呢?很多人会说:“药到病除”,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却不这么认为。一天,魏文侯问扁鹊:“你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位最好呢?”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你名气最大,为何医术最差呢?”扁鹊说:“我治病,是于病情严重之时,敷药、开刀,动作颇大,因此名气大。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人们以为他只能治小病,因此只在本地有名。而大哥,是治病于发作之前,让人不得病,所以名声不响,其实他水平最高。”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黄帝内经》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得了病再治,就像口渴了才开始凿井,要打仗了才开始铸造兵器,太晚了。”
, 百拇医药
    2007年,在北京举行的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讨论的主题即为“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促进人类健康”。同期,卫生部决定,在14家医院开展“治未病”试点,并将在全国推广。为此,我们特请专家从中、西医两个角度详解。

    医生可分为四等

    曹洪欣:预防是医学的首要原则,中医的“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3部分。未病先防,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早期诊治,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愈后防复,是指疾病初愈时,采取适当的调养、治疗,防止复发。

    洪昭光:我非常同意上述观点,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群体的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病。按照这个标准,医生可分为四等,最低是“医匠”,就病论病,头疼医疼、脚疼医脚;高一级的是“医生”,除了治病,还关心患者的饮食和心态;再高一级的是“医家”,能把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功能康复等医疗的全过程;最高级的是“大家”,除了上述那些,还能做好大众的健康促进工作,帮助提高社会的健康水平,这与中医的“上医治未病”思想非常贴近。
, http://www.100md.com
    花1元钱防病,省100元

    曹洪欣: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已在逐渐转变,对健康的追求不只是“身体没有病”,而是更加注重生存质量,对预期寿命,特别是预期健康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老龄化加速,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威胁日趋严重。由于生活习惯不健康、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亚健康对我们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状态,无明显疾病指征,但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并伴随一系列不适症状。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人群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0%,其中以中年人居多,占48%—50%。如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治未病”,则可以防治亚健康、远离疾病,对提高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昭光:治未病不仅对个人身体好,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2001年,我国花在卫生资源上的消耗约6140多亿元人民币,可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却年年攀升,这跟忽视预防有很大关系。国家“九五”攻关研究表明,把1元钱花在预防上,可以节省8.59元钱药费,还能相应节省约100元的抢救费、误工损失、陪护费等。第72届美国心脏学会年会的主席有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话,“病人得病后才找医生,医生能给予的帮助很有限。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复到和得病前一样的状态。”2007年,很多明星因为各种各样的疾病离开我们,他们应该有足够的钱去治病,也能找到很好的医生,但最后还是“回天无力”,这也提示大家,最重要的是预防疾病。
, 百拇医药
    健康比金子还重要

    曹洪欣:除了国家在医院中开展的“治未病”行动,个人方面应该怎样做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学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调理情志、劳逸、膳食、起居;倡导气功、太极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运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法调节机体状态,以保健防病。

    亚健康人群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中医学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通过辨证论治因人施治、个体化诊疗,运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帮助人体实现阴阳平衡。通过长期服食对身体有益的药物,以扶助正气、调节体内阴阳;通过推拿,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功能状态;通过针刺或艾灸对穴位的特异性作用,通过经络调节,使机体恢复平衡。

    洪昭光:除了用药和治疗,“治未病”最高明的手段是对大众进行健康教育,让大家获得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的理念、养成健康的习惯,生命之树才能常青。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不仅是力量,还可以带来文明和健康,而健康就是节约、健康就是和谐、健康就是生产力。

    不少人认为,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属于“文明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实则不然。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冠心病发病率比50年代少,90年代又比70年代少,社会发展了,疾病应当减少而不是增加,这是健康教育普及的结果。所以说,最好的医生是人们自己,二十岁养成好习惯,四十岁各种指标都正常,六十岁以前没有病,八十岁之前不衰老,轻轻松松到百岁。什么是好习惯呢?我送给大家一杯“八宝茶”——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强体八段锦;无病八十八,有寿百零八。▲ (易 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