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对肛瘘的分类
祖国医学对肛瘘的分类较多,有不少形象描述。如《外科大成·下部后》中说:“漏有八:肾俞漏,生肾俞穴。瓜穰漏,形如出水西瓜穰之类。肾囊漏,漏管通于囊也。缠肠漏,为其管盘绕于肛门也。屈曲漏,为其管曲屈不直,难以下药至底也。窜臀漏、蜂窝漏,二症若皮硬色黑,必内有重管,虽以挂线,依次穿治,未免为多事。通肠瘘,惟以此漏用挂线易于除根。”
现在肛瘘分类亦多,有按病因、病理分类,有按内外口的位置及侵犯组织的程度分类。
一、按内外口分类
1. 单口内瘘:又称为内盲瘘,只有内口与瘘管相通连,无外口。
2. 内外瘘:瘘管有内外口,外口在体表,内口在肛窦,下有瘘管相通连。此种肛瘘最为多见。
3. 单口外瘘:又称为外盲瘘,只存外口下连瘘管,无内口。此种肛瘘临床上较少见。
4. 全外瘘:瘘管有两个以上外口相互有管道通连,而无内口,此种肛瘘临床上较少见。
二、Parks分类法: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四类:
1. 括约肌间肛瘘 (低位肛瘘),为最常见,约占70%,是肛管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外口常只有一个,距肛缘较近,为3-5厘米。
2. 经括约肌肛瘘(低位或高位肛瘘), 约占25%,为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遗症。瘘管穿过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之间,外口常有数个,并有枝管互相沟通,外口距肛缘较远,约 5厘米。
3. 括约肌上肛瘘(高位肛瘘) ,占 5%。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然后向下至坐骨直肠窝而穿透皮肤。由于瘘管常累及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
4. 括约肌外肛瘘(呶桓仞?,占 1%,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果。瘘管穿过肛提肌,直接与直肠相通。这种肛瘘常为克隆氏病、肠癌或外伤所致。
三、按瘘管形态分类:1.直瘘;2.弯曲瘘;3.前后蹄铁形肛瘘。
四、按肛瘘的病因和病理性质分类:可分为非特异性肛瘘(即化脓性肛瘘)和特异性肛瘘二类。在特异性肛瘘中,又可进一步分为:结核性肛瘘、梅毒性肛瘘和放线菌性肛瘘三种。
五、全国肛肠外科会议(1975)统一标准分类法: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为高位,在此线以下为低位,这在国内已普遍采用。
1. 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内口在肛窦附近。
2. 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外口和瘘道有二个以上者,内口在肛窦部位(包括多发性瘘)。
3. 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个瘘道,瘘管穿过括约肌深部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4.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二个以上外口及瘘管有分支,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 百拇医药(痔瘘专科)
现在肛瘘分类亦多,有按病因、病理分类,有按内外口的位置及侵犯组织的程度分类。
一、按内外口分类
1. 单口内瘘:又称为内盲瘘,只有内口与瘘管相通连,无外口。
2. 内外瘘:瘘管有内外口,外口在体表,内口在肛窦,下有瘘管相通连。此种肛瘘最为多见。
3. 单口外瘘:又称为外盲瘘,只存外口下连瘘管,无内口。此种肛瘘临床上较少见。
4. 全外瘘:瘘管有两个以上外口相互有管道通连,而无内口,此种肛瘘临床上较少见。
二、Parks分类法: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四类:
1. 括约肌间肛瘘 (低位肛瘘),为最常见,约占70%,是肛管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外口常只有一个,距肛缘较近,为3-5厘米。
2. 经括约肌肛瘘(低位或高位肛瘘), 约占25%,为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遗症。瘘管穿过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之间,外口常有数个,并有枝管互相沟通,外口距肛缘较远,约 5厘米。
3. 括约肌上肛瘘(高位肛瘘) ,占 5%。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然后向下至坐骨直肠窝而穿透皮肤。由于瘘管常累及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
4. 括约肌外肛瘘(呶桓仞?,占 1%,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果。瘘管穿过肛提肌,直接与直肠相通。这种肛瘘常为克隆氏病、肠癌或外伤所致。
三、按瘘管形态分类:1.直瘘;2.弯曲瘘;3.前后蹄铁形肛瘘。
四、按肛瘘的病因和病理性质分类:可分为非特异性肛瘘(即化脓性肛瘘)和特异性肛瘘二类。在特异性肛瘘中,又可进一步分为:结核性肛瘘、梅毒性肛瘘和放线菌性肛瘘三种。
五、全国肛肠外科会议(1975)统一标准分类法: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为高位,在此线以下为低位,这在国内已普遍采用。
1. 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内口在肛窦附近。
2. 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外口和瘘道有二个以上者,内口在肛窦部位(包括多发性瘘)。
3. 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个瘘道,瘘管穿过括约肌深部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4.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二个以上外口及瘘管有分支,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 百拇医药(痔瘘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