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21261
今日呼唤“师带徒”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62期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师徒在临证的时候,往往能够激活思想深处的火花,即兴发挥出来很多的创意,是一个人“活思想”最容易外露的时候。师徒传承的鲜活实用性,是书本上的“明知识”难以比拟的。

    师徒传承为中医学的发展曾经起过关键的作用。寻寻觅觅几千年,师父找传人找得苦,徒弟求真经求得也很艰难。把这个过程挖掘出来,就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历史故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最早的中医师徒传承。扁鹊开旅店,10年里细致观察,才等来一个怀揣禁方书的师父;长桑君10年寻找,才找到一个衣钵传人。他们拜师的仪式是神秘的,学术传授也是神圣的。长桑君虽然千嘱咐、万告诫“君毋泄”,扁鹊尽管也郑重承诺“敬诺”,但是,后来扁鹊“名闻天下”之后,还是带领着众弟子出现在“虢宫门下”,师徒一起努力,才有了“生死人”的不凡疗效。这体现的正是“得其人不教,是为失道;教非其人,是为漫泄天宝。”

    在中医的经典里,我们见到的是黄帝要“著之玉版,藏之金匮”,岐伯也是避席再拜,称一些理论是“先师所口传”。仓公淳于意在师父公乘阳庆那里,接受了真传,并且把公孙光给他的方书全部销毁,因为那不是“黄帝、扁鹊之脉书”。公乘师父说他以前学的东西“非是也”,必须弃之再学。仓公不敢含糊,“尽弃所学而学之”,一学就是三年,仍然怀疑自己“心不精脉,常常失之”。因此,仓公才开始记日记,为我们保留下来2100年之前的25个病例资料。
, 百拇医药
    仓公教徒弟,不是“倾囊相赠”,而是择徒相授,因材施教。不同的徒弟,仓公教的内容不同,谁也没有全部继承了他的经验。“尽得其传”,其实只是得到了他传的一部分学术经验。

    张仲景学医于同郡张伯祖,王叔和传其学,至唐代学统已乱。孙思邈不满意江南诸师,说他们保守,不让他人了解张仲景的著作,因此,孙思邈才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华佗有弟子樊阿、吴普传其学,但是他在狱中临死的时候,才把一本“此能活人”的书交出来,想交给狱卒,狱卒“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怕获罪名而不敢接过这本价值连城的学术著作,无奈之下的华佗,只好一把火把它烧了。

    到了宋代,由于刻书版印事业的发达,也由于国家校正医书,医学图书空前繁荣起来,读书人“自学成医”成了风气,甚至有了“儒医”学派。苏轼、沈括著良方,与苏轼是好朋友的庞安常写《伤寒总病论》,朱奉议、许学士、郭白云等为官的、读书的都著书立说,阐发医学理论,师徒传承的脉络反而黯淡了。
, http://www.100md.com
    金元时期的医学家,为了打破《和剂局方》垄断医疗事业的局面,纷纷创立新说,形成新的医学流派。主张寒凉的刘完素,倡导脏腑辨证的张元素都开门立派,传徒授学,展开医学争鸣。这些流派一旦形成,立即有人响应,绵延相传,影响了几百年。至朱丹溪、叶天士、章次公等著名医家,皆受益于师徒相传。

    学校学历教育被中医学采纳之后,曾经培育出许多中医人才。然而,由于西医学对于中医的影响日深,也由于当代科学没有能够揭示中医学的深厚内涵,中医学校教育的基础与临床脱节日渐严重,很多中医学生毕业之后改了行,留在中医队伍里的毕业生,会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也少了,中医学术传承面临失传困境。

    邓铁涛先生等一批名老中医,对于这样的窘境十分忧虑,因此倡导师带徒。并且发出号召:“学我者,必须像我,超过我。”邓铁涛先生希望在广东省中医院,树一面师徒传承的旗帜,主张“集体带、带集体”。他邀请全国的十几位名老中医,到广东省中医院带徒弟,徒弟们也走出去,到师父那里不定期学习、跟师临证。这样一来,很快就见到了成效。
, http://www.100md.com
    2000年开始的“集体带、带集体”活动,在2003年战SARS新瘟疫的斗争之中发挥了作用。徒弟们在前线与瘟神搏斗,师父们在后方提供智力支援,在反复的较量之中,广东中医界取得了初步胜利,并为全国中医介入SARS治疗,进入主战场提供了经验。广东省要建中医药强省,国家重视中医事业的发展,都与师带徒促进中医学术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

    朱良春先生在“第三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上,代表名老中医讲话的时候,深切地指出:“在现代情况下,虽然已经有了学校教育,似乎科班出身之后,马上就是人才了,这在其他行业是一般规律,但是在中医领域却有不同。因为在学校里学的理论,必须到临床上去验证,学习中医的四诊技术,必须靠自己去积累经验,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才。”

    他说,中医在运用四诊的时候,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中医四诊是一种医生与病人互动、交流,“以人为本的技术”。因此,它也是“难学而易用”的高级技术。所以,年轻的中医们必须踏下心来,反复揣摩、体验,日久天长才能成熟起来,得心应手。因此,凡是“急功近利”者,绝对成不了好中医,更成不了中医名家、大家。

    师徒传承的重要性,在今天尤为突出。它是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一剂良药。因此,凡是有志于中医事业的青年中医,都应该利用不同的途径,寻找自己的良师,通过跟师学习,通过与师父的密切交流,言传身教,掌握中医学的精髓。

    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尽管有些夸张,但是师徒在临证的时候,往往浮想联翩,能够“激活”思想深处的火花,即兴发挥出来很多创意,是一个人“活思想”最容易外露的时候。如果事后再去编书、写文章,可能已经时过境迁、兴趣索然了。师徒传承的鲜活、实用性,是书本上“明知识”难以比拟的。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意会知识”。, 百拇医药(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